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时间:2022-01-20 18:54:33 语文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篇1

  导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学生写课题作者)

  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读得怎样?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初春田野的风光来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

  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出示: 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出示:我的感悟 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很懂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篇2


  教学内容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生活实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又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教师大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浓浓的亲情,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大约1 分钟)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这一节课,我们的心灵将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们将领略到那景物描写的诗意之美,对称朴实的语言之美,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题

  (时间大约3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图片,一位父亲背着她母亲,他妻子背着儿子走在一条风景优美的田园小路上。(电脑播放背景音乐:《江南》)(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师: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亲背着她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们很温馨。

  生:我觉得图上景色如画,田园小路风光美丽……他们在这个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课文

  (时间大约5分钟)

  师:是啊,生活处处见真情,生活处处有亲情。下面我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领略课文中那浓浓的亲情。

  (点击电脑显示)

  1、自主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划一划。

  2、你在阅读中发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读,这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读完后让学生质疑)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开始想走大路,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结尾的地方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回答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课文

  (时间大约19分钟)

  1、人性美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人间的颂歌——

  师点击电脑显示: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点?

  (生积极举手回答)

  生:课文写了我、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生:我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看出我很孝敬父母亲。

  生:我从“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里知道我虽然很爱儿子,但更加尊敬母亲。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爱幼。

  生:我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看出母亲听儿子的话。

  生:我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亲很爱孙子。

  生:我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知道妻子很贤良。

  生:我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知道独生子很聪明。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认真读、思考。

  师点击电脑显示:

  散步: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师点击电脑显示:

  2、散步中出现什么“分歧”?我是怎样作决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

  生: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生:我决定听母亲的话走大路。

  生:最后母亲听儿子的话走小路,因为小路有美丽的景色。

  师: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与你的长辈发生过“分歧”的事?你是怎样解决?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条崎岖的山路,而父母坚持走大路,怕危险。我看到父母那么紧张我,为我着想,就顺从了他们的意见。

  师: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师点击电脑显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可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第一组:

  生(我):我们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体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儿子乖,我们走大路。

  生(儿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亲):哎,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走什么都无所谓。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母亲):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时候注意点,毕竟小路崎岖。

  第三组

  生(父亲):那就委屈母亲,走小路吧。

  生(儿子)(兴奋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欢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算了,孙子喜欢小路就小路吧,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亲):好,走吧。

  第四组

  生(母亲)(驼着背,一手挥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顺。

  生(儿子)(跺脚,蹶着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亲):母亲,让孙子吧,小路风光很美,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孙子喜欢,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儿子):好吧!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最精彩呢?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其他的哪儿不好呢?

  生:我觉得他们每一组都很好。不过我喜欢第四组,因为他们说的时候加上表演很生动,逼真。

  生:我觉得第三组精彩,特别是奶奶说得好。第一组简单些。(师相机作简要点评)

  ……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自悟,自编自演。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诗意美

  师点击电脑显示: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和饱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研究,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它描写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生:我喜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写母亲所望到的景物,虽然写得不多,但写出一幅田园风光……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从这里我知道儿子说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小路确实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写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温馨。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

  师:读得多仔细啊,理解多透彻啊。能不能将你的理解,通过读读出来呢?

  (生读)(师点击电脑显示优美句子及图片,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美好。)

  师:饱含哲理的句子,谁能找出来?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负着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负着下一代。可见中年人责任多重大。

  生:对,我同间这一说法,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说一说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理解这篇课文描绘的图画美,对称、朴实的语言美。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而对文章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真情有较深的理解体会。这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问题

  (时间大约12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示?

  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讨家庭和美的大原则。

  生:一家人应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个家都像这家人一样,社会多和谐啊。

  (点击电脑显示)

  启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设计意图:这处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点击电脑显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们来重温身边的亲情故事。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们会说得很好。

  生:有一个星期天返校时我忘了带笛子,可没想到爸爸在晚修时竟亲自拿来给我。

  生:有几次晚上爸爸来看我,有时拿被,有时拿衣服。开始我觉得很丑,很没面子。但现在,我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我知道爸爸很疼爱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但我妈妈每天都给她喂饭,搓搓背。

  师:你们的父母、长辈对你们真是太好了。确定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感人的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尊老爱幼,热爱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间颂歌

  (时间大约3分钟)

  父爱、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高歌一曲《懂你》来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点击电脑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

  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七、活动体验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篇3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什么名字?

