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广西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

时间:2017-11-09 15:02:59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广西2016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学生各有特色,各有长短,这就需要教师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2.A【解析】“仁”即是“爱”,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关爱学生。

  3.C【解析】略。

  4.D【解析】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5.A【解析】略。

  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7.A【解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8.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全权代表学校并被赋予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

  9.C【解析】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选项中只有某市公安局符合这一特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10.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1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12.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3.D【解析】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D项的表述有误。

  14.B【解析】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5.C【解析】学生送的昵称“邱爸爸”和“我只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罢了”,都说明了邱老师尊重和关爱学生,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6.D【解析】万老师打小夏同学是体罚学生,是错误的行为,需要道歉。

  17.B【解析】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18.B【解析】史前美术中出现的两个著名的洞窟壁画,分别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9.D【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为:《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20.C【解析】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弟子,这是来自唐代的典故。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及解析:

  1.(1)材料中该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爱国守法”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被打300多棍是严重体罚学生、侵害学生人身健康的行为,黄老师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健康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

  (2)材料中的该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教师打学生就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

  (3)黄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虽然教师对学生甲的回答没有批评、指责,但也没有准确点评,而只是用“很不完整”对其回答予以了否定,使答题学生得到了消极的反馈,同时也打消了班里其他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2)教师的点评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作为教师,应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对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的回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并且要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手,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三、写作题

  答案及解析: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一知识一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看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关名远扬,反而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日: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

  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广西2016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相关文章:

1.广西2016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

2.2016小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答案

3.广西2016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仿真题答案

4.广西2016下半年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预测题答案

5.2016新疆中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

6.2016中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

7.2016下半年教师证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答案

8.小学教师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