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初三语文知识总结

时间:2021-07-15 17:48:42 语文 我要投稿

初三语文知识总结

  【—初三语文心声总结】

初三语文知识总结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初二。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总结:心声是一篇小说体裁,作者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写出了心声这篇小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

  【—之徐悲鸿】,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自幼习画 艰难求索

  [8] 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

  “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旅欧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总结: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初中数学,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实例

  【—初三语文与反思实例】请各位同学们准备好笔纸了,接下来为大家整合了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实例。

  本次初三期中语文试题基本符合中考题型模式,强调基础,更注重能力,是一份较有质量的试卷。就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基础、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还需花大力气、有针对性地夯实、提高。

  基础部分的字词题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次第”这个词较陌生,“簌簌&rdquo 初中学习方法;字形较难,以后应该以专题练习的方式加强重点词注音、字形的复习巩固。默写题应该说出的很常规,都是能够预料到的重点句默写,但学生的答题习惯不好,对这类题型的高要求认识不足,基本会背,但默写准确度不高。对于此类题型,在巩固背诵的前提下,狠抓默写准确度,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和形近字、难写字的强调。以专题练习的形式不断强调、巩固,以保证送分的题目不丢分。

  语言运用题失分率较高的是语段病句修改题和材料探究题。学生普遍不能正确理解解题方法,答案随意性较大,抓不住得分要点。这与题型特点和平时的同类型题训练较少有很大关系。今后将重点训练常见的几种语言运用题型,讲清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得分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6小题材料探究题属于新题型,重在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得出探究结果。

  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仍非常欠缺,亟待加强方法指导和系统训练。

  首先,古文阅读的得分率不高,只有50%几,主要是因为学生词解、翻译遗忘较厉害,内容又把握不准。对古文的复习,还是要突出强调重点,划出重点词解、重点句翻译,列出问题进行落实。另外还需特别强调古文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其次,古诗文阅读是最近列入中考考试范围的新题型,应该加强诗词教学的系统性。引起重视,通过专题练习、复习,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

  再次,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的审题、析题、到文中去找答案、组织答案的习惯、方法、能力十分欠缺。比如第14、15题,答案非常浅显,只要会到文中去找答案,肯定能得分。再比如第17题,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题意,其实题目也很简单。很多学生的答案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案空泛,缺乏组织,没有条理,抓不住要点。鉴于此,十分有必要多做题,多考试,通过练习强调方法、习惯,提高解题得分的能力。

  三、 作文书写整体依然较差,卷面不够整洁,内容缺乏深刻性,语言空泛、贫乏,随意性较大。这反映出学生的书写态度不端正,不懂得要立意深刻,语言积累少,不善于联想、想象。究其原因:一是态度随意,二是不善于积累语言,三是作文训练少而不得法。今后将重点强调书写、卷面,加强作文的专题指导,加大主题训练量,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总体来看,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初三语文在教与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抓落实,在初三集体备课时,将加强讨论研究,分工合作,以专题形式逐一加以改正、提升。本学期重点落实字词、默写和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阅读能力突出审题、析题能力培养,作文重点强调书写,其他方面兼顾。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上面的内容是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实例,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熟记于心了吧。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诗歌节奏

  【—初三语文总结之诗歌节奏】,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

  节奏

  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当一次新的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颐和园的长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驻足其中细细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这种交替重复中,也会感到节奏所带来的快感与美感。一种新的节奏被人熟悉之后。又会产生预期的心理,预期得中也会感到满足。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众人一起劳动时喊的号子,队伍行进时喊豹口令,都有这种作用。

  可见,仅仅是节奏本身就具有一种魅力。

  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这是语言的自然节奏,未经加工的,不很鲜明的。此外,语言还有另一种节奏即音乐的节奏,这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造成的。它强调了自然节奏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定型化,节奏感更加鲜明。诗歌的格律就建立在这种节奏之上。然而,诗歌过于迁就语言的自然节奏就显得散漫。不上口;过于追求音乐节奏,又会流于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损害自然节奏而又优于自然节奏的、富于音乐感的诗歌节奏才能被广泛接受。这种节奏一旦被找到,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通行的格律。

