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百分网手机站

贫困地区人力资源问题探析

时间:2017-08-23 09:09:41 人力资源 我要投稿

贫困地区人力资源问题探析

  由于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而资本的投入如果没有被正确地利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甚至造成浪费。因此,人力资源便成为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的投入及管理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一、问题:人才外流

  以我的家乡为例。我的家乡福建仙游,一个经济发展相对大多数东南沿海地区滞后得多的小县城,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村民的生活状况根本让人无法想像。而在这里,绝大多数的青年人初中毕业后无论是否有能力继续接受更高教育,都选择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以求能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有些甚至只有中专水平,也想方设法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找工作,认定“去哪都比留在仙游好”。本地人尚且如此,又怎能想像会有足够多的外地人才愿意在此奉献其一生。而且为追求更高的物质利益,这样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更何况家里的父母亲友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走出这个穷山沟,到外面闯出一番新天地。几代人的观念融合在一起,使得这片人力资源本就贫瘠的土地更加没有发展的余地可言。

  当然,主观观念是受客观实际影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不发达。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激烈的竞争环境、理想的就业条件,许多高素质人才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青年人的积极进取使他们追求成功,可如果因为外界条件的局限而不能在此大展宏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毫无成就感可言。那么,他们必然失去投身于此地的激励。

  另外,经济的落后限制了教育法制观念的宣传力度,太少的对外交流化解不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反过来,正是这些封建的思想、愚昧的乡民不可避免地让人才望而却步,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禁锢。试想本就不是个发挥才能的场所,再加上如此重重阻挠,仙游对人才的吸引力毫无疑问地又要在本就小的可怜的基础上大打折扣了。失去了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该地区的生活水平又怎能提高呢?

  以上种种所突现的仙游只是一个典型,还有许多贫困落后如仙游的地区,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连留住人才都成问题,何谈吸引更多人才。这就是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二、解决:教育为本

  依靠各项扶贫政策在逐渐发展地区经济的前提下留住本地人才,再慢慢吸引外来人力资本是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的最终途径。然而,此路举步维艰。

  首先,即便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于资金要通过层层发放,到位时已然比原先大打折扣。例如,我曾在中央电视台某一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上级发放到扶贫村的救济金被村干部换成了实物――猪,并美其名曰养猪致富。而据村民反应: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且购买饲料需要不少的资金,猪仔成活率低,即便活下来,“质量”也不高,再加上村里人人都“被迫”养猪,造成供大于求,所以在市场上难以卖出。政府的`救济行为不但没有给村民带来福音,反倒给他们造成额外的负担。其次,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小障碍。再就是教育的落后导致技术落后,无法更有效地提高生产力。

  综合以上原因,贫困地区靠硬件去吸引人才的可能性较低,因为这些硬件本身正是需要人力资本的长时期投入才能逐渐积累起来。所以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先留住本地人才,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

  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包括:教育、培训和提高健康水平。山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由于贫苦和多孩,贫困户很难支付得起日益高涨的学杂费,学龄儿童入学率相对较低,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山区农民居住分散,教学点一般条件简陋,师资缺乏。这些都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喜的是,国家教育部已针对这些问题实行了有效措施。1998年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与“三片”九省、区政府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责任书。“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助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工程。国家教育部领导人在“三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签字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具体阐述了在“三片”九省、区及兵团实施“工程”的重大意义,强调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保证落实配套资金;要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要掌握民族教育的特点和难点,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从1995年“工程”启动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以仙游为例,从1991~1997年仙游县在六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打了两个教育建设大战役:初中建设翻身仗和“两基”达标攻坚战。1991~1994年全县共筹集资金6600多万元,新建初中26所,扩建原初中14所,新建校舍46702平方米。40所初中学校具有设计新颖、规模合格和布局合理的特点,使仙游县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由1990年的59.6%上升到现在的100%,增加了40个百分点。1995~1997年全县集中力量确保“两基”达标,共集资1.74多亿元,扩增中、小学校园575亩,新建校舍359731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44.4%)。在配套设施方面,共建厨房89幢,厕所106座,校门201个,运动场52个。迁翻建小学233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72.36%(其中迁址改建有66所)。新建教学实验室103间,配备有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教学器材等,投入资金1006万元。1997年6月经省教委验收达省“实验教学普及县”标准。这期间,仙游教育获得了多种荣誉: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多渠道筹资建设初中校先进县”,被莆田市政府授予“初中校建设工作先进县”。1997年7月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两基'达国标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1月被国家教委定为“两基”达标县。1999年1月18日国务院领导人来到枫亭麟山小学视察,慰问这所省级文明校的师生。

  综上所述,有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及有效措施,教育问题的解决将给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积累带来勃勃生机。全民族的繁荣将需要多代人的共同努力,留住了人才便留住了希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回来,在山里山外的天地上架起一座虹桥,让贫困这个千年的天堑变成通向繁荣的通途。

【贫困地区人力资源问题探析】相关文章:

1.上市公司的相关问题探析

2.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外的人力资源问题

4.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探析

5.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6.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和对策

7.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8.中央空调运行管理节能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