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时间:2021-07-06 19:59:15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吧,详情请看

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2、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3、据层次的划分,请指出选文的结构形式(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多项选择)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5、(多项选择)“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答案

  1、复廊 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2、1 2 || 3 4 5 6 || 7

  3.略

  4、B F

  5、B D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十一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吧,详情请看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语段从历史、      、      、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3分)

  2、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3、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     和     。(2分)

  4、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  )(1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6、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2分)

  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答案

  1.结构、外形、独拱

  2、B  3、议论、记叙  4、C

  5、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6、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十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一起来看看这个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吧,详情请看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4、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

  6、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

  7、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

  8、“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

  答案

  1.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4、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5、“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6、举例子;摹状貌

  7、逻辑;总分

  8、强调;引用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九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一起来看看乡色酒这个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吧,详情请看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

  乡色正好               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乡愁也满

  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 。

  2、诗中的“你”指的是 ,是 的修辞手法。

  3、诗中写了两次望月,这两次望月的时间、地点、心情是否相同?从何处能看出来?

  4、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5、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诗人性格的变化吗?

  答案

  1、圆月 浓浓的无边的乡愁

  2、月亮 拟人

  3、第一次望月的时间诗“三十年前”,地点是故乡(从“柳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因为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从“你圆/人也圆”可以看出  );

  第二次望月的时间安 是“三十年后”,地点是台湾(从“椰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忆旧伤怀,思乡情浓。

  4、因为上节中的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所以用“圆”;而下节中的圆月像是一杯乡色酒,是乡愁的象征,酒是满的,愁也是满的,所以只能用“满”。

  5  、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对月抒怀,所以是“我”望月亮。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八

  前年春节,我从承德叔叔家带回一株小柏树。小柏树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坐在托盘里,托盘里水幽幽存焉,透着殷实之气。一起来看看小树的灵魂这个阅读理解提升训练吧,详情请看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小树的灵魂

  前年春节,我从承德叔叔家带回一株小柏树。小柏树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坐在托盘里,托盘里水幽幽存焉,透着殷实之气。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户吗?我心里没有底。直到有一天,小柏树的枝条上冒出鲜绿的新芽时,我才放下心来。

  小柏树的存活,使我感到养些木本植物该是不难吧。我便来到花市上,选购了三株盆景——小榆树、小榕树和小枫树,并与小柏树一起摆在了窗台上。一时间,窗台上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好看极了。其中,尤以小榕树最美。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因为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了。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柏树枝子。仿佛穷山沟里走来的孩子,有些相形见绌。好在它“要求于人的甚少”,只要托盘里有点水就行了。什么心也不用操。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浇水,喜阴喜阳,很有些讲究。就是浇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还会烂根。为此,我真请教了不少花匠。

  谁知,越是竭尽呵护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还不到秋天,小枫树的叶子忽然打卷了,有的还变黑,一副病兮兮的样子。我赶紧四处求医,忙着打药治疗,盼着它“春风又绿”。然而,可叹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见着一片片叶子都卷了起来。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我也好生伤感。原本我还期待着坐在屋里独赏红叶呢!

  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起来。小榆树和小榕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一场雪后,它们的叶子几乎全干了。便想:大概是冬眠吧。而我依然按时浇水,尽职尽责,以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让它们再吐新绿。

  然而,它们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小榆树,小榕树,小枫树的“遗骨”陈列在阳台上,好像三块墓碑,让人神伤。

  这时,我却不得不惊异于小柏树的生命力了。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竟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

  我禁不住把小柏树搬到写字台上,仔细端详起来。我发现它竟然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那石头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缝,裂缝里布满了小柏树的根须,根须之密,仿佛老寿星的胡子,又仿佛网一样的脉络。它们裸露着,有如丰富的神经系着一颗美丽的灵魂,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

  是的,树是有灵魂的。人类从“树神崇拜”时就这样认为着。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植物是有灵魂的”。不过,灵魂与灵魂却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间有着形形色色的灵魂。然而,一个美丽的灵魂却是需要历练的。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否则它不会有这样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其实,它的树品本来就有着悠远的脉系。《山海经》记载:“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国语》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至于“柏经冬而不凋,蒙霜不变,可谓得其真也”的说法就更多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古代画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我想:人品如此,树品亦然。只可惜我与小柏树相伴一年有余,竟如此赏悟不敏,实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树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树!

  1、解释词语

  相形见绌:

  翘首以待:

  2、第②自然段是从哪两方面对比小柏树和其他三株树的?

  3、找出两处描写小柏树外形的句子。

  4、第③自然段“谁知,越是竭尽呵铲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写小柏树的根须一段突出了小柏树什么精神?

  6、引用《国语》中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7、用横线画出两处抒情的句子,分析作者感情。

  8、小柏树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

  1、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翘首以待:抬起头来盼望。

  2、从外形和对人的要求两方面对比的。

  3、找对即可,如“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

  4、承上启下 5、小柏树依靠自己力量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精神。

  6、赞美小柏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仍能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7、如:“我也好生伤感”写出了小枫树死后我的惋惜和悲伤。“让人神伤”写出了三株树都死后我的极度失望与悲伤。“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写我的心灵被小柏树的顽强震动了,体悟到了它灵魂的美丽。“失敬了,小柏树!”表明对小柏树深深的敬意。

  8、启示我们不可盲目地抱怨、逃避,要与生存环境抗争,要具有顽强的斗志。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七

  美丽的夜雨,像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打开啤酒瓶吧,欢迎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夜雨这个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吧,详情请看

  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美丽的夜雨

  ①美丽的夜雨 ② 美丽的夜雨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 辛勤地擦洗大地

  打开啤酒瓶吧,欢迎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于是,泡沫,水珠 城市也连起灯的长虹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迸

  ③美丽的夜雨 ④ 美丽的夜雨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像拉着小提琴

  雨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把语丝蒸酿成了蜜 飘进孩子的梦

  1、对本诗最后一节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丽的夜雨”一句除重读“夜雨”外,还应重读“美丽”,突出夜雨美丽的特点。

  B、“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一句“玻璃”与“窗”之间有停顿,以体现窗的质地。

  C、“把明天更甜的生活”一句应用升调,而“飘进孩子的梦”应用降调,以增强诗的韵律感,而且符合诗的意境。

  D、本诗最后两句应用轻柔的语气来朗读,表现出夜雨把甜美的生活带入孩子的梦境。

  2、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的语言,往往是凝练而又优美,请你从文中举出一例最精彩的,并说说好在哪里?

  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多个比喻描写夜雨。

  请你模仿“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的句式,以“美丽的夜雨”为本体,来抒发对夜雨的情感。

  美丽的夜雨, , 。

  5、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诗中都写过夜雨,请你再写出两句。

  答案

  1、B 2、表现作者对夜雨的喜爱与赞美,进而赞美好生活

  3、略 4、略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04-26

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07-26

精选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07-11

语文阅读理解重点练习08-02

语文阅读理解同步练习08-10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07-23

英语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详解04-13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丢失的东西07-31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