  诗歌的节奏必须符合语言的民族特点。古希腊语和拉丁请;元音长短的区别比较明显,所以古希腊诗和拉丁诗都以元音长短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有短长格、短短长格、长短格。长短短格等。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都是由五个长短短格和一个长短格构成,叫六音步诗体。古梵文诗主要也是靠长短格构成节奏、德语、英语、俄语,语音轻重的分别明显,诗歌遂以轻重音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如轻重格、重轻格。

  中国大典诗歌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的,既不是长短格,也不足轻重格,而是由以下两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顿,有人叫音组或音步。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须指出,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通常吟诵对倒需要拖长。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逗。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 初中数学。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一条规律。并称之为“半逗律”。他说:“‘半逗律’乃是中国诗行基于自己的语言特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征。”

  揭示了“半逗律”,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句子凑成了四、五、七言却仍然不象诗,原因就在于音节的组今不符合这条规律。揭示了“半逗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六言诗始终未能成为主要形式,就因为二二二的这种音节组会无法形成半逗,不合乎中国诗歌节奏的习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读四言诗觉得节奏比较呆板,五七言则显得活泼,其奥妙也在于音节时组合上。四言诗,逗的前后各有两个音节。均等的切分,没有变出。五七言诗,逗的前后相差一个音节,离变化于整齐之中,读起来就觉得活泼。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这是构成诗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这条格律。就好像为一座建筑物树起了柱子。至于其他格律,如平民、对仗,不过是在这柱子上增加的装饰而已。中国诗歌的格律似乎很复杂,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总结: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务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

  初一?《寻找戈多》阅读练习

  2003年9月6日,一则寻人启事,出现在美国《纽约时报》的网络版上。戈多,请速回纽约765号,马洛斯先生(注:戈多的生父)已经败诉。关于您的监护人问题,经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属詹妮弗小姐(注:戈多的生母);赡养费问题亦一并有了结果,由马洛斯先生支付,每月32万美元。祝贺您,戈多!您忠诚的律师何塞?列勃曼。

  纽约的离婚率高达成60%,诸如此类的诉讼司空见惯。然而,寻找戈多的启事刊出后,还是引起不小的震动。

  第一个作出反应的,是曼哈顿联邦警察局。他们对本区还存在着如此不尊重儿童的行为,感到不能容忍。曼哈顿在纽约一向被称为“儿童的天堂”,现在一个未成年儿童,在两个成年人闹离婚的时候,竟然被搞得下落不明,真是岂有此理!他们立即在网上发出传唤令,要求马洛斯先生和詹妮弗小姐,在24小时之内,到曼哈顿联邦警察局报到。

  接着作出反应的,是520位戈多式的人物。他们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有的甚至比戈多的还要复杂。他们都希望列勃曼能成为他们的代理律师。

  再者是戈多的羡慕者。他们认为戈多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他们是戈多,会立即回到765号召开发布会,接着就邀请好莱坞童星艾布同餐共饮。就在众人对此正浓的时候,《纽约时报》收到一封信,是戈多写给他的母亲詹妮弗小姐的。他说,他不愿意回纽约765号了,他现在生活得很好。下面是信的一段内容:

  从他们的窗户里向外看,是瓜田和葡萄园,不是我们家前面的购物中心和停车场;汤姆的妈妈在厨房里干活里,汤姆的弟弟就在她的脚下爬来爬去。汤姆的职责是,夏天照料羊群,冬天在木箱里存满木柴。

  晚上,汤姆的妈妈和爸爸用同一个洗脚盆洗脚,并在同一盆水里为对方搓脚;冬天,他们等太阳把早晨的空气晒暖了再起床;夏天,他们在大树下乘凉;衣服就在两棵树之间的晾衣绳上晒干。

