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解析

时间:2021-06-28 17:26:22 生物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解析

  题组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解析

  1.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改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向培养皿中加入无水乙醇

  B.棉线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圆形的滤纸

  C.向a处滴层析液,而不是滴在b处

  D.几分钟后就可以观察到滤纸上出现四个同心圆环

  【解析】选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用层析液,故A项错误。图中棉线有利于层析液被吸到滤纸上,故B项错误。向a处滴滤液,而不是层析液,故C项错误。几分钟后,色素在滤纸上随着层析液扩散,出现四个同心圆环,从外到内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D项正确。

  2.(2015·黄冈模拟)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以及色素层析的结果,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水稻叶片中的叶黄素缺失,其对蓝紫光的吸收减少,但对红光的吸收无明显差异;色素层析条带从上往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缺失则会导致色素层析条带缺失第2条。

  3.如图是某同学用青菜叶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第一题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A.甲、乙、丙、丁四种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丁

  C.滤纸上相邻两条色素带距离最近的是丙和丁

  D.滤纸上色素带最宽的是丙

  【解析】选B。绿叶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扩散速度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图中甲、乙、丙、丁四种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图中甲(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绿素a含量最多,故色素带最宽。

  4.(2015·株洲模拟)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

  ( )

  A.水培的洋葱叶

  B.生长的柳树幼叶

  C.培养的衣藻

  D.秋冬的银杏落叶

  【解析】选D。从两条滤纸条上条带位置及数量分析可知,滤纸条②缺少了叶绿

  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可能是选择的材料中缺少叶绿素。秋冬的银杏落叶由于叶绿素分解而呈现黄色,所以层析出的色素带最可能出现②所示的情况。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第一题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5.(2015·百色模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判断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第一题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无水乙醇、SiO2、CaCO3、层析液等。

  实验材料: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

  实验假设: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各放入同样数量、  的黄瓜幼苗。

  第二步:A烧杯中加入 ,B烧杯中加入等量 ,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到两组黄瓜苗叶片出现颜色差异为止。

  第三步: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 ,用 提取叶片色素,用

  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

  。

  实验结果预测:

  (1)A、B两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和颜色一致,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不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2)    。

  【解析】实验假设:实验假设的提出要依据题目所给的背景材料以及实验目的。从背景中可知叶色变化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引起的,我们要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所以,本实验假设为缺磷导致类胡萝卜素缺乏,引起叶色暗绿。

  实验步骤: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故A、B两烧杯内除含磷量不同外,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应全部一样,如黄瓜幼苗的苗龄相同,长势相同等。依据探究目的,观察目标为“A、B两组色素带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的深浅”。根据“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确定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提取色素的溶剂为无水乙醇。

  实验结果预测:对比A、B两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和颜色,由是否一致来判断实验假设是否正确。 答案:实验假设:缺磷导致类胡萝卜素缺乏,引起叶色暗绿

  实验步骤:

  第一步: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

  第二步:完全培养液 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

  第三步:等量叶片 无水乙醇 纸层析 A、B两组色素带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的深浅 实验结果预测:

  (2)A组比B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大、颜色深(或B组缺少类胡萝卜素色素带),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第二篇:《2013—2014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试题》

  2013—2014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 A.H2O、CO2、ADP B.CO2、[H]、ATP C.H2O、CO2、ATP D.[H]、H2O、ADP 3.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传递的途径是:( )

  A 光能 ATP 葡萄糖 B. 光能C. 叶绿体

  D. 淀粉

  4.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5. 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那些与光合作用有关: ① 适时播种、套种 ② 合理密植、间作 ③ 施用有机肥料 ④ 及时松土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

  ( )

  (A)出现染色单体  (B)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半

  (C)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D)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7.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为1:2:2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8、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分开分别发生在 ( )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末期 (C)间期和后期 (D)间期和前期 9、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

  胞

  周

  期

  中

  染

  色

  体

  变

  化

  的

  顺

  序

  应

  该

  是

  (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10、家兔的体细胞有22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 ( )

  ①22对 ②22个 ③44个 ④88个 ⑤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⑥每个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A)①和⑤ (B)③和⑥ (C)④和⑥ (D)④和⑤ 1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A.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分开 C.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染色体的解螺旋化和染色体的分开

  12、下列对细胞分化时期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

  (A)只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B)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C)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D)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中 13、生物体内,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是因为 ( )

