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 百分网手机站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颅脑损伤(2)

时间:2018-01-28 16:18:04 外科主治医师 我要投稿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颅脑损伤

  3. 原发性脑干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指外力直接损伤中脑、桥脑、延髓部分,伤后立即发生。

  临床表现

  ⑴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昏迷,昏迷持续长短不一,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直至植物生存状态。

  ⑵生命体征改变:伤后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

  ⑶眼球和瞳孔变化:可表现为瞳孔大小不一、形态多变且不规则,眼球偏斜或眼球分离。

  ⑷双侧椎体束征阳性:可表现为双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以及病理征阳性,严重者呈迟缓状态。

  ⑸去皮层或去大脑僵直。

  诊断

  颅脑损伤后立即陷入昏迷,瞳孔大小多变,眼球分离,四肢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僵直发作,生命体征不稳,此时若CT排除颅内血肿,则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可以成立。

  4. 继发性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干损伤是指颅脑损伤后,由于颅内压增高、局限性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使脑干发生偏侧移位,造成小脑幕切迹压迫中脑,使脑干缺血、软化和坏死。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常需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急性脑受压的程度和个体的代偿能力。典型的病例表现为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过程。

  【临床表现】

  ⑴头痛、呕吐、烦躁。

  ⑵瞳孔变化和对光反射:伤侧瞳孔缩小-扩大,最好双侧瞳孔均扩大;对光反射开始迟钝,最后消失。

  ⑶肢体功能:受伤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是轻瘫、全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⑷生命体征:呼吸加快、变慢或不规则;脉搏频数或沉缓;血压升高,晚期则下降;体温可以不升。

  5. 颅内血肿

  分类

  根据血肿位置

  ⑴硬脑膜外血肿:多为加速伤,常伴有颅盖骨折。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⑵硬脑膜下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通常伴有脑挫裂伤。

  ⑶脑内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

  ⑷多发性血肿:指颅内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血肿。

  ⑸颅后窝血肿:由于颅后窝代偿容积小,易发生危机生命的枕骨大孔疝,故单列一类。

  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再次CT扫描出现的颅内血肿。

  在颅腔内位置

  ⑴硬脑膜外血肿:多为加速伤,常伴有颅盖骨折。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⑵硬脑膜下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通常伴有脑挫裂伤。

  ⑶脑内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

  ⑷多发性血肿:指颅内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血肿。

  ⑸颅后窝血肿:由于颅后窝代偿容积小,易发生危机生命的枕骨大孔疝,故单列一类。

  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再次CT扫描出现的颅内血肿。

  形成的时间

  ⑴特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内形成。

  ⑵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3d形成。

  ⑶亚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d~3周形成。

  ⑷慢性颅内血肿:伤后3周以上形成。

  诊断要点

  ⑴病史:详细了解受伤时间、原因及头部着力部位。

  ⑵了解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如原发性昏迷程度和时间,有无中间清醒期或好转期。

  ⑶颅内压增高症状。

  ⑷局灶症状:可出现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等。通常在伤后逐渐出现,与脑挫裂伤伤后立即出现上述症状有所区别。

  ⑸脑疝症状。

  ⑹其他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症状和大小便失禁等。

  辅助检查

  ⑴颅骨平片:应列为常规检查,颅骨骨折对诊断颅内血肿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⑵CT扫描:是诊断颅内血肿的首选措施。

  ①急性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颅骨下方梭形高密度影,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

  ②急性硬膜下血肿:主要表现为颅骨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伴有点状或片状脑挫裂伤。

  ③急性脑内血肿:表现为脑内高密度区,周围常伴有点状片状高密度出血灶以及低密度水肿区。

  ④亚急性颅内血肿:常表现为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

  ⑤慢性颅内血肿:通常表现为低密度影。

  ⑶MRI扫描:对于急性颅内血肿诊断价值不如CT扫描。对亚急性和慢性颅内血肿特别是等密度血肿诊断价值较大。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颅脑损伤】相关文章:

1.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2.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症状

3.春季常见疾病之咳嗽的防治

4.春节常见疾病之消化性溃疡的预防

5.功能神经外科的应用

6.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7.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知识

8.血管外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