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写语文的相关文章

时间:2021-07-06 12:48:46 语文 我要投稿

写语文的相关文章

  语文学习和人生总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感到那么的幸福,阅读下面关于语文学习的文章吧!

写语文的相关文章

  篇一:写语文的相关文章

  我深深迷恋着她的青青子衿,流连在她的裙袂翻飞。

  五千年的时光将她的美丽与内涵悉数沉淀,在我眼前绽开耀眼的光华。

  我就像聊斋中的可怜书生,渴慕着她的温柔,她的妖冶,毕生都在追求,却难以企及到她一丝一毫。

  很难想象没有语文的日子我该怎么过下去。

  语文早已与我形影相随,融入了我的骨血之中。

  语言,文字,几乎是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看到,但又是那么神秘叵测,探索之路无穷无尽。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问我:“你认为你大概认识多少汉字?”我信誓旦旦地说:“起码百分之九十!一篇课文里几乎没有字我不认识!”后来,上了中学,我迷上了小说,尤其古风。

  我发现许多字眼都闻所未闻,生涩难懂。

  有兴致的时候,我便会去弄清楚这个字的来龙去脉,然后就像有魔法似的,这个字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了。

  越想越有意思,但在扩充自己识字量的途中,我也越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上了初二,我买了一本诗经研读,翻开一看,几乎是大惊失色——本来认为自己有几分博识,可以将这旷世经典勉强驾驭,一翻开才是骇到无话可说。

  别说翻译背记了,我连最基本的诵读都难以做到。

  一篇短短的诗赋,都起码有四五个字我闻所未闻。

  但卷香气太迷人了,叫人不能轻易放弃。

  每读到一首感兴趣的,我便会上网查阅,将它的背景寓意搞清楚为止。

  越是往里探索,我便越是为之吸引。

  越是往里探索,越是叫人捉摸不透。

  好一个“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好一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得是多么美妙的心境,才能创造出那么美丽的文字!而我,我的心情也随着文字起起落落。

  为了一个故事消沉或者高兴上好几天,是我常做的事情。

  对着书本发呆,傻笑,也是我常做的事情。

  若是没了语文,我便少了寄托感情的渠道,我不能随着文字探索世界的奥妙,不能从文字中得到可贵的哲理,那我的人生将变得索然无味。

  后来我问我读小学的妹妹:“你觉得你认识多少文字?”她的答案与我如出一辙:“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姐姐,那你呢?”我有些叵测地笑笑:“我啊?百分之二十?也许更少吧??”是呀,人生还很漫长,还有百分之八十等着我去探索。

  我将与时光角逐她的衣角,直到我的额角布满沟壑,我也会带着对她的眷恋与世长辞,沉默在她的波涛中。

  篇二:写语文的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的文人,基本上都是儒学的后裔,也都是儒学的牺牲品。

  儒学和所有学问一样,本身只能解决人的内在意识倾向问题,即告诉人要做什么怎么做,它无法左右外在强大的社会习俗和政治游戏。

  也许,孔子当时周游列国,渴望诸侯采纳他的“礼”的时候,遭遇心苦和白眼,就委婉含蓄地预示了儒学孺人的悲剧命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入世,是中国文人所走的一条心路,这是一条悲壮之路。

  诚信、正直、坚守原则,胸怀坦荡,我在道貌岸然神情激动地读<<离骚>>,学屈原,可是我知道他最后“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怀沙”而死....我希望我的学生能秉承先人的美好品质,立身处世没有错吧?可是我不希望他们未来的人生受打击遭厄运,我无法调和这一点,甚至对这种取舍感到很茫然;然后,儒学又始终在演绎着这种无法调和难于取舍的人生命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人共称颂的,小人是人所不齿的。

  胸怀理想,敢于流露真性情,是美好的人性之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李白的才情,自信自由和放纵,使他成为时代的弃子,也使他成为时代的骄子,公元762年,大起大落的天才诗人结束了他灿烂而辉煌的一生。

  我们往往都会说,他们的性格为人世所不容,才酿成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这个人世究竟为何物,为什么绵绵无尽,遥遥无期,一直穿越时空,显示着它强大的顽固力?显然,造就美好的人世,是生命存在的永恒动力,但人世不可能完美,总有缺陷,因而,人生的悲剧便是必然。

