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时间:2021-07-04 11:21:44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但仅仅限于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讲、技巧的培训、协议的办理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未形成主动的局面。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滞后,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毕业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部分高校存在着只管教学不管社会需求。只管学生毕业不管毕业生去向的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围绕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上.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相关的事物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就业指导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尽早地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并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高校就业指导应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培养模式,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导向.构建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模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正是学习掌握各项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最佳时机,应将职业生涯设计引入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把握机会。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促使人逐步走向成功。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实际上,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其心理、生理一直是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持续进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要实现两个有机结合。首先,要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巾教育,连续性则是指针对学生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设计与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对大学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国情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才观和就业观。其次,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卒_十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要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计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订单培养”为导向.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高校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结构。“订单培养”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选人用人的信息确定教育目标.在充分渊研的基础上.运用信号机制理论.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评估标准。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相协调.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指导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过去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以“成品包装”为中心,其着眼点主要放在求职技巧的指导上.注重学生在求职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之后,原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教学双方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应运而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的过程,又是一个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单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是始终体现着教育者的影响、努力与期待:同样,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并不单纯是一个被动塑造的过程.而是始终渗透着学生的判断、选择与追求。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教学双方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模式,很好地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者的导向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大学生在客观真实评价自我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判断、比较、选择,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的情况下.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以“专业化和全员化”为导向.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升就业指导丁作队伍的素质是就业指导丁作开展得好坏的关键。新时期大学就业指导人员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者。面对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肩负的多重任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高校“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根据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现状,必须进行系统、长期的培训,使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接受新的就业指导理念,使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使就业指导更加专业化,避免流于形式、凭经验开展就业指导、临阵磨枪的现象,使就业指导的内容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用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指导,做到实用可行,让学生觉得就业指导终身受用。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事关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内部要形成由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使关心就业、服务就业成为高校各个部门和每个岗位无法推卸的责任,从而真正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责任的全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模式,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11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6-06

高校就业现状-浅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06-05

浅谈高校院系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参考06-07

浅谈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作机制06-18

浅谈就业指导工作探析06-2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06-10

浅析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建议06-2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总结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