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视野下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1-07-07 18:16:45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视野下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业务的迅速普及,通信工程技术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更全面。学生不仅需要具备通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研究、规划、设计、制造、运营等创造开发技术与设备的实践能力。当前通信工程的培养方案及高校就业部门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通信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素养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他们的实际专业基础、动手能力、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等尚未达到通信行业一线对于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不能够很好地满足通信行业、国家信息建设的需求。为此,本文尝试比较中美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差异,摘取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弥补我国高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为高校学生真正做好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毕业求职等全方位、立体、长效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尝试提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视野下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一、中美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比较与分析

  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咨询,举办就业讲座、咨询会和简历书写与面试培训班以及联系国内外企业,为他们提供毕业生信息,举办招聘会等。目前大多数高校针对学生就业这一难题开设就业指导课,但仅为课堂内呆板传授,没有专人进行专项指导和督促,学生没有亲历招聘现场因而缺乏一定的重视。对此,我国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进行积极改革,力图借鉴国外经验,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全过程。

  (一)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介绍

  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国家,有专门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实施就业管理的机构——就业指导中心。美国就业指导中心享有极其重要地位,这使其能得到较充足的经费,保证了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就业指导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首先了解自我、了解所学的专业现况与发展前景,今后职业规划和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指导理念、方法、内容以及人员素养要求等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

  第一,在美国,高校里的每个学院基本上都会拥有自己的专属的就业机构,并为此配备了专业的就业服务人员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充足的经费。就硬件设施来说,设有专业的咨询室、面试室、实习办公室等。拥有充足的相关就业指导配套设施和资源。第二,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美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具备与之相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甚至有些要求具有相关就业指导的从业经历。第三,就业指导非常全面、系统。向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与咨询、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讲座、教授学生如何写作简历并为学生修改、提供大量的就业资讯、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企业实习、求职失败心理抚慰等服务。第四、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立足于大一新生,并且贯穿了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新生入校即需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的了解所学的专业的情况,从而尽可能多的增加对未来的就业市场的了解;第二年,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质与专长,有针对性的帮助并且协助其参加相关的活动,全面的塑造自我。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收集相关的实习招聘信息,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第四年对学生如何写求职信,如何参加面试等展开专题训练,并且举办不同规模的就业市场活动。为毕业班提供全面、细致、高效的服务。

  (二)中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介绍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起步于20世纪初。1916年,清华校长周寄梅为了指导学生择业,发起了职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演讲职业问题。并且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可以视为我国开始建立职业指导的重要标志。当时职业指导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求人者得人,求事者得事。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服务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向毕业生提供职业需求信息等。

  现代社会,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体系。第一,三级管理层级式的体制结构:我国目前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隶属于学生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领导。一般是校党委副书记、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院系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体系。第二,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人员:他们工作内容多为收集、整理、发布就业信息、为企业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办理和审核学生就业派遣工作、办理就业协议与报到证、整理并寄发毕业生档案、迁移学生户口、联系就业推荐单位、毕业生情况调查等各项与毕业生相关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程度还相对较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范围基本圈定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很少将低年级学生也列为就业指导的对象。

  总之,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还刚起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比较僵化。大部分院校仍以设置学时较少的,仅以解决学生将来如何就业为主要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指导、实质性生涯规划内容的课程;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达到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同时,指导课程开设过晚,通常为大四学年才开展,错过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间,这不能不说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遗憾。

  二、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第一,逐渐加大职业规划老师的配备,拓宽引进渠道,将政府、企事业单位内人员充实到高校就业专家指导队伍中去。政府、企事业单位掌握着更丰富的政策信息、更加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提供更加符合时下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建议、针对性方案。同时,由于他们掌握丰富的社会资源,了解领域内最新动态和信息,他们给学生进行的讲座,专业发展以及行业前景的疑问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作为高校的职业规划老师,最好是能在就业指导工作的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或建树的,能积极主动捕捉市场信息,保持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实时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工作,并贯穿始终。学生从入校开始某一专业的学习后,就应了解本专业今后涉及的相关职业,认清自我,合理定位。高校需变革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和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形势、职业意识、职业选择的教育,进行综合素质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在校学习规划,确定奋斗目标;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观念、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三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及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毕业班学生重点开展职业道德、就业政策的指导、进行就业挫败的心理辅导、引导和辅助其完成就业推荐表和求职信,进行模拟应聘面试等。

  第三,加强高校对企业的服务,维护好校企之间的关系。例如:开展实习基地、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安排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定期举行校企座谈或回访等。例如:每年制作上一学年的就业报表与在校生情况简介等。可以参照国际型大企业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优秀者可直接绿色通道免试留用。这样用人单位节省了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解决了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在当今买方市场背景下,高校要主动联络用人单位,争取本校学生能更多地被招聘用人单位接纳。

  第四,建立人才网,提高就业指导的现代化水平,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建立校内的人才网。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就业的指导,而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是大学四年不断线,因此建议高校建立校园人才网。人才网可以提供给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管理人员、全体学生一个平台。学校可以借助人才网发布就业的政策;就业指导机构可以发布就业信息、实习信息、进行校友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网上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可以在线利用测评工具进行测评,学生可以从人才网上与指导教师预约或网上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从网上申请实习岗位,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料等等。人才网拓宽了沟通的渠道和指导面。同时,网络化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五,建立毕业生联络机制,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与手段与各届校友保持联系,建立校友访谈录,请历届杰出校友为在校生,包括往届毕业生就职业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校友是就业部门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点,他们正处于行业内,更接近行业实际,了解最前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时常以优秀毕业生作为在校生的榜样,鼓励在校生励志学习,为校争光。工作年限长的毕业生能提供给在校生更多的工作体会和人生经验。同时,这些校友们回校时也有可能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三、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第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打造通信专业特色,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帮助通信类毕业生择好业,就好业,提高通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高校应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面向社会需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建立“动脑与动手结合,课程与实验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能力与素质结合,目标与需求结合”的“8个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把实验和动手能力、创新和研究能力、实践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通信业务的不断拓展,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信知识的需求,而是需要专业相关的各方面技能,尤其是通信方向的经济学与营销学。丢弃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不能从事经济或营销工作的观念。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除了要突出现代通信的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信息处理五项技术外,也要将通信经济学、通信营销学、通信服务等课程渗透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大学生选课自由度,个性化培养,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就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来看,真正能够从事通信科研一线的学生比例非常小,很多学生到各网络公司或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结合当前通信工程学生就业实际情况做与社会需求匹配的授课调整。

  第三,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把其建立成为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高校应与用人单位经常交流意见,在课程安排和调整方面多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听取用人单位在对专业设置、改进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建议和想法,并以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进,确保毕业生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不适应期。共同制订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以保证培养的学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纳。

  第四,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就业指导,应允许社会上有资质且信誉较高的职介机构与受过专门培训的职业指导师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尝试社会化与市场化运作。政府应对其加强指导与监管。

  通过以上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的改革、尝试,可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匹配度更高,更好就业。本文是在实际工作基础上,针对目前通信工程教学现状和就业市场的分析,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本文可以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贺敏娟.中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之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2]郑建敏,王奇,沈建华.“8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科协论坛,2011(11).

  [3]孔伟明.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880026)。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视野下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就业现状-浅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06-05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06-20

中美素描教学方法比较研究探析论文08-08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1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06-10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相关论文05-17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07-0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总结12-2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总结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