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届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时间:2017-10-30 11:20:05 初中辅导 我要投稿

2016-2017届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2017届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欢迎大家试做。

2016-2017届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山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解答: 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为防止污染药品,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故B正确;

  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3.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春天,花儿朵朵,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

  B. 夏天,烈日炎炎,用可乐等碳酸饮料替代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C. 秋天,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D. 冬天,寒风冽冽,室内用煤炉取暖应保证烟囱通畅,防止“煤气”中毒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氧化碳的毒性;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分子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B、根据夏天温度高,流出的汗水多,应饮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有益于健康;

  C、根据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分析;

  D、根据碳在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解答: 解:A、由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春天,花儿朵朵,我们能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

  B、夏天温度高,流出的汗水多,造成体内的盐分的损失,应饮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有益于健康.故B解释错误;

  C、由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秋天,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故C解释正确;

  D、由于碳在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在冬天,寒风冽冽,室内用煤炉取暖应保证烟囱通畅,防止“煤气”中毒.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在学习中善于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B、根据原子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所带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当原子失去电子时,本身就转化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原子得到带负电的电子,本身就转化为带负电的阴离子;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学生应正确认识微粒的电性,明确原子不显电性,从结构上来理解原子转化为离子的原因.

  5.(2分)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

  A. 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 液体会溢出漏斗

  C. 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D. 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 原则,

  一贴: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 解: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液面应该低于滤纸边缘,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

  故选C

  点评: 对于过滤操,很多同学都掌握的差不多,但完全掌握过滤的方方面面,很多同学做不到.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总结,理解性的去记忆.

  6.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静置沉淀 D. 吸附沉淀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过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等过程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也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

  解答: 解:过滤、静置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净化水的方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2分)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 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类型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反应的特点进行.

  8.(2分)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易失电子 B.

  易形成阴离子 C.

  带正电荷 D.

  化学性质稳定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是电子,大于4个易得电子,等于8个是稳定结构,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电子,故A正确;

  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B正确;

  C、该微粒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进行.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 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10.(2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 解: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 镉是金属元素 D. 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 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蒸发皿 B. 玻璃棒 C. 烧杯 D. 量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 解:A、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正确.

  B、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错误.

  C、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D、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解答: 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15.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 解: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分析.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其中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稳定.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正在着力推进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A. 大力发展煤炭发电 B. 大力植树造林

  C. 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 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据此分析有关的措施或方法.

  解答: 解:A、大力发展煤炭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