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1-20 18:10:33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一的历史课程即将结束,我们的学生也要面临着期末考试,你知道应该怎么复习才最有效吗?其实通过做试题来复习历史知识是很有成效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远流长,其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①分封制 ②等级制 ③君主专制 ④宗法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5.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7.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14、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5.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

  A、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于军机处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调选翰林院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17、 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8.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19.“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0.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21.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④相权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23.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

  A 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 B 中央政权与边地民族的矛盾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2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级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

  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26.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2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8.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

  二、材料解析(共40分,其中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

  31、7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幅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4分)

  (2)上述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士科目之外创设足以开启新局面的新科目,无论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海峰《科举制的起与进士科的起始》

  材料四 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 ——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隋炀帝所开设的“新科目”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有何意义”?(8分)

  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答案

  1-10 B A A B A C A D D D

  11-20 D B B B C A D B C D

  21-30 A C D B A D C C C A

  31.

  (1)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4分

  (2)影响:①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0分

  (3)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管。6分

  32.答案:

  (1)注重道德修养(孝廉)、自上而下地方推荐。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扩大了官吏;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6分

  (2)不重视德才,任人唯亲,被世家大族把持,按门第标准。发展成九品中正制。6分

  (3)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有利于打破特权,扩大官吏,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07-27

线性代数试题及答案08-17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试题及答案08-17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08-17

初级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08-15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07-27

2018广东高考政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08-17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07-26

一级建造师答案及考试真题08-02

2018广东高考数学必修一知识点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