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改革

时间:2021-04-04 09:49:55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改革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

  “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可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学数学教法改革的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称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生本教育中老师的教不能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起着学习引路、学习帮助、学习激励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更倚重与稳定的模式,其侧重在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观念则关注人,我认为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确定一个方向,或者说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方法,其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如何满足他们对情感和知识的双重需要,如何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总之一句话,应该围绕学生进行改革。教师应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不是为了完成谁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一次呼唤、沟通和激发。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多考虑情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形成充满人文关怀和饱满情感的课堂,使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多感”,调动起各种感官,拉近文章中情境的距离,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各种影响和教育。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诉求。从教材设计上来看,内容多在发掘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心智上着力,意在挖掘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让他们懂得真善美,从而成为一个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个体。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多采图片、动画等符合儿童内心世界发展的元素。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被教师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了,他们只是把那些他们所认为的知识不厌其烦进行重复的讲解。这种方式使学生麻木,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把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求情感磨灭。玩是所有儿童以及成人的天性,在任何一个生物种群中,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改革途径

  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撞出思维火花

  (一)“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教学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掺入较多的生活元素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这是新课程标准针对数学教学改革所提及的一点。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数学教师已经将《新课程标准》误读,或者全盘否定传统教学,要么就只从字面理解,不进行揣摩和研读。很多教师将体现生活性理解为简单地讲解几道生活化的数学应用题。这些方法不是不正确,而是不完整。若想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的生活化,除了列举生活常识之外,还要千方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生活数学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只局限在课堂上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而要做到时时刻刻寻找灵感。比如生活中的钟表、春游时的人数统计、竞赛中的分组等,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教师首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观察,可以增加小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使他们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2.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实践,进行小组式的合作探究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放手,放心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满堂灌”的结果,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以为小学生是依赖性很强的个体,缺乏主见和个性,误将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解释为异想天开、无厘头,认为是缺乏知识性建构的结果。而多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是最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才。

  教师不能将其扼杀,更要积极开发其潜能。动手操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机会和平台,比如自己裁纸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小组合作制作文具和飞机模型,鼓励他们自己的某些设想等。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和再创造。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改革】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意识05-0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05-06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5-07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汇报材料05-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05-06

小学教学改革汇报材料09-2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05-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05-0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5-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