  生:(齐)散步。

  (板书:散步莫怀戚)

  师:昨天有预习吧?有不认识的字词查过没有?

  生:(齐)查过。

  师:查过什么字词啊?

  生:(七嘴八舌)jiqi

  师:莫怀戚,莫怀戚会写了么?以前碰到过这个“戚”吗?

  生:(部分)碰到过,亲戚。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字词吗?

  生:(部分)sha

  师:哦,一霎时,什么意思呀?

  生:(部分)一刹那间,一瞬间。

  师:哦,一刹那间,一瞬间。一刹那的“刹”,一瞬间的“瞬”会写么?

  生:(异口同声)会。

  师:嗯,真好!还有其他字词么?

  生:(个别小声)没有了。

  师:没有就没有,要大胆的说,这说明我们基础很好。随后,我们要记住文章里面的个别字词,注意不要写错了。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师:好,我们的第二项预习作业是,把这篇文章的内容,用几句话把它说一说,试着说过吗?谁先来说一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1:大概是写了作者和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的时候体现出作者的孝顺。

  师:嗯,体现了儿子的孝顺。内容上,有同学说,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补充的更完整、更清楚吗?大致的意思他已经讲到了,什么内容还有补充么?

  生2:体现了他们浓浓的亲情。

  师:哦,浓浓的亲情,是你读出来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2:从课文的注释里。

  师:哦,从导读里面看出来的,很好,请坐。

  (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师:好,如果咱们完整一点,散步过程中,遇到什么啦?

  生:(齐)分歧。

  师:什么样的分歧呀?

  生:(异口同声)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师:结果?

  生:走了小路。

  师:走了小路,那么从刚刚两位同学发言,一位同学看到了儿子孝顺,另一位同学看到了什么?

  生:亲情。

  (板书:孝顺爱浓浓的亲情)

  生3:我从中读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敬意,以及母亲对孙子的那种关爱的心态。

  师:哦,好的。孝顺,不仅仅有孝顺,恐怕还有敬意,最后敬意这个词用的重不重?

  生:(部分)不重。

  师:母亲对儿子、对孙子,那种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是不是体现啦?

  生:(齐)是。

  师:好,还读出了什么?最后还记得那个镜头吗?走到一处不好走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我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

  师:怎样背的?

  生:(教师领读)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有什么感觉?谁来试试看,把你的感觉传递出来?

  生4:还有很浓的责任感。

  师:嗯,怎么读出责任感的?

  生4:就是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觉得那个责任感很强烈。责任感很重,要照顾他的母亲和他的儿子,负起一家人的责任。必须要缓缓地、慢慢地,这样才能照顾好。

  (教师板书:责任感)

  师:缓缓地、慢慢地。缓缓地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慢慢地,仔细的。

  师:走的稳稳地是什么角度写的?很小心,对吧?慢慢地是速度上,是吧?

  生:(齐)是。

  师:走得很仔细是什么呀?

  生:(部分)小心的。

  师:也是小心的,是一种态度上的。这整个世界,刚才这位姑娘讲到,他对上,对老是什么样的?

  生:(齐)孝敬。

  (教师板书:孝敬老)

  师:对孩子,对小的下一辈?

  生:(齐)关爱。

  (教师板书:关爱小)

  师:是吧?嗯,我们同学的'反映非常好,你看,这么快的,我们把这个文章就已经基本读明白了,读明白了吧?

  生:(齐)明白了。

  师:(指着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我们看前面这样一件事情,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件事情小不小?

  生:(齐)小。

  (教师板书:小)

  师:太小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是经常发生啊?

  生:(齐)是。

  师:你看,哪有一家不去散步,不去公园玩,不去看看电影的,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家庭都会上映。但是从这个小事中,作者莫怀戚,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一上来就感觉到了。

  (教师在板书中给“浓浓”两字加着重符号)

  师:感受到了,“整个世界”这个词传递出来的“责任感”。

  (教师在板书“责任感”下加着重符号)

  师: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很大?算不算大?