  神圣的日子,他们都是在家里庆贺,而不是到饭店里;汤姆奶奶死的时候,他们不像城里人那样在报上发讣告,而是亲自去通知亲戚和邻居。汤姆奶奶是个好人,她告诉我:人有手就要劳动,有心就要敬上帝。她还说:在纽约,人叠人地居住在一起,不是个好主意。她是在晒干的草药,往听里装的时候去世的,那一天,她整整101岁。

  这封信被刊登在9月11日的《纽约时报》上。据说,它几乎把整个纽约搅乱了。布什在世贸大楼的废墟前讲话时,就有许多人拿着这封信在看。他们都想知道戈多所在的地方。 由于戈多没有留下具体的地址,人们只知道,他在地球的某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过着和自然法则一致和生活。

  选自2005年第四期《读者》(有删节)

  1、“接着作出反应的,是520位戈多式的人物。他们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一句中,“戈多式”的人是指怎么样的人?“类似的问题”中指什么问题?(4分)

  2、看了文章后,你认为戈多为什么不愿意回纽约765号去?(4分)

  3、根据戈多回信中的内容 初中化学,请你简单描述一下在纽约765号戈多曾经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现在他又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6分)

  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①你怎样看待戈多的选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②读完文章后,你觉得哪一点感受最深?请作简要评析。

  5、你向往一种怎样的生活?为什么?(3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

  _______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

  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

  (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

  ________文度深衔之 (怀恨)

  乘

  ________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

  ________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

  (1)_______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

  (2)________帝可其奏(准许)

  (3)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

  (1)__________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

  (2)___________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

  (1)__________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

  (2)__________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

  _________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

  _________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

  _________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

  (1)_________劝课农桑。(督促)

  (2)_________课敛赋税(征收)

  (3)_________昼课赋,夜课书。()

  简

  _________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

  _________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

  _____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

  (1)_________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

  (2)_________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

  _________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

  (1)__________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

  (2)__________攻城略地(夺取)

  亟

  (1)__________子亟去,勿污我。(赶快)

  (2)__________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

  (1)__________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2)__________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3)__________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

  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

  __________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

  (1)__________收摄按问(拘捕)

  (2)_________摄敝衣冠(整理)

  恤

  (1)__________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

  (2)__________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

  (3)__________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

  ________积功稍迁(渐渐)

  次

  (1)_________非次拔擢(次序)

  (2)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

  举

  (1)_________举孝廉(推举)

  (2)__________举进士(考中)

  伐

  (1)_________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2)_________每一令出,(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夸耀)

  矜

  (1)_________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

  (2)_________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3)_________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

  第

  (1)_________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

  (2)_________必躬造左公第(府第)

  (3)_________第归,杀而鬻之(只管)

  (4)_________能取进士第(科第)

  征

  _________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征召)

  微

  (1)_________人微言轻(地位低)

  (2)________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3)_________微言大义(精微)

  购

  _________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

  笃

  (1)_________疾渐笃(沉重)

  (2)_________笃于朋友 (忠诚)

  知

  (1)_________海内零落殆尽(了解)

  (2)_________子产将知政矣 (主持)

  (3)_________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智)

  恶

  (1)_________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

  (2)_________君之病恶 (严重)

  (3)_________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

  (4)_________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怎麽)

  趣

  (1)_________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魏(催促)

  (2)_________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旨趣)

  (3)_________农赴时,商趣利(追逐)

  (4)_________趣甚疾(疾走)

  让

  (1)_________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责备)

  (2)_________争货财,无辞让。(谦让)

  原

  (1)_________原其理(推究)

  (2)_________并原其罪,许以自信。(宽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 —之口语交际教学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初中政治,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总结: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初三语文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的汉语知识总结09-10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07-30

初三语文的知识点总结07-28

精选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及技巧06-07

关于初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07-18

诗体的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07-29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的内容11-27

初三语文故乡的知识点总结12-16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