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7-05-27 09:18:01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三种典型的类型。

  2.D【解析】这说明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3.B【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4.A【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5.D【解析】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

  6.A【解析】努力控制自己说明有意志的参与,是有意注意。

  7.D【解析】记忆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8.C【解析】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9.D【解析】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10.A【解析】环境是儿童语言形成的现实条件。

  11.D【解析】婴儿首先通过模仿学会语音。

  12.C【解析】婴儿面孔偏好呈类似U型曲线的发展趋势。

  13.A【解析】原始的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密切关系。

  14.A【解析】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的标志。

  15.A【解析】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二、填空题

  1.环境

  2.反应型攻击性行为 主动型攻击性行为

  3.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或亲子关系 幼儿与同伴的关系

  4.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

  5.年龄特征

  6.判断 推理

  7.眼手探索活动

  8.无意 有意

  9.前摄抑制

  10.客观现实

  11.具体性 形象性 经验性 拟人性

  12.游戏言语 问题言语

  13.视敏度

  14.思维方式

  15.格塞尔 结构性的变化

  三、名词解释

  1.有意想象:是依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作想象。

  2.近远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运动,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这一规律称为近远规律。

  3.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4.亲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遗忘规律的图像表示方法。其基本内容是: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在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身心发展特别迅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语言、感知觉、思维、个性……都有关键期。

  2.【答案要点】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低级、中级、高级。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与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

  3.【答案要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②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③儿童从掌握知识到经验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 相对的。

  4.【答案要点】(1)避免噪音污染。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幼儿园教育儿童避免大声喧哗,采用吸音设备;利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

  (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

  (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幼儿听觉。在幼儿园,可组织专门训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的关系如下: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良好的情绪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因为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而环境的变化与多样则能激发人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情绪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和谐、优美、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无疑会使幼儿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会成为一种情绪背景,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的作用十分大。这是因为游戏不仅使幼儿直接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还可以满足幼儿的许多需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第二,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第三,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在社会性发展中,宣宣在同伴交往方面属于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这种儿童一般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主动,但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

  对这样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其他儿童发现这些儿童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地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

2.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4.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

5.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6.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练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7.执业药师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

8.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