  生:算。

  师:应该算,好。

  (教师板书:大)

  师:(指着板书)那么这么小的事情,怎么能够传递出这么大的感触来呢?这个怎么混合的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把这个小事写得这么意义非凡?我们通常是怎么写的,比较一下也许就能发现。先来看第一段,我请一位同学来把第一段朗读一下。

  (生齐举手)

  生5: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嗯,很流畅。那个孩子,你读的时候,你想传递出一种什么感觉来?其他的同学也轻轻的、默默地读。你想传达出什么感觉来,来,来说说看。

  生5:我想找到,就是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非常幸福的感觉。

  生6:我读出了非常悠闲、非常自在的感觉。

  生7:我看出了他们一家很和睦,很幸福。

  ……

  师:嗯,一家人全部去了,那我想问大家,通常你们一家去散步的时候,你会怎样去讲这句话,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写?

  生8:我们家人去田野里散步了。

  生9:有一天,我和我们家人去散步了。

  师:好,这两位同学说的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生10:同学9加了时间。

  生11:同学8的意思是全家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的意思是不一定全家去散步。同学8的意思是他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的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说他和他的家人,有可能是他和他爸爸散步,他妈妈没有出来。

  生12:人数上有区别,一个是全家人,一个是部分人。

  ……

  师:好,比较一下,我们一家到田野上散步;我和我的家人到田野上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三句话的区别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默默的感受一下,作者的表达和我们两位同学表达的区别在哪里?

  (生出声读)

  生13:我的感觉是,作者比这两位同学说的越来越具体了。

  生14:作者在这写的是有次序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个,就说明了对母亲有敬意的感觉;把小辈放在最后面。

  师:嗯,她还发现了个顺序问题,那放在第一个的是谁呀?

  生:(齐)我。

  师:那按照我们刚才那位姑娘的次序,放在第一个的应该是谁呀?

  生:(齐)母亲。

  师:嗯,大家已经发现两点了哦,第一点是越来越具体了,第二点是刚才我们这个女同学发现的顺序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来解决这两个疑问呢?那,我们来帮作者改一下,改成我的母亲、然后是我,好不好啊?

  (学生静默两秒)

  师:很有挑战性,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孩子问这个问题!

  (部分学生举手)

  生15:我想的应该就是,这个“我”放在第一位,说明我的责任最大;把“母亲”放在第一位,母亲的责任就最大,而“母亲”已经老了,我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的,所以把“我”放在第一位。

  师:从文章里找出一些支撑你观点的语句来。(面对其他同学)他已经有非常好的感受了,来,小伙子你在读了这么几遍文章以后,你从哪里感受出了,作者的责任感特别特别的强?其他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帮帮他。

  师:好,我们好多同学想帮你,你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么?

  (生点头示意)

  师:好,后面那个女孩子。

  生16:先是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她现在很听我的话,……一样。”

  师:嗯,这句话圈一圈,非常好。

  生16:然后是,第六自然段,“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师:同样要圈一圈,找的好吧?

  生:(齐)好。

  师:嗯,还有同学想讲吗?这两句话一定要圈一圈哈,等会我要看你们的笔记。

  生1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生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我们一上来就是从这句读出责任感来的,没有忘记吧?那好,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一位,恐怕作者还是考虑过的吧?至少我们读着,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你看,我们已经有两个发现,作者把这些人物,一个一个的分开,非常具体,这个具体是为了干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这样具体的写出这些人物,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写出他们四个人去散步的事情,更能体现出他想表达的浓浓的亲情。

  师:更能,确实是更能,但怎么就更能?

  生:我觉得就是,他一个一个介绍,说明这些人对他都非常重要,都是有同样的重要性,不是说他偏向谁。然后,把“我”放在第一个,就是我的责任是,能够帮助他们,能给他们一些温馨的东西,让他们觉得很有,就是很放心吧,跟我在一起。

  (板书:一个一个介绍很重要)

  师:很精彩呦!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个一个的登场,你们看到过明星走红地毯么,奥运会明星领奖么,镜头一定慢慢的、一个一个的过去吧?

  (生点头)

  师:为什么聚光灯要一个一个的打上,镜头要一个一个的对上去?就是这每一个人都是,(停顿一秒)非常重要的。

  师:我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请刚才第一个读这段的那个男孩子,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好吗?其他同学听听看,先回想一下他第一遍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一遍他读起来有没有一点调整,好吗?来。

  生5: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有变化么?

  生19:他感情有变化。他把“我”,还有“我的母亲”加重了。

  师:哦,加重了,还有什么变化?速度上有变化么?

  生:(异口同声)慢了。

  师:慢了,慢了就怎么样啊?

  生:(部分)强调。

  师:强调,强调的意味就出来了。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那是什么口气呀?

