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时间:2022-01-26 15:24:48 语文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篇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说单元《项链》一课。我边说边板书课题。(复习相关知识和作品,略)今天我们学习的《项链》中,莫泊桑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三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欣赏精妙的情节构思,三是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分析,获取一些人生启示。

  我问:大家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学生随声答道:人物、情节、环境。我随学生的回答写着板书。之后,我追问:这三要素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好像不太明白,我便改变问法,说:哪一个要素在小说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呢?

  多数学生木然,少数学生轻声嘀咕着,有说情节的,有说人物的。看着学生一头雾水,我笑一笑说:李老师曾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导演根据剧情需要招一个群众演员。有个做梦都想做演员的青年,欣然前来应聘。导演问:小伙子,你爱看电视剧吗?是的。你在看电视时是关心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的命运呢?导演继续问。当然是情节的发展!那青年不假思索地回答。导演笑了笑说:小伙子,回家多读点书,以后有机会再来应聘吧。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艺术家们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总是把人物的塑造作为核心,那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是什么呢?我认为,情节是人物展现个性的舞台,而环境则是人物展现个性的时间与背景。因此,情节的构思与环境的描写最终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说完,我分别在情节与环境两词上打了个指向人物的箭头符号。看见学生们脸上的迷雾顿然消逝。我接着说:明白了小说三要素中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那我们来看看《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我要求他们试着用最凝练的语言来概括玛蒂尔德的个性特点。

  邻座学生相互讨论,最后选用了八个字来概括。(板书:贪图享乐、爱慕虚荣。)

  接着我说:在这么一个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女人身上,可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取出四个关键情节,板书: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讨论情节上的特点,归结出八个字:起伏跌宕、出人意料。然后我又引导大家分析情节中的四次跌宕,找出为后文假项链所做的三次细节铺垫,对学生说:优秀的小说不管情节如何离奇怪异,如何出人意料,但它必须在情理之中,而不能胡编乱造。优秀的情节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优秀的代表之一。

  然后,我要求大家进一步讨论:刚才我们说人物才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可是,我们分明看到莫泊桑在情节构思上煞费苦心,这是为什么呢?

  刚才老师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展示的舞台,因此,情节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说人物塑造的成败。一学生说。

  虽然小说的核心是人物的塑造,但没有情节就没有人物可言。另一学生说。我表示赞同: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说作为艺术作品,它还必须有很强的可读性,就是要好看。又一学生说。

  我非常欣赏第三位同学的发言。我说: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有见地。没人欣赏的艺术,那不是真正的艺术,小说要让人爱读,情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完,我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的阅读推进:不过,我认为,只停留于欣赏情节的读者只能算三流读者,能与小说中的人物感情发生共鸣,就是说,能够与人物一起悲喜哭笑的读者也只能算是三流读者。同学们心中的一流读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两位同学发了言,认为一流的读者不但能读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还能读出作者寄寓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

  我肯定了这两位同学的看法。然后说:李老师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一流的读者不仅能读出人物、读出作者,还能与人物和作者对话,大家能理解我这里所说的对话吗?(生大都摇头)这里所说的对话,简单地说,是指在对作品的欣赏基础上,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譬如红学家们之所以能称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原作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再创作。今天,我们也来学着做一个一流的读者吧。

  看着学生饶有兴趣地倾听和思考,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大多数学生回答说是必然的,有少数学生说是偶然的。我先叫了一位说偶然的学生陈述看法。他说:如果路瓦栽不拿回那张晚会请柬,如果玛蒂尔德不去参加那场舞会,如果在舞会上没有丢失那挂项链,他们夫妻俩就不会有十年的艰辛了。

  我问:必然派的同学能驳倒这位偶然派吗?

  一位女生侃侃驳斥道:玛蒂尔德的性格决定了她悲剧的必然性,因为这样的舞会是她梦寐以求的,在没办法买来精美的首饰的情况下,她的虚荣心必然要让她去借,在舞会结束时,又是虚荣心不得不让披着粗陋外套怕人笑话而慌忙逃走的她必然会丢三落四,从而掉了项链。

  刚才那位偶然派同学像是很不服气,便自个站起来反驳说:你说的都是有了请柬之后的事。可是,如果路瓦栽没有弄到那张请柬呢?

