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时间:2023-04-06 11:11:0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一、课外阅读。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1.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铲除瘟魔,桓景按照师傅的办法做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6.过重阳节时人们为什么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cáng zàng)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lóng lǒng)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选择正确读音,画“√”。

  2.请用“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藏(__________)宝贵(_________)毁灭(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的破坏之严重,用“﹏﹏”画出。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

  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曹雪芹《红楼梦》

  1.从哪里可以看出凤姐等人要取笑刘姥姥?()

  A.让刘姥姥与贾母一桌。

  B.给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并把鸽子蛋放到刘姥姥桌上。

  C.众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2.读了短文,你可以推断出文中刘姥姥的人物定位是()。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3.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罗马速写

  ①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②罗马分成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tān)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③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到了西安没有看()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④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⑤喷泉在罗马城比比皆是。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pì)美。三千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

  ⑥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把合适的名胜古迹填入第③段的括号中。

  2.罗马是个很特别的城市,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读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家乡有哪些吸引人的名胜或景物呢?仿照本文第②段的写法,给大家介绍一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重点练习07-08

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07-07

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07-07

精选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07-11

语文阅读理解同步练习07-09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07-23

语文阅读理解课后巩固练习07-09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07-08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