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百文网手机站

详解立冬的“补冬”习俗

时间:2022-11-07 12:25:40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详解立冬的“补冬”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下面就由yjbys小编给大家介绍立冬的“补冬”习俗。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详解立冬的“补冬”习俗

  补冬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在冬季人们应该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宜过量的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简言之,冬至时,在民间有补冬的习俗,而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应该注意调养身体的方式和方法。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立冬补冬 不可盲目“进补”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补冬的来源

  中医认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也亦之。”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吸收率高,更能发挥补身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这个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虽然过了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阴气也盛极而衰;但一般冬至后,寒冷的天气仍会持续一段时日,为了抵御寒冬,中国民间习惯在冬至前后“补冬”,而立冬过后,天气时冷时热,还没有开始冬令进补的民众,可掌握这段时间进补一番。

  谚语称,“立冬补冬,补嘴空”。认为此时进行食补,可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饮食上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

  补冬的时机

  所谓“补冬”,就是在立冬之夜想方设法大力进食营养补品。补冬的食物有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红膏蟳、鳖、鳗等水产品,以及水鸭、鹧鸪、斑鸠等野味,依家庭经济而异。都说冬天要进补,很多人一入冬就开始忙着服补品、喝药酒。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入冬即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补,才能有最佳效果。因为按我国农历推算,自冬至起即进入三九寒天。此时是一年中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因而中医理论素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当节气运行到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

  补冬可分为食补和药补,二者常相互配合使用。

  补冬养生药膳

  十全大补麻油鸡

  材料:乌骨鸡一只、姜三片、人参须三钱,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炙甘草一.五钱、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五钱、白芍三钱、黄耆三钱、肉桂八分,生姜三片、麻油及酒适量。

  作法:

  将全部药材放入纱布袋中。将已烫除血水之鸡、姜及药袋全部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及米酒一汤匙,先以大火煮滚,捞除浮沫后改为小火。炖煮约一小时,取出药袋,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温补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头晕目眩、四肢冰冷等,常食此方,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

  干姜羊肉汤

  材料:干姜二两、黄精五钱、羊肉一斤及米酒适量。

  作法:将所有材料加水适量,电饭锅蒸熟即可饮汤吃肉。

  功效:温补脾肾,适于精神委靡、喜温畏寒、腰部冷痛、四肢冰冷、大便较软、小便量多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清蒸枸杞甲鱼

  材料:枸杞二两、菟丝子五钱(布包)、甲鱼一只,葱、姜及米酒适量。

  作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隔水清蒸,蒸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肝肾之阴:适于腰酸头晕、烦躁不安潮热盗汗、烘热汗出、手足心热等属于肝肾阴亏者。

  胡椒猪肚肠

  材料:猪肚一个、党参五钱、芡实二两、红枣十二个、胡椒三十粒、生姜四片、米酒适量。

  作法:猪肚用盐擦洗干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再将其余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约二小时,去除党参,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温骨止痛,适于常见胃痛隐隐,腹胀纳差,体倦神疲,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虚寒体质者。

  山药红豆汤

  材料:新鲜山药一斤、红豆半斤、红糖适量。

  作法:山药削皮洗净,切成丁块备用;将红豆放入锅中,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十分钟后,熄火焖约一小时;再转为大火,加入山药,煮滚后转为小火,煮约五分钟,熄火焖约三十分钟,加入红糖,即可食用。(此种煮法,可保持红豆及山药之外型,并可享有香甜滋味)。

  功效:补肺益气,补血强心,健脾养胃,补肾填精,温中散寒,利水消肿;适于常见疲乏无力、懒言懒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面浮肢肿、贫血等症属气血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