  课堂上第一次出现了我最欣赏的场面思想互相碰撞。但是,必然派的同学在偶然派的同学追问下语塞了,我趁机说道:李老师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得到请柬确实很偶然,丢项链这事也确实很偶然,就是这些偶然的事让她偶然地承受了十年的艰辛。但是,我还是赞同必然派同学的观点,并为必然派的同学补充两个理由:其一,即使路瓦栽永远没有得到请柬,玛蒂尔德也会因为不能实现她狂乱的梦想而整天地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的生活中没有开心没有快乐没有幸福,这本身也是一种悲剧;其二,就算她在舞会上没有丢失项链,但因为有了第一次极大的满足,保不定她以后会千方百计地去参加第二次、第三次这样的舞会,按她的性格,难免不会去结识某位上层人物,最后产生悲剧。所以,悲剧是必然的,问题只是悲剧用什么形式上演。

  看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有人说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有人说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她自己的个性决定的。大家认同哪种看法,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请大家继续讨论。

  一位男生站起来就说:我认为是社会。

  我追问:玛蒂尔德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

  男生说:资本主义社会。那是一个到处充满铜臭的金钱社会。就是这样的金钱社会腐蚀了玛蒂尔德的思想灵魂,让她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追求虚荣的女人。

  一位女生接着说:我认为两者都有。金钱社会促使她形成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有了这样的性格,难免在生活中发生悲剧。

  我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其实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性格必然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这点出发,我是赞同前一位同学的社会论的。但是,是不是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玛蒂尔德这样的悲剧人物呢?我想,社会只是一块供人生长的土壤,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只会长成纤纤细草。如是而已。另外,给玛蒂尔德做女仆的女人也没有像玛蒂尔德那样去追求虚无梦幻的生活。由此,我以为决定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她的性格。

  我以发言者的口吻说完了以上这段话后,说:如果大家同意我的看法,我们不妨来做一件好事,为玛蒂尔德重新塑造一种性格,让她不再有小说中的悲剧。

  学生们很有兴致。一女生率先说:我要让她学到一样本领,自己去工作,自己去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她所追求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我接着女生的发言说: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英国小说中的一位很光辉的女性形象,她叫简爱。简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矮小女人。但她一直力求自食其力,追求爱情的纯洁。确实如刚才同学所说的,如果我们把玛蒂尔德塑造成这样的人物,她的悲剧就不会产生了。其他同学还可以为玛蒂尔德塑造出别的性格来吗?

  一女生说:可以让玛蒂尔德安于现状,正视现实,眼光朝下看,虽然没有堂皇的大客厅与散发香气的小客厅,但毕竟自己还请得起一个小女仆,虽然吃不起鱼翅,但还喝得起肉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我接着她的话尾说:是的,如果社会是一座塔的话,上流社会的人生活在塔尖,但那是极少数,而塔底才是绝大多数的平民。这样一想,心态就平和多了。

  讨论完这个问题,我又推出了另一个话题:在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们认为项链的故事是败坏了玛蒂尔德还是成全了玛蒂尔德呢?

  一位男生率先抢言道:项链的事是败坏了玛蒂尔德。一位女生却提出了相反意见,她说:经历了项链的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比过去更为可爱的玛蒂尔德。过去的玛蒂尔德只会成天沉浸在对上层社会生活的幻想中,而现在的玛蒂尔德变得更为现实,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

  另一女生也说道:我也觉得是成全了她。我们从项链的故事中看到了她诚实、有责任感的优良品质,这是一个更为现实、更贴近生活的女人。虽然她显得老了,但给人的感觉是更成熟、更可爱了。

  我赞扬了三位同学共同的优点,那就是都能为自己提出的观点找到充足的理由。然后作了一个特别提示:很多问题确实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能为自己的观点找足依据,要能自圆其说,最终让人信服。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项链的故事既败坏了玛蒂尔德,又成全了玛蒂尔德。

  听到这位同学如是说,我非常高兴,欣赏地说: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上思想的又一次碰撞,希望你能碰出些耀眼的火花来。

  她说:从她饱尝十年的艰辛来说,她是悲剧人物。但后来她能勇敢地面对现实,让我们看见了藏在玛蒂尔德骨子里诚实、有责任感、不再爱慕虚荣等优良品质。从这个角度说,项链事件也是成全了她。

  听完她的发言,我不禁赞叹道:我们经常说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要多层面认识问题,这位同学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然后,我又问大家:如果你面对还完债的玛蒂尔德,你会对她说点什么呢?