  生:(齐)欢快的。

  师:欢快的。(读得很慢)“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七嘴八舌)缓慢的,慢慢地……

  师:缓慢的,想传递出一种,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语速放慢呢?我们依据什么来把语速放慢呢?

  生20:“散步”两个字可以体现出来,他们速度要很慢,因为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生21:这几个标点符号可以体现出来,像逗号,冒号,“我”后面有个逗号,“我的母亲”后面也有个逗号。

  师:红笔圈出来,哎呀,我们同学太精彩了,这个姑娘已经做了好几次大贡献了。依据什么标志?读出浓浓的亲情是我们的感受,对吧?我们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亲情,感受到了责任感,你看我们发现,(指着板书“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他这样一个一个排列,说明他对家里每一个人都是重视的。把自己排在第一个,并不是他把自己看得最重,而是他有一种什么?

  生:(齐)责任感。

  师:这是我们从这样一种文字、语言中,一点一点感受出来的。我们这种感受合理不合理呢,是要看文字,看句子,看词语,看标点。他发现两种标点,逗号表停顿,这个地方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标点?

  生:逗号。

  师:为什么不用顿号?顿号的停顿就是?

  生:短暂的。

  师:短暂的,比较短促一点的。做了笔记没有,同学们?

  师:把这个逗号圈一圈,旁边写一写,不用顿号用逗号,有意放慢节奏,将每个人出场的时间,聚光灯打在这个人身上的时间要怎么样?

  生:要长。

  师:要长。有感觉了吧?冒号也是,冒号放在这是一种书面的提示下文,书面语的感觉。就像刚刚我们同学还看到,我和我的母亲。你们通常和妈妈去散步会怎样讲?

  生22:我和我的妈妈去散步。

  师:“母亲”和“妈妈”这个称呼有什么不一样?

  生22:我觉得,“母亲”这个称呼就尊重一些。

  师:嗯,为什么说“母亲”就尊重一些?那“妈妈”是什么感觉呢?

  生22:用“妈妈”感觉也可以,就是没有,没有,怎么说呢。

  师:怎么说呢?你有感觉,我就是希望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我儿子今年高三了,他有时候会喊我“老妈,别烦了!”(师生笑)妈妈、老妈、母亲,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生22:说“老妈”的话,我会感觉到比较亲切一点,“母亲”听起来就感觉是对长辈的比较尊重。

  师:他的感觉非常好,叫“老妈”显得亲切,叫“母亲”是?

  生:(齐)尊重。

  师:“老妈”是什么时候用啊?

  生:(七嘴八舌)平时,随意,偶尔……

  师:“母亲”往往用在什么场合?

  生:书面语。

  师:哦,书面语,有感觉了吧,很好,请坐。你看,第一段里我们有几个发现?

  (学生七嘴八舌)

  师:第一点我们发现了,所有对象一一出现,是不是?

  生:(齐)是。

  (教师板书:1、对象一一出现)

  师:第二个我们发现了什么?对象排列的?

  生:(齐)顺序。

  (教师板书:对象排列的顺序)

  师:第三个我们发现了什么?考考你们。我们从什么来判断语速?

  生:(齐)标点。

  (教师板书:3、标点)

  师:我们发现作者有意用了两个强调语速慢的标点,使节奏慢起来的标点,一个是冒号,一个是什么?

  生:(齐)逗号。

  (教师板书:逗号、冒号)

  师:冒号是一个正式的、书面化的提醒;而逗号明确告诉我们节奏要放慢。我们还发现什么?

  生:(个别)对母亲的称呼。

  师:对“母亲”的称呼是书面语。

  (教师板书:4、书面语)

  师:了不起吧,同学们?现在停下来,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节、第二节,我让大家已经读了四五遍了,不要齐读,自己读。节奏一定是慢的,作者心中一定是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感觉的,慢慢地把那种郑重其事的感觉读出来,自己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师:嗯,同学们读的很轻,是不是有点感觉啦?

  (生点头示意)

  师:这种表达,让我们这么小的事情变得?