  我也触目惊心地发现,生命史上那些不朽的艺术作品,都在述说悲剧,或都可以笼统归纳于悲剧之下,充满深重的悲剧意识。

  比如《史记》、《红楼梦》,再者,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奇怪的是,“思想者”凝重的身影不是仰望高天,而是低头神注于大地,我不知道西方文化中有无尘土的情结,但是“思想者”决不会传递给我们生命的那些喧闹和喜剧,至少是生命的悲剧形象;“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言有尽而意无穷,她正对着俗世苍生,是在召唤?是在讽喻?古希腊的雕像《拉奥孔》,神话西西弗斯搬石上山的命运,何尝不是悲剧?悲剧,似乎也只会选择一个标准,那就是生命,而不是生命之外的地位和权势。

  刘邦地位显赫,《大风歌》仍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恐惧和悲哀。

  项羽叱诧风云,《垓下曲》里,虽自信“力拔山兮”的盖世之气,在生命的最后困境里,也只能徒唤“奈何”!由儒及道或释,是中国文人的另一条心路,这是一条悲凉的`路,道家或释家,都在冥冥之中遵循着“自然”这一条法则,顺应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是他们乞求生命安息的法宝。

  老庄的绝圣弃智,看似绝情,然而尘世比他们更绝情;王维、苏轼在半官半隐中把生命表现得亦真亦幻,亦真亦幻里我读出的仍然是生命的悲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寂静的自然,明月清泉似无声,但又和诗人共语。

  没有心的拙朴,哪有这样物我浑然的境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浮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超脱的幻境里寓意的是对尘世的舍弃,悲叹的意绪中不尽的是对生命的眷恋。

  尤其我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无法为他回归田园的宣言而欣慰,我觉得那是他为自己的人生悲剧作最后的展示和评判: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好一个“心为形役”,揭示了他人生悲剧的根源!“心”是心灵追求、精神追求,“形”是身体需要、物质追求。

  当物质对精神强 暴的时候,痛苦即将产生,悲剧即将创造。

  在这里,我看

  到的是诗人肉体和精神分裂而欲弥合的痉挛。

  “心为形役”不也道出了普天之下济济苍生的可怜之处?如果不从悲剧认识诗人此时的精神境界,我们何能信服地解释他把理想建立在曾经养不活自己和家人的田园?“知来者之可追”,他的未来,哪里值得期待?又怎么能自信的说“觉今是而昨非”?总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一种无奈、无法掩饰的悲剧伤痛,一种无法诠释的生命模式,陶渊明是最好的注脚。

  浏览过中国文人的心迹,我似乎看到了中国文人的性格棱角一点点被磨平,中国文人的人格也一步步退隐,在这一条悲剧的路上,政治和社会风气的腐 败是酿制悲剧的空气;政治对人心的的改变如刀一般利而

  痛,而往往这是政客所不愿谈的,但又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也因为如此,处世才被奉为哲学,甚至被奉为艺术;也因为如此,也才有文人变节或者表现出双重甚至多重人格。

  我们生活的时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忙忙碌碌地追求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和价值观,我看到我周围的读书人越来越务实,有的升官,有的发财,且各有美名。

  殊不知,我不是也曾经混混沌沌地入于其中吗?我也渴望过发迹,但是我生活得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谨小慎微,我感觉到了生命的累!我周遭的人也议论我迂直,不变通,是入不了世的,幸好!但是,我要说,悲剧不是悲观,不是颓废。

  恰恰相反,悲剧本身就是价值。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你的人生倍受挫败甚至无路可走时,不妨把悲剧想通,它会使你的人生振奋、豁达。

  从某种角度说,世界和人性的进步,不是害怕悲剧而是悲剧太少;悲剧使你看淡名利,悲剧使你摆脱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负,悲剧使你走向生命的真实!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读健康有益的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悲剧作品,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写语文的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关于茶文化的相关文章03-20

童真岁月的相关文章推荐04-18

正能量的相关文章推荐08-18

写英语文章结尾段的方法05-31

写英语文章之前怎么准备10-12

感谢亲人感谢朋友的相关文章06-19

写事的文章07-09

写人的文章07-16

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