  教室又热烈讨论了起来。(李锡琴)

  对此课的评论:

  对话与训练的交汇点

  阅读教学方面的对话理论已经为人关注许久了。这次读到的两个教学案例,比较好地体现了对话精神,值得深入探究。

  雷其坤老师教《庄周买水》,利用多种相关信息,一步一步地披文以入情,审视课文的精神内蕴,并援引作者的解说性文字来开掘对话深度。杂文具有笔法灵活、取材自由、论述生动等特色。刘征先生的杂文立足于当代,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思想的锋芒又非常犀利,直指重大的思想文化命题。他说:文章的主题不止于讽刺不正之风这个大家习见的较浅的层次,而掘进到广大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这个基本立意,经由雷其坤老师课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逐步彰显出来。印发王松泉先生的文章片段,起到了引发和催化的作用,使学生的视角转移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的失落与回归方面这是对话的进一步深入。雷老师向学生提出善假于人的要求,并辩正地分辨了假与择善而从、独有创见的关系,告诫学生要放出眼光拿来、沉下心去辨析和取舍。

  我想,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有效吸纳和妥善处理过程。涉及两组概念:(1)文本(课文)。当以文本为本,视之为基本信息,或者叫元信息。(2)围绕文本选取的相关资料,即派生信息,或者叫从属信息,涉及一个重要的阅读教学观念对话。这似乎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呈现在表层的活动现象,其深层的精神酝酿和孕育,应该循着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的轨道进行、发展、提升。语文教师备课、讲课,面临双重的教学需求:一条线是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应有深度,另一条线是本课语文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这两条线的交汇点,即教学要义之所在,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雷老师的这一课,具体讲,发掘其立意及这个意带给读者的启示,这是头一条线;以这篇杂文为例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更高层次(如善假于人、选取和处理相关信息等),这是另一条线。本课的教学重心,设置在这两条线的比较合理的交汇点上,于是就成了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

  前不久,有研究者提出,课文不只是例子,还应该是引子,引出更多的学习内容。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启发的意味。建议雷老师将自己备课、选取相关资料的过程,以及善假于人的学习经验,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放手叫他们也这样做一做,这样,或许有望看到更为开阔和实在的教学实绩。

  李锡琴老师教《项链》,除了在对话与训练的交汇点上,将教学这篇文章作得比较充实之外,突出的特色还在于亲和力。教与学、知识与能力、语文训练与精神涵育,能够融合得这么自然,这么少留痕迹,很少见到。我认为,语文课的读写教学,最高境界是和谐、自然。这不是一时一地、一文一课的偶然显现,而是长期磨合交流的必然呈现。语文课上得这样和谐,应当作为语文教师每一课的自觉追求。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篇2

  如果按情节——人物——主旨的流程教学《项链》,往往会因缺少聚焦点,或者说缺少一条牵一发动全身的主线,而零敲碎打,旁逸斜出。笔者从作者的“感慨”入手,以探究主人公人生悲剧背后的思想根源为聚焦点,带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师:作者的这番“感慨”,针对的是课文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生1: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师:为什么会丢失?

  生2:心慌意乱,忙中出错。

  师:为什么心慌意乱?

  生3: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师: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生4:虚荣心。

  师:如果她没有项链,就不会丢失。哪来的项链?

  生5: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师:为什么要借?

  生6:因为她没有。

  师: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呢?

  生7:她认为“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师:这又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生8:还是虚荣心。

  师:如果她不参加舞会,就不会借项链。她为什么要参加舞会?

  生9:她一直渴望这样的机会。

  师:依据呢?

  生10:小说一连用了八个“梦想”描写她的心理活动,其“梦想”的内容(从文中逐一指出)就是依据。

  师:这些“梦想”说明她还有什么思想?

  生11:贪图享乐。

  师:要是没有丢失那挂项链会怎么样呢?她的人生悲剧能够避免吗?(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12:很难说。因为作者也感慨:“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生13:只要还有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虚荣心,她的人生悲剧迟早都会发生。不发生在这件事情上,也一定会发生在别的什么事情上。

  生14:作者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人生无常,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应该说,这是作品,也是作者的思想局限。(掌声雷动)

  师:掌声已经说明了大家的意见倾向,不用老师再画蛇添足了吧。

  玛蒂尔德人生悲剧,实际上隐含着“偶然与必然”的唯物辨证法关系(只是教学时没有使用其术语而已),组织学生加以探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的要求是一致的。组织学生去探究作品以及作者的思想局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 篇3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莫泊桑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手法征服了不少读者,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丰富的小人物形象。通常人们总是喜欢从头分析得出结果。这次我摒弃了这种传统的教法,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即在大体了解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和情节的“结果”入手,通过讨论并分析,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和情节发展的逻辑。这一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分析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找出性格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选取不同角度给文章拟小标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

