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8-02-21 13:28:16 中小学辅导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引领读者走进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风光旖旎,江山如画。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走进游览胜地——桂林,去领略那里山山水水的无穷魅力。”

  上课一开始,教师便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提出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什么?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交流学习生字:

  (1)教师针对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字义上区分生字“澜”和“峦”的读音。

  (2)指导学生将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似”、“倒”、“卷”的不同读音及组词读准。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并向学生渗透“漓、澜、障、筏”等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生字,并初步感悟中国汉字的神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桂林山水》说课稿设计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漓江的水有何特点。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引导学生交流:

  ①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并理解其中的比喻、排比手法的运用。

  ③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