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重庆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答案

时间:2021-06-19 17:14:25 生物 我要投稿

重庆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答案

  重庆生物篇一:生物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重庆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答案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解析】线粒体均能通过呼吸作用为真核细胞提供能量,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

  的全能性,而胰腺腺泡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具备发育的全能性,B项错误;胰腺腺泡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质产物,因而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均较多,C、D项错误。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解析】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项错误;胰岛素含量偏低,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项正确;胰岛素含量降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项错误。

  4.将题4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5.结合题5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解析】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项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项正确;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项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项错误。

  6.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解析】人肝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不表达,因而不存在胰岛素mRNA,A项错误;复制原点是基因表达载体复制的起点,而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起点位于启动子,B项错误;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项正确;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过程,终止密码子则参与终止翻译过程,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

  7.(10分)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人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___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__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度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___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____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7.(10分)

  (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8.(20分)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种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含“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____。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未提高,说明“高产奶”是____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____,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____(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____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____中完成。

  在过程④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____。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⑤前应鉴定胚胎的________。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____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技术。

  8.(20分)

  (1)生长发育(或进行胚胎发育);隐性;♂A×♀C;1/8

  (2)获能(或增强活力);③;供能;性别、高产奶和适应生长的基因;②

  (3)胚胎分割

  【解析】

  (1)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生长发育;由交配结果可知,高产奶是隐性性状;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应选择♂A与♀C杂交,后代中出现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的概率为1/2×1/2×1/2=1/8。

  (2)精子有受精前需进行获能处理,卵子的减Ⅱ分裂在受精作用即过程③中才得以完成;体外培养胚胎时,需在培养液中提供葡萄糖等物质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⑤前应鉴定胚胎的性别,以及是否具有高产奶和适应生长等优良基因,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②的基因重组有关。

  (3)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同时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后代,提高了已有胚胎的利用率。

  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9.(10分)

  (1)24λa;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捕食

  (3)负反馈调节(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1)欧洲兔种群在0(起始年)→a年类似“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为Nt=N0λt,则a年种群数量Na=24λ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a年引入狐狸后,袋鼠的数量锐减,可推测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3)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等。

  10.(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侧: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重庆生物篇二:重庆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答案(WORD版)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答案】A【解析】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A正确;在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裂所有时期,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C错误;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D错误。

  2.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答案】D在转基因过程中,避免基因污染和对人类的影响,必须严格选择目的基因,A正确;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B正确;反对设计试管婴儿原因之一防止选择性设计婴儿,违背伦理道德,C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类武器,干扰素为淋巴因子,非生物武器,D错误。

  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C析】在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人类以此为原理发明了疫苗,使用后能使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应答加强,而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存在时间短,吞噬细胞无记忆功能,不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4.题4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答案】D【解析】构建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B错误;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但目的基因也可能不能转录或者不能翻译,或者表达的蛋白质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说明含有目的基因,属于基因重组,为可遗传变异,D正确。

  5.题5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答案】C【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解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神经元中的能量也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对于一个个体,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错误;由题目可知,囊泡运输相关的特定蛋白质能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故能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7.(20分)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答案】Ⅰ.(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Ⅱ.(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Ⅰ(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废弃采石场开始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能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可迅速增加;t1→t3植物物种数变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相互争夺资源(如阳光、水)和空间越激烈,竞争加剧。(2)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Ⅱ.(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8.(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小鼠;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这种突变(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正反交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CTCTGA(TGA)不能③受体

  (2)5/16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解析】(1)①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和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②该激素为蛋白类激素,检测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C被T替换”,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变后的序列为CTCTGA(TGA),这种突变只能是基因的转录提前终止,形成大多肽链变短,不能使基因转录终止;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

  (2)由于A、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3或4个显性基因则体重超过父母,概率为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个或0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9.(14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题9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题9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

  【答案】(1)碳NADPH([H])降低(2)C输出减少C>A>B>D(3)赤霉素

  重庆生物篇三:重庆生物高考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答案】A

  【解析】人体活细胞中水含量最多,因而H原子也最多,A项正确;DNA碱基种类有A、T、C、G,RNA碱基种类有A、U、C、G,B项错误;多糖在细胞表面可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C项错误;脂质中的固醇和磷脂中含有N元素,D项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组细胞的物质组成,属理解识记层次,难度较小,容易得分。

  2.题2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D

  【解析】①是获得已经免疫的B细胞,A项错误;胰蛋白酶使得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细胞,B项错误;③同时具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C项错误;④经筛选后获得能够获得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相关只是和考生的识图能力,属理解层次,较易得分。

  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项错误;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识记情况,涉及蛋白质鉴定原料选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及色素的提取等相关实验,跨度较大,并与化学学科有一定交叉,具有一定难度。

  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以常见的青霉素过敏为背景,综合考查人体免疫相关知识,涉及过敏反应的原因、特点、淋巴因子、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的区别等内容,整体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5.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B

  【解析】消毒剂的使用既要杀死表面微生物,有防止伤害组织细胞,影响组织培养,A项正确;植物细胞融合是指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得到的原生质体的诱导融合,带有细胞壁的愈伤组织细胞不能诱导融合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项错误;出芽和生根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可诱导愈伤组织生根,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理解能力,涉及外植体的消毒、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分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织培养的影响等内容,较易得分。

  6.题6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答案】D

  【解析】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项错误;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同时促进了光反应,C项错误;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光照、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考生的理解能力,选项迷惑性强,具有一定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7、(20分)

  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I.(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

  (3)大脑皮层

  【解析】

  I(1)起跑这一复杂动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起跑后心跳加快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故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经过体液运输起作用,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运动停止后,部分肾上腺素等激素仍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导致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2)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途中大量出汗散失较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

  (3)在感到疲劳状态下仍坚持跑完全程,与个人意识控制有关,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试题评价】本题以马拉松长跑为信息背景,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理解能力,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平衡等内容,较易得分

  【答案】

  II.(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

  (2)碳元素(CO2)

  【解析】

  II(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结合题中材料,图中①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中.o→a,物种①的密度上升,数量增多,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段,群落由多年生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过渡,灌木取代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②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②能耐受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c点后,若气候条件适宜,高大的乔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取代灌木的优势,成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

  (2)该地区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及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群落演替等相关内容,较易得分。

  8.(20分)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重庆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答案】相关文章:

2018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09-12

2018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09-12

2018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08-28

2018高考理综新课标3卷生物解析08-09

全国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及答案11-15

2018届龙岩市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12-07

2018届太原市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12-07

2018届南昌市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12-07

2018届沈阳市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