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百分网手机站

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2018-03-04 09:56:54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2017年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已被广泛接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参考!

2017年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1】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在xx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省教科院、省教育信息化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科研思路、方法及载体,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推动xx市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

  一、创新驱动

  1.引导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1)分学科召开学生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讨会;(2)引导高中学校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及高考改革方案。

  2.推进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监测研究。扩大样本量,完成基于数据的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引导教师用好市教科院新编《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与评价》一书。

  3.推进教师教育联盟重大攻关项目: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研究。在目前初中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向小学、高中所有学科延伸、辐射。

  4. 完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教育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等项目的改进、拓展任务,优化数据网络结构,积极进行新技术的探索研究,强化信息安全体系,加强“教学新视野”资源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5.推进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引导教师用好市教科院新编《数字化学习论》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手册》,积极培植典型,促进多元发展,提升信息素养。

  二、质量为先

  1.组织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xx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教学常规)》,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专业发展。

  2.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和园本化实践。

  3.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继续认真学习集我市众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智慧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xx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4.继续组织开展小学、初高中各科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课程实施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继续组织xx市中小学(幼儿园)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优质课评比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根据区域调整方案,完善奖项的设置、比例、参赛要求及评价标准。

  6.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完善生成性教学的区域推进策略。

  7.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类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与教师能力建设。

  8.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常态监测,科学分析现状,准确谋划未来,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翔实的素材和方向性引领。

  加强教学测量研究和命题技术研修,继续对全市中小学部分学校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规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9.引导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客观地认定和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成就,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绿色发展

  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评审、评比中进一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单位内部建设、教科研活动中积极贯彻《xx市教科院教科研人员工作指南》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方式,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的水平。

  2.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如抽检学生练习册、评估有关学校阶段性测试卷、评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等,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制定阶段性实施与评估方案,促进教科院及各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4.加大做中学、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特色德育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地研究与实施,创建教育教学特色,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

  5. 加强教育科研,引导中小学校走统领性课题与微型课题相结合的研究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对话交流日”活动,组织部分研究人员对全市重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调研,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发展。

  6. 积极推进科研基地建设。根据《xx市科研基地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组织新科研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对科研基地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做好教育学会、工会、离退休同志等方面的工作,充分调动全室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本单位的民主和谐健康发展。

  8.提高《课程与教学》《教育情报资料选编》两刊的办刊质量。进一步明确办刊的指导思想,提升选文、用文的水准,改善刊物的设计形式,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品位和影响力。

  四、结构优化

  1.进一步健全全市课程改革整体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市、区(辖市)教科研机构的课改工作职责,构建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的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及时发现和研究深度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交流,分享实践智慧。

  2. 进一步整合普教和职教教科研、信息技术研究等多方面力量,集中攻克学生深度学习、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评价等重大问题。

  3.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1)继续加强与中国教科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教育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及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联系,充分利用“外脑”“智库”促进自身发展。

  (2)继续加强苏锡常镇四市教研部门的合作交流。2017年全力承办好苏锡常镇四市中教教研协作会议。

  (3)加强与教师教育资源联盟的合作单位的合作,共同研究学科关键性问题,积累适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资源。

  (4)加强与其他省辖市及外省部分市教研室的合作与交流。

  (5)加强与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教科研机构及学校的联系,共同探讨“基于IPAD的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发展。

  五、人才为本

  1. 认真研究优秀教师成长机制与发展路径,组织好xx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课程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活动。

  2.完善“名师工作室”项目导引、分层管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分享交流的新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方式与评价方式。完善“教师发展五级梯队培养”的建设标准、实施方式与评价机制,激发优秀教师内驱力的提升。

  3.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心组和各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团体,开展针对课改重难点问题的专项调研,引导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

  4.进一步做好课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研究和制订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进减负工作的制度和策略,推出一批体现“轻负担高质量”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例,引领学校和教师的生态发展。

  5. 组织xx市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中小学教师网络团队竞赛、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师教育软件竞赛、信息技术能手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6. 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积极推进“xx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比赛”及“数字化学习优秀项目评比”,以应用能力为导向,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7. 引导各类职业学校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构建各类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衔接、研训一体、务实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8. 以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获奖成果为标杆,引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加强过程性课程、教学、评价及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研究。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适度推介我市在国家基础教育成果评选获奖的研究成果。

  9. 在教育行政部门、省教科院、省电教馆和大学研究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构建一个思想品德好、专业功底扎实、教科研能力强,以专兼职教研员、各学科中心组成员、教科研基地骨干等为主体的'研究共同体。加强教科研人员的各类研修活动,鼓励和支持教科研人员参加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学历进修,为教科研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10. 引导教科研人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教科研人员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教研员要以有效达成“五个一”作为促进自己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即“上好一堂课(5∽10节)”“作好一个讲座(课程与教学论专题)”“发表一篇论文(省级以上)”“抓好一个课题”“建好一个基地”,全面提升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