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时间:2017-11-16 11:02:09 初中辅导 我要投稿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1、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2、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⑴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⑵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⑴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①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②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③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④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⑤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⑥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⑵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3、质疑、解疑:

  (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⑴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⑵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⑶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⑴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⑵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⑶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