  (A)细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遗传物质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4、人体内虽然有原癌基因,但多数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 ( )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B.细胞衰老也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C.细胞凋亡也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D.细胞癌变也是一种正常生命现 16.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是否是纯合子,应采用的简便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17.通常人的褐眼由显性基因控制,一对褐眼夫妇生下一个蓝眼的子女,则第二胎仍是蓝眼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18.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9.向日葵种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种类是( )

  A.4种 B.6种 C.8种 D.9种? 20.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AAbb和aaBB作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各是(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1/4和10/16? 21.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都是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3/4、1/4

  B.1/2、1/8

  C.1/4、1/4

  D.1/4、1/8

  22.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1/8

  B.1/16 C.1/32 D.1/64

  23.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⑤ 24.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

  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时期 C.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5.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第一题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二 非选择题

  26.(11分)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__________阶段,B表示_________阶段。

  (2)写出图中①----⑤所示物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3)C和D的化学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过程需要色素参与,这些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下图中的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B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B

  ⑴.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

  期。

  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⑵.B图中 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B图中 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

  ⑶.由B图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28.(10分)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

  ___________。

  (2)A细胞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___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篇》

  篇一: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篇。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二: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发生的条件等知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我们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无论有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就能进行。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实验考察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习“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ort”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另一位学生马上说“Hear”的意思是“听”,可与“听觉性失语症”联系,即H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听觉性失语症”,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不仅使学生明确:“有丝和减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减Ι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并分离,减Ⅱ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还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之作。反思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篇三: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教学反思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二: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教学反思三: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四: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篇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

  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

  二、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篇五: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7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中学里最大和最小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初一和高三各有一个A、B班,进度也不尽相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第二学期,高三有单独的模拟考试重新调整课表,要做到两头都不耽误,确是煞费苦心,但是我却做到了。为了不影响初一的期末复习,我毅然牺牲了高三教师享有的云南之旅。

  虽然主任跟我说,工作重点在高三,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认真上每一节课,尤其是实验、实习更是马虎不得,必须有板有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但是我与初一的学生接触得少,沟通少,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找到我,多少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05年10月,刘国华老师因为处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初一、初二的生物课也是由我代上,每周二十多节,几乎到了极限,繁忙并充实着。【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

  一、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

  接受2015年高考的教训,深入理解课本,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我清晰地记得,去年高考理综卷中考到了“细菌生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在昌平区所抽取的几百份试卷中竟无一人做对。我敢说,没有一个高三生物老师、没有一个高三考生没有复习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但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够。高考与会考的角度不同:我认为会考考的是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覆盖面广;而高考中生物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较偏,所考的知识未必是重点或者说是人们认为不太重要的。比如05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所以在本学年的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全面复习,不管是课文还是旁栏思考题或是实验,都认真对待,认真理解。

  二、绝对不搞题海战术

  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和考试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档案。2015年10月20日成功为全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推出的生物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课《典型错题讲评》,在2015年高中生物示范校复评中讲了一节复习课《基因工程》,并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我们学科组分工合作,把精选的试题编成昌平二中练习册,我负责《高三生物》(必修第一册)的编写工作,近2万字。

  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向来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问题总是保持一颗亢奋并渴求的心态,有时为了一个名词查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学识丰富的专家,把问题搞定,并且抄写下来或打印出来留做资料。有了这种心态,我喜欢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提出质量高的问题。有时就是学生的某个问题或是想法,激励我不断地学习、积累,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或是使我对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即使不是我教的班的学生也经常来向我问题,我也乐于占用休息时间多和学生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我收集大量整理了大量的历年生物高考题和各城区的模拟试题,并进行分析。制作教学课件,在学校的评比中获得校级评比一、二、三等奖;课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举办的“第二届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四、团结合作,加强学科间沟通

  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就要进行理科综合训练,我们主动与物理、化学教师沟通,从题型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某些城区的模拟卷子的使用上意见达成一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五、关于实验

  实验题目高考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解析】相关文章:

2017年高考生物专项复习题与答案解析10-27

生物的进化复习题02-11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答案解析03-30

生物复习题备考题及答案05-20

生物复习题两篇02-22

C语言期末考试复习题11-23

高考英语《连词与状语从句》复习题及解析02-18

病原生物免疫复习题库02-05

生物期末考试的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