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差生

时间:2021-03-29 10:03:33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差生

  1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差生

  1、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

  无论你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数学课还是中间接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家庭状况、与同学的关系及同学的评价等,这些都是制定计划依据。获得了这些客观资料,制定转化计划就心中有数了。

  2、探究教法,活化课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上转化学困生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探究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精美直观的挂图,操作性强的教具等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伟大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从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一些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定力不到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困生应特别重视。例如,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科学学习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勤奋刻苦的习惯;专心听课的好习惯;一丝不苟的习惯;爱动脑筋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

  2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对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教学

  由于学困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某些知识缺陷或表征不合理,导致在后续学习中感到困难。所以,加强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网络――拓展型的认知结构,是帮助其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首要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困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好坏主要集中反映在思维的品质上。所以,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针对学困生思维的概括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为他们提供形象支撑,让其获得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引导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注意联想具体操作活动,在丰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抽象思维。

  三、给予学困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

  许多学困生由于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比较差,往往产生顿悟思维的时间较其他学生更长,如果以优生的思维速度为教学节奏的标准,会使其学习失去很多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优秀学生的数学思考,更要照顾学困生的实际需要,多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逐步缩小学困生与优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差距。

  3差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4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实践探究,渗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所以,教师需要打破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尝试自己获取知识。但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毕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还是不够成熟,如果陷入思维障碍,或者脱离最初的方向,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适时启发。另外,此处的实践探究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组织安排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提出独特的看法,尤其是一些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师生共同探讨,以便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组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巧妙渗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将着手点放在怎样引导同学们自学上,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活动主线,使其经历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主动实践;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合作、概括总结等学习活动,形成主体意识。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盒子,沿棱剪开,于是一个平面图形出现在面前,初步感知图形的展开图。然后小组合作,比比哪组剪出的平面图形的样式最多。其次,教师汇总学生剪出的展开图,补充学生没有得到的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判断,选出代表动手折叠,说说本组的结论。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不再是以教师活动为主,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让学生在设计立体展开图时,使图形不遗漏不重复。然后根据前面的十一种展开图分类,引入相关口诀: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找规律很好记。中间4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便。两两相连各错一。三个两排一对齐。要找两个相对面,切记相隔一个面。引导他们结合图1中的图形进行记忆,学会图形结合、记口诀的学习方法。接着呈现几组平面图形(如图2所示),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训练他们的几何直觉与空间观念。

  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提倡预习,因为“预习是自行了解的重要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借助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独立理解与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旧知,给新知学习做好准备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自主学习,是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另外,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

  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自学开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不教,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则启发诱导,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也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预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由课堂上的“狼吞虎咽”转变成课前的“细嚼慢咽”,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索取”,形成主体意识,学会自学。

【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差生】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优生转化差生05-07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06-22

转化数学差生的方法05-15

如何转化学困生01-26

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03-08

初三差生转化妙招:“心理治疗”是关键10-20

如何与小学差生沟通数学06-05

如何转化“后进生”01-20

八年级差生转化计划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