  3通过人物思想性格变化的分析,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

  三、教学重难点

  拟小标题,人物思想性格变化的分析以及这种性格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前几天,同学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给大家把这条短信念一下:虽然我们没有在一起,可我的心一直都守在你身边,也一再为你担心。今天你吃的饱吗?睡的好吗?深夜还会冷吗?我向来都知道你是不会照顾自己。(学生都笑)每当我一走开,你就从猪栏跳出去。(大笑恍然大悟)结果是不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仔细想想,结尾的话也在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文章。(师板书〈〈项链〉〉)

  2、关于作者

  师:课前让大家利用资料、参考书等找一下关于莫泊桑的一些知识,老师挑了两份代表作品投影出来,大家看一看,相互取长补短。(投影学生作品)

  师:对于莫泊桑,强调掌握以下几点: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摹人情世态,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情中,引出有声有色的故事,使人情世态真相毕露,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别具匠心的构思布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以及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简洁、质朴、优美的风格,显示出他高超的技术。

  3、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师: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好不好?(学生鼓掌叫好,并推荐班长完成)

  生:有一个姑娘叫玛蒂尔德,她长的很漂亮,但是家里很穷。她又嫁给一个不富裕的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她的家里很寒酸,她没有华丽的衣服,宽敞的房间,她不喜欢和她那些在上流社会生活的朋友在一块。她梦想着过上好日子,机会终于来,她的丈夫拿回来一个请柬,说教育部要在礼堂举行晚会,但是她不高兴,因为她没有华丽的衣服和漂亮的首饰,最后她就用家里的积蓄做了一件礼服,从她的好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那里借了条项链。参加完舞会回来后,她就把项链给丢了。她就和丈夫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条和那个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好朋友,接着他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过了十年。十年后的一天,玛蒂尔德和她的朋友在公园里相遇了,得知原来借的那条项链是假的。

  (热烈的鼓掌)

  师:可以看出班长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预习做的很好,大家应该学习,我们能不能从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呢?

  生:能

  师:怎么讲?

  生1:我觉的有些东西说的太细了,比如前面不用具体地说她家里很穷,又嫁给了一个不富裕的小书记,又说到很破烂,没有华丽的衣服。

  生2:有的细节没有讲出来,例如她去参加舞会时那种陶醉的神情,项链是因为这个丢的,所以得把这个讲出来。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对,大家要善于发现问题。我们讲故事,就必须要用概括性的、精练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讲出来。大家下去要认真地完成,平时要多锻炼锻炼自己的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4、给文章拟小标题

  师:这篇课文已按空行分成六个部分,那么我们给每个部分各拟一个标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之前都说过了你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比如说故事发生的前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或者说是其它。

  (学生思考整理预习成果)

  生1: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项链”,那么文章的内容就会围绕项链展开,我就是以“项链”为中心拟的标题。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

  师:很好。那么剩下的两个部分就可以称为小说的序幕和结尾。

  生2:文章的主人公是玛蒂尔德,我是以她人生的变化拟的标题

  有机会步入上流社会——借到一条漂亮的项链——陶醉其中丢了项链——借了别人好多钱——辛辛苦苦十年——和老朋友相聚得知项链是假的

  师:好,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说的精练一些,比如“有机会步入上流社会就可以用天赐良机来代替”。

  最后大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把上述内容依次归结为:天赐良机、欣喜若狂、乐极生悲、债台高筑、十年艰辛、久别重逢。

  师:是不是感觉简单明了了很多(学生点头微笑)

  生3:我是按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拟的。在第一部分里,一直都在讲述她穷困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我用了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心理“悲伤”,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以外地得到一条漂亮的项链,这是上帝赐给她的“惊喜”,项链丢了她感到非常“害怕”,因为还不上项链而“担心”。十年之中成熟了很多,学会了“懂得”,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不是“感慨”人生。

  师:很好大家来看一下,第一部分除了写不幸的命运外,还写了什么?

  生:得到请柬

  师:那么这时候玛蒂尔德的心里还是悲伤吗?

  生:不是

  师:她不是一直想步入上流社会吗?现在就有了一张让她进入上流社会的门票,她在悲伤之后有什么变化?

  生:希望

  师:所以在第一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两种心理

  悲伤与希望

  通过讨论再次分析学生依次把上述陈述补充为:悲伤与希望忧愁与惊喜;陶醉与惊恐愁苦与担心;懂得与回想感慨与得意。

  5、理解玛蒂尔德的形象

  ⑴追溯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极其发展变化

  师:现在大家把课文翻到最后一页,我们看最后一段“哎吆!……至多值五百法郎!……”那么我们设想一下,或者你写上一段话,当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后会怎么样?