  生:(大部分)重大。

  师:所以以小见大不是一下子拔高,而是一开始作者就有意识的一种,我们给它一个命名吧——庄重的表达。有意识的一开始就用一种庄重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庄重的表达。

  (教师板书:庄重的表达)

  师:好,你们现在可以前后来合作一下,独立的做也可以,第二节、第三节或者第四节,我建议从第二节开始,好吗?你发现,第二节里有没有一些,我们在第一节里没有发现的庄重的表达?你看哪些地方是作者有意的加重语气,放慢节奏,凸显他对人物对事件的一个态度的?好,我们同学前后讨论,左右合作都可以,看第二节有没有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做指导)

  师:有感觉的同学就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让我来听听你的感受。

  生23: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这句话我读出了,他对母亲在冬天里熬过的那些艰苦的日子发出的感叹,春天来了,他为母亲感到高兴。

  师:(点头)哪些词?刚刚你注意到了“熬”,“熬”就是一个程度很深的词,经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是不是?

  生:是。

  师:作者有意识的把母亲能够经过这个冬天的不容易,艰难,庆幸,总算过来了写出来了,因为这个冬天实在是一个怎么样的冬天?

  生:(齐)严冬。

  师:严冬,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所以这个“熬”字是一个程度深的词。

  (教师板书:5、程度深的词语)

  师:还有么?

  (教师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寻找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

  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找的那段,就是“但春天总算来了。”这句写了他盼望春天的到来,也盼望母亲的生命能够到春天的感叹。

  师:这句中哪个词语程度特别深呀?

  生:(齐)总算。

  师:好,总算。这句中还有吗?我们既然找到了这句,我们就要盯着这句,把这句琢磨透。

  (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找寻还未发过言的学生回答问题)

  生2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这句话。我听说,老人在严寒的冬天一般都是体弱多病,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他身体也就好一些了。而作者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太迟太迟了。

  师:嗯,对呀,你看他读了四遍,他觉得两遍不过瘾,

  (师生笑)

  师:这个地方作者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反复。

  师:反复,懂不懂?学过没有?

  生:学过。

  (教师板书:6、反复)

  师:好,学过。那我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反复强调么?早上出门,妈妈会说“上课好好听讲哦”,有没有这样说?

  生:(大部分)有。

  师:说一遍,还是说好几遍?

  生:(大部分)好几遍。

  师:好几遍,就是为了强调嘛!这个地方强调春天来得太迟,跟刚刚那个“熬”是不是异曲同工啊?

  生:(齐)是。

  师:那个是从母亲终于度过了,熬过了,好不容易啊来写;这个是从春天,哎呀,总算来了,那么晚那么晚来写,对吧?感受到了吧?

  生:感受到了。

  师:其实还有,不过我相信你们还会有其他的发现。愿意讲这句也可以,愿意讲其他的发现也可以。

  (大部分学生举手)

  生25:“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啊”这句话体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

  师:哪个词,哪个句子?

  生25:正因为如此,才应该。

  师:语句是非常重,非常肯定的。还有么?(前两排同学都把手举得很高,后面也有部分同学举手)你看我们前两排,从这开始我要找一下中间的举手的,好,这一排这个小姑娘举过,那个小姑娘举过,最边上的小姑娘你好像不喜欢举手,举了一次我没来得及叫你,来,你来把你们的想法讲讲。

  师:有发现吗?第二节、第三节,后面都可以。

  (生26沉默,教师继续提示)

  师:没关系,刚才我们同学讲了两句体现作者责任感的句子,你们划了吗?

  生:(齐)划了。

  师:第二节中的哪句话?

  生:(七嘴八舌,纷纷将手举得很高)……

  师:你能把这句话讲一讲吗?我希望这个小组,这一排的同学也把他们的想法跟我们交流一下。来,说说看,这一句话有什么感觉?

  生26:(小声地)现在母亲老了,她想依靠我,她觉得我就是很值得依靠。

  师:是,她觉得我值得依靠,这句话可以看得出。很听我的话,用的什么词?

  生:(齐)很。

  师:(指着板书)程度深吧?这个前面也有一个词,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态度。

  (学生踊跃举手)

  师:哪个词?

  生:(齐)信服。

  师:太好了,(对着26生)好,请坐。这排同学待会还要讲一讲。“信服”是不是也是一个程度很深的词语,这句话的好处还没有讲够,有谁愿意再来讲一讲?

  (学生纷纷举手)

  生27:这一段讲了,他母亲对他很体谅,他母亲也就信服了,跟他一块出去了。

  师:“体谅”这个词调整一下?他的母亲对他,可能也有体谅,但更多的地方是什么呀?

  生:(大部分)信任。

  师:信任,好,很好,请坐。这句话除了讲出信任之外,还讲出了什么?同学们,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个是比喻句吗?

