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2)

时间:2018-02-07 16:35:49 小学辅导 我要投稿

2017年关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我的感想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以下简称:整合课)的研究在中小学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也是各种观摩活动、评优活动、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关整合的理论观念也应运而生。然而,实践表明,因受到对整合课盲目地推崇和炒作的影响,不少教师对整合课的真面目认识不清。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整合课才要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要建构“主导-主体”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有教师认为,只要整合就一定是有实效的,就一定会比不整合好。这些观点都极大地制约了整合课的研究和实践。

  一、整合课的基本特征

  1、整合课应具备常规课堂教学的共性。

  整合课不是游离于新课程体系之外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形式,它必然具备常规课堂教学的共同特征。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背景下,整合课与常规课堂教学一样,都应该达到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互动方式的变革,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是整合课的专利,是对任何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因此,不能把整合课与常规课堂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整合就是好的或整合课就比常规课好的观点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2、整合课又具有其个性特征。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四者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一个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为此,整合课必然具备了四个方面的个性特征。

  ①可实现教学内容的网络化呈现方式。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从过去的纯文本的、静态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转化为集文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五种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动态更新的、非线性的呈现方式,会更具激发性、针对性、延展性和实效性。

  ②可实现网际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内容不在只是课本和有限的文本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重组和取舍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同时网络也可为学生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网际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半径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会更方便、快捷、有效。

  ③可实现网络互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网络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创设情景、提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动研讨,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④可实现超越时空的多重交流方式。

  网络环境改变了课堂上过去唯面对面的限时的单向的交流方式,实现向非连接的可持续的多向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网络之间的交流形式更多样化,可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使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更有效。

  在此,我们不难给整合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谓整合课就是利用网络环境实施的课堂教学。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交互方式会打上网络的印记,同时各种方式的选择更为多样。在教学中,到底应该凸现整合课哪一方面的个性特征,要因学科而异,因教学实效而定。

  二、整合课的有效评价要素

  总体来讲,有效的整合课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用其来营造一种特有的教学环境。这种特有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资源之间的多重交互,能实现资源共享;能有力支持情景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启发思维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构建,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具体来讲,笔者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网络化教学媒体运用的合理度。

  网络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整合课区别于其他课堂教学的个性特征,其运用的合理才能实现整合的有效。网络媒体的合理运用体现在网络教学媒体的设计制作合理、使用合理等方面。

  在设计与制作上,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设计的要求,资源组织合理、有层次、无科学性错误、程序运行稳定、播放流畅、资源链接快捷、操作简便、导航方便合理等,同时教师要降低预设资源的量,而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路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搜索、整理、分析、处理和应用有效的资源。

  在媒体的使用上,要有利于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新型教学结构的建构。如利用网络创设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可利用网络课件或CAI辅助教师的过程评价,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可利用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丰富有层次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也可利用网络创建良好的交互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多重交互等。值得强调的是,媒体不是用得多、用得频、技术含量高就好,在教学实践中忌讳媒体的堆砌或者技术运用的喧宾夺主,如,能够用语言的交流就不要用所谓论坛或QQ的交流形式;能够学生亲历实验的就不要观看模拟实验等。

  2、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度。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指教师要总体把握好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不在忙于灌输所谓新的知识,而是要参与、协作、促进和引导学生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首先应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其二是要调控好学习的节奏。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空间,要兼顾差异,各个环节的过渡要水到渠成;其三是要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网络化媒体进入使学习的路径更为广泛,教师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引导正确的学习路径;其四要组织好交互研讨与评价。有效的研讨与评价才能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能力的培养,切不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就是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创设,学生处于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也不是被动地观看同伴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时间长,学生的思维活跃,交流、讨论、质疑有深度不留于形式,学生既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又有高层次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良好的状态。

  3、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任何一节课对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包括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二是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

  所谓合理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总要求,针对学科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差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学有所得。在注重知识意义的建构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亲历体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所谓达成是指学生的达成,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他们学习了什么、训练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一刀切的,不同的学生经过努力其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但每一位学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同时,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一步到位的,其必须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定必有其明确的教学子目标,只有每一个子目标达成了,总体教学目标才能达成,由此也可以判定哪些环节是必须的,哪些环节是多余的。

  其实,并非每一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适合整合。不适应整合的课,若牵强的去做,相反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违背整合的初衷,也是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的。同时,一节整合课是否上得有效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功有直接的关系,网络化教学媒体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但却无法改变教师的基本功,因此,在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提高整合课水平的根本途径。

  【2】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同点:

  (1) 集中分散、零星的课堂教学时间,为研究活动的延续提供时间和空间,使研究活动有序。 (2)涉及问题多,知识容量大,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有一种问题的类化,把所需解决的问题纳入到相应的知识层面.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同点: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就教材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离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而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材在教学中要科学,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充分要求教师能把握好教材,参透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不容怀疑的。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重点和知识难点的突破,还有利于拓展师生交流的空间等等。

  但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网络教学手段的辅助性被过分地强化,过多直观形象的画面,常常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过于庞杂的信息,让学生眼花缭乱,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师生课堂情感的日渐缺失,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充分。在突出教育设施、手段现代化的同时,一些传统的教师理念和手段正在淡化和消失,师生课堂上情感的交流日渐减少,师生在课堂上都有成为各种课件“奴隶”的倾向。具体表现有教师的板书、语言等特有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相对正在削弱,课堂上教师忙于操作课件,失去了平时教学中的潇洒自如,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借助网络和书刊查阅资料、搜集教学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对资料进行删选、整合、加工,使精选的资料更能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对学生的深层的思考产生促进作用。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的情感激发点、信息扩充点、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点,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思考具体的教学方法。

【2017年关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2.网络手机维修全能课程

3.关于SSAT课程介绍

4.关于ACCP课程介绍

5.关于AP国际课程解析

6.关于网络的英语口语

7.新课程中考语文课外名著总复习教学设计

8.ACCP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