  (学生思考片刻情绪高涨)

  生1:当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时,犹如青天霹雳,只说了一句:”Ohmygod”就晕倒了。(学生笑)

  生2:玛蒂尔德不知道怎么走回了自己的家,面对破烂的房间,想想花的那么多钱。她突然觉得上天有意捉弄人,有意让她不好过,她极度悲伤用一瓶药结束了她的生命。

  生3:玛蒂尔德一阵眩晕,她突然什么都记不起了,她大哭大笑,逢人就说:“还我项链还我钱。”原来她疯了。

  生4:玛蒂尔德听完之后非常的平静,她觉得她轻松了好多,一切都过去了,就让一切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回忆。玛蒂尔德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

  (还有同学说:吐血身亡和好朋友吵了一架……)

  (气氛热烈)

  师:史湘云戏弄了林黛玉,那么林黛玉会笑而置之吗?曹操会放心身边所有的人吗?一个腼腆的男生会当众说出“我爱你”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性格所决定

  师:现在大家把课文重新读一遍,讨论上述说法哪种更合理,更符合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逻辑,大家注意,是思想性格发展的逻辑。

  (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师:也就是说,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生1第一部分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着“强烈虚荣心”的人。还项链时朋友没有打开盒子看,她的内心非常担心朋友发现是假的时会看低自己,这种担心体现了她“诚实守信”的一面。

  生2:没有首饰,她没有强制让丈夫去买,当借到一条项链时,她高兴的叫了起来,可以看出她“通情达理”的一面。她过上了艰难的生活,她退了女仆,搬了家,英勇地拿定主意要努力工作,从中可以表现出她“敢于面对现实的英勇气概,对命运不屈服,和命运积极抗争”。

  生3;丢失了项链而不告诉好朋友,宁肯债台高筑也要买一挂新的来赔,证明她是一个“挺负责任”的人。

  生4;玛蒂尔德变老了,变丑了。但是她敢于面对比她年轻漂亮的女朋友,而且能够主动地去和她打招呼,这足以证明之前的虚荣心已经被时光消磨尽了。

  生5;我不同意她的观点,课文72页倒数第二段中说“她就是常常想起当年的那个夜晚……”她能想起那个夜晚说明她还有虚荣心。

  (学生鼓掌)

  师:大家完成的很好,通过我们这样一分析,大家就可以看出玛蒂尔德性格的变化,是由有强烈的虚荣心到虚荣心被消磨尽。这样看来,大家只会排除其他而选择平淡的生活。至于刚才最后那位同学说的:玛蒂尔德再没有人的夜晚总是想起那个美丽的夜晚。不足以推翻上面对她思想性格的分析。大家想对自己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可能轻易忘却,向往追求美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因为虚荣心玛蒂尔德受到了她应有的惩罚,但她又是幸运的,是这挂项链救了她,让她没有了“害人”的虚荣心。

  (2):追溯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来源

  师:我们经常都会听到一句话,内外因对事物都有一定的作用,环境也多多少少会影响一个人。现在大家想一想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是由什么造成的?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生代表:因为玛蒂尔德有资本,长得漂亮。还有就是当时社会所定:女人只要美丽,风韵,娇媚就能步入上流社会。玛蒂尔德有资本再加上社会那样,所以有虚荣心是很正常的。

  (教师投影总结)

  来源A:所处地位和阶层决定。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处于可上可下的阶层。

  来源B:主要是上流社会风气决定。课文中已经说了:“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而“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个“也”字将她与福雷斯蒂尔夫人联系起来。她们同样美丽,但是福雷斯蒂尔夫人活得幸福而高雅,所以她‘再也不想去探望她了“处于这样的地位而又美丽动人的她向往和追求上流社会生活是可以理解的。

  师:玛蒂尔德虽然有很强的虚荣心,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看来,她并不是那么令人讨厌,反而值得我们去同情去关心。

  6、布置作业

  假设我们都是侦探“福尔摩斯“,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一些证据证明这挂项链的确是假的。

  六、教学思考

  让学生自己讲故事,补充文章的结尾,探讨主人公性格的变化及成因。通过思考与

  探究、交流与讨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主体得到充分发挥。不足之处在于复述文章内容和拟小标题两部分都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所以在内容上就显得有些重复。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09-11

关于《项链》教学设计10-15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7-1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1-21

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1教学设计苏教版02-08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通用6篇)12-28

初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1-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01-13

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表11-2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悄悄告诉他》教学设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