  生:(齐)不是。

  师:是一个什么?

  生:(七嘴八舌)比较、对比……

  师:比较、对比。这个比较看出什么来啦?

  (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走到后排)

  师:来,旁边那位同学,我还是要换一个同学,来,你来说说看,这个比较能看出什么来?

  (教师板书:7、比较)

  生28:我觉得更能看出,我的那个责任感很重。

  师:怎么就看出他责任感很重的,你把推理过程告诉同学们来。

  生28:用到一个词是“信服”,还有就是,“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从这句能看出来,就是他想表达自己的责任感很大,很重大。

  师:嗯,这个感觉可能还不够敏锐,来,坐下再想想,再想想。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

  生29:我觉得能够看出,他在他母亲的心里很重要。“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就是我小时候唯一的依靠就是我母亲,

  师:(笑)是不是唯一的?

  生29:(笑)不是。

  师:不要去讲唯一的。

  生29:就是主要的依靠就是母亲,我现在长大了,母亲主要的依靠就是我,她很相信我。

  师:有感觉了哦,发现了两个时间段的词语没有?

  生:(七嘴八舌)小时候,现在。

  师:小时候,现在。他讲道,小时候母亲对于我来讲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现在我成了母亲?

  生:(齐)最信赖的人。

  师:这样一个很近似,回环那样的,对称的句子。比较中看出这两个人的,什么?

  生:亲,亲近。

  (教师板书:关系)

  师:看出了一种关系的转换,关系的一种比较、强调。小时候这个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我很听母亲的话,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什么样的家庭?

  生:(七嘴八舌)……

  师:母亲对孩子肯定是,很?

  生:(部分)喜爱。

  师:很喜爱,很负责任。

  师:现在呢?

  生:(七嘴八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师:是啊,通过这样一种比较,我们同学那样一种浓浓的亲情的感觉,出来了吧?

  生:(纷纷点头)出来了。

  师:这句话,我觉得我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亲情背后才看得出,母慈子孝这样一种责任,是不是?

  生:是。

  师:做笔记了没有?

  生:做了。

  师:好,时间也差不多了,在下课之前,我把今天的作业讲一下,回去以后,你们能不能再把文章读个三四遍?

  生:(齐)可以。

  师:(指着板书)这个庄重的表达,我们今天发现了七点,发现了吗?笔记都做好了没?

  生:(齐)发现了,做好了。

  师:你回去看看,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这是第一项作业。第二项作业是,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有三句话被删掉了,大家看投影。

  (屏幕显示教材里被删掉的三句话)

  师:大家把这三句话加到你们的课本里,看看该不该删?

  (学生抄被删掉的三句话,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抄的时候,我注意到很多同学已经很认真的把文章分出了层次,这个不一定分的情,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分层次的。同学们,你们很认真,我很感动,但是不要想着每篇文章都先分段落分层次。今天,我们重点研读了第一、二节。

  师:好,最后,我们一起带着一种庄重感,虽然我们离作者的中年的年纪还很远,我们对责任感的感受也不一样,(指着课上发言的一名男生)你看,我们有责任感那么强烈的男孩子,我相信我们班还有很多。确实,你们向大家见证了我们初一(四)班是个充满责任感的好班级!我们带着这种使命感,把第一节、第二节,我建议还有第三节,一起来读一遍,好么?好,一、二、三。

  (师生齐读课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就是整个世界。”)

  师:好,整个世界就在我们的手中,就在我们的未来。好,下课!

  生:(起立鞠躬)老师再见。

  师:(鞠躬)同学们再见。

  (全场掌声响起)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 篇4

  教室里播放着陈红唱的《常回家看看》。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常回家看看》

  师:根据这首歌猜猜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提示学生在课文目录里找)

  生:《散步》

  师:为什么猜是《散步》呢?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通点?

  黄白兰: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李思雅:因为这篇课文有浓浓的亲情。

  师:还有什么更直接的联系?

  包李鹏:因为歌词和课文都是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

  师:恩,“关爱”这个词能不能换一个更恰当的词呢?

  生:孝心。

  师:恩,非常不错,很好。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我们要感受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确定好本文的语气和语调后,就请放声朗读。(PPT明确本文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学生放声朗读。

  师:在这个朗读中,你的语气和语调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同学示范朗读

  三位学生段朗读,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都很到位,我相信同学们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那么你被文中的哪些细节感动了,为什么?

  包李鹏:“后来发生了……小路有意思”他们一个要走小路,一个要走大路,而我决定走小路,说明我孝顺母亲。

  李嘉峻:“向着那菜花……”儿子有孝心,背起了母亲,妻子有母爱,背起了儿子。

  李思雅:“但是母亲……走小路”说明母亲很疼爱孙儿。

  潘立飞:“但是我和妻都慢慢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他的孝心和母爱的伟大。

  毛雪莹:“我决定……”说明我有孝心。

  刘李梦姣:世界上有一种情叫亲情,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种心叫孝心。

  师:哦,这句话概括的太棒了,非常好。

  黄白兰: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师:“熬过”怎么理解?

  吴振东:说明冬天对老人是一种折磨。

  华芳:说明我母亲的身体不好。

  师:刚才同学们从母亲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的,而且理解的很到位,那么从我的角度呢?朗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刘初阳:高兴。

  师:你能读一读吗?

  刘初阳把这句话读了一遍,读出了喜悦。

  师:恩,你刚才的朗读也比较到位,读出我的喜悦之情,为什么我的情感是喜悦的?

  刘初阳:因为我很高兴母亲能熬过这个冬天,她又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了。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也被大家的体验感动了。在朗读中,除了这些让你感动的情节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句子令你感到意味深长的呢?你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或者你是怎么理解的)?

  罗斯华:“好象我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从这句话可看出母亲和儿子是家里的一切。

  师:对“整个世界”还有别的理解吗?

  邱俊:母亲和儿子是我心中的一切。

  刘李梦姣:他们在我心中是全部。

  林罗添骥:说明我孝顺我的母亲,疼爱我的孩子。

  包李鹏:如果我失去了他们,就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

  师:哦,你们的理解是母亲和儿子是我心中的世界,恩,这个理解也很有道理。我们还可以把视线放的宽一点,以小见大,换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常说,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仅仅指那个人物,而是以那个人物为代表的一类人,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哪一类人,母亲和儿子分别代表哪一类人?

  生:他们分别代表中年人,老年人和孩子。

  师:他们和世界有什么联系呢?在这个世界中,谁的责任最重大?

  生:整个世界就由这些人构成,中年人的责任最大,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敬老爱幼的责任。

  师:对,理解的非常好,刚才罗斯华的这个句子找的很好,还有其他的意味深长的句子吗?

  周俊慧:“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冒着水泡”告诉我们看到春天就看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

  邱俊:“她现在很听我的话……”现在我对母亲孝顺,母亲对我关爱。

  师:对这句话还能读出点别的意思吗?

  生:说明我小时候很听***话,是个乖孩子。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妈妈很信任我。

  师:恩,这个理解非常好。

  李思雅:“天气很好……”说明母亲身体很差。

  刘李梦姣:我决定委屈儿子……“说明母亲时日不多,我要孝顺母亲”

  师:恩,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发生家庭分歧的时候,我有一个处理的原则就是……

  生:把“孝”放在第一位。

  师:恩,对,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充分体会了“我“的孝心了,那么课文分析到了这里,你还有不懂的吗?

  李嘉俊:文章第四节为什么要写春天的景色。

  华芳:散步本来就是出来看风景的,当然要有景物描写。

  曾凝捷:因为我要借景生情。

  潘立飞:因为春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

  黄白兰:“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为什么用两个“太迟了”?

  周永辉:因为目前的时日不多了。

  潘鑫颐:因为我对春天太期待了,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冬天对母亲是一种折磨,所以期待春天快一点来到。

  王周艺超:因为本来就太迟了。

  李思雅:为什么是“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孩子走在后面”。

  龙申:这里要说明一种“母子情”。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好吗?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我、母亲、妻子和儿子走在田野上。

  师:他们的表演到位吗?为什么?

  吴申勇:母亲和我的表演不到位。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走路缓慢,我也应该缓慢,而且我应该扶着母亲走的。

  师:哦,看似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团结,而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孝心放在第一位。因为是父母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对父母说一声谢谢;记住他们的生日并同时送上最真的祝福;和他们一起做家务;努力学习并用优异的成绩向他们汇报。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步》教学设计10-19

散步教学设计07-27

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课堂实录11-21

课堂实录07-28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8-31

散步初中作文15篇01-17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2-25

美术窗口课堂实录03-29

阳光拉我去散步的诗词11-01

和家人散步作文(3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