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填空题」
要懂得能力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填空题】,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填空题
1.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应用广泛性)等特征。
2.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性、精确性、系统性)等方面。
3.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包含要形成“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以及(生活数学观)
4.成人数学与儿童数学的差异性表现在(数学学习的层次、数学活动的过程、认识并构建数学知识的方式)等方面。
5.从“数学是属于所有的人”的观念来看,小学数学学科应具有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等特征。
6.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经历着算法化、公理化、大众化等演变与发展过程。
7.数学素养主要具有发展性、过程性、实践性等特征。
8.推理通常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三种不同的形式。
9.课程是由教师、学生 教材 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10.通常认为数学的课程目标可以分成实用知识 学科知识 文化素养等三类。
11.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1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发展观等。
13.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基础性原则 、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作用原则)。
1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15、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凸现出(贴近儿童生活、强化过程体验、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16.我国21世纪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17.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18.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1)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2)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3)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19.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20.按照 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21.知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选择阶段 领会阶段 习得阶段)以及巩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22.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的阶段)等三个阶段。
23.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的学习 理解性的学习 探索性的学习)等三类。
24.小学数学的认知迁移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对象的共同因素、以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的作用)以及学习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25.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 操作 策略)等三类。
26.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 理解结构阶段 多极推理能力的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
27.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以包括(认识形体形状特征 认识形体大小 认识形体间的位置关系)等。
27.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等三类。
28.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 几何型 调和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29.无论哪一种程序教学模式,都具有(解释 显示问题 解答)这样相同的流程。
30.程序教学模式主要有(积极反应 小步子 即时反馈)以及“自定步调”等这样一些特征。
31.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 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等三个问题。
32.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置问题情境 提出假设 获得结论)以及反思评价等。
33.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特征上主要突出(基本性 基础性 范例性)等“三个性”。
34.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着(是构建数学认知的过程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 是发展情感的过程)等三个方面。
3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定向环节 行动环节 反馈环节)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36.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出(客体性 单一性 接受性)以及封闭性等这样的一些特点。
37.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行为参与 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等。
38.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程度和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要求与评价)等。
39.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 动机 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40.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主要包含(浅层次的策略 深层次的策略 依赖教师(或家长)的策略)等几种状态。
41.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起着(设计和组织 引导、激励和促进 诊断和导向)等角色作用。
42,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包含着(教学活动的共同体 教学活动的对象 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等三个要素。
43.构建课堂教学策略具有(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 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以及“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等的价值。
44.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 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
45.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除了“准备原则”、“活动原则”等外,还包括(主动参与原则 兴趣性原则 个别适应原则)等。
46.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特点。
47许多优秀的教师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验,构建了(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 探索—发现式策略 Hands on活动策略)等这样一些策略。
48.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主要有(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49.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包括(叙述式讲解法 启发式谈话法 演示法)以及实验法、练习法等。
50.教学方法的抉择与组合,受到(教师对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认 教师对学生特点的认识)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几个因素的制约。
5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主要具有(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支持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互作用)等这样一些价值。
52.教学手段的抉择与运用,主要取决于(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 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发现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样的一些变量。
53.学习评价除了具有“导向”、“反馈”等价值外,还应具有(诊断 激励 研究)等价值。
54.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目标取向 过程取向 主体取向)等三类。
55.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估应遵循(发展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等三个原则。
56.从评价的不同参照看,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常模参照评价 目标参照评价 个性特征参照评价)等三类。
57.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策略主要有(过程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等。
5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应遵循(注重目标达成 注重行为表现 注重效果全面)等三个基本原则。
59.由广大教师创造的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临床观察法 交流访谈法 随堂测验法)以及“研讨”等。
60.数学客观性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 数学规则 数学思想方法)等。
61.概念的抽象过程包含着(分离 提纯 简化)等三个环节。
62.概念的分帮助要有(分类必须是相称的 分类所得各个属概念应互相排斥 每次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以及“分类不能越级进行”等规则。
6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等三种不同情况。
64.常见的小学数学概念不定义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运用 语言描述 图形描述)以及“枚举”等。
65.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特征主要是指(在数学概念组织上的特征 在数学概念获得上的特征 在数学概念呈现上的特征)等方面的特征。
66.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感知阶段 表象阶段 概念阶段)等三个阶段。
67.儿童在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分别回运用到(直观语言 表象语言 思维语言)等三类不同的语言。
68.儿童构件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的语言能力)等。
69.培养儿童构件数学概念的能力,主要可以从(重视表象的过渡 加强数学交流 促进数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入手。
70.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主要包括(运算法则 运算性质 运算方法)等一些内容。
71.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的数的位置 改变运算顺序 参算的数的改变引起的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
72.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 重要规则逐步深化 有些规则不给结语)等一些特点。
73.从运算形式看,小学数学中有着(口算 笔算 估算)等不同的计算。
74.小学数学运算规则之间主要包含着(上、下位关系 并列关系)等三种关系。
75.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情境导入 活动导入 问题导入)等策略。
76.在儿童的运算规则揭示与理解阶段学习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借助实际情境获得对规则的理解 借助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获得对规则的理解 逐步揭示规则的内部意义)以及“完满示范结构的导向”等策略。
77.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巩固阶段与运用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过程性策略 表现性策略 多样化策略)等策略。
78.发展儿童的数感包括(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 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等三个方面。
79.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 大小 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
80.儿童形成空间观念大致经历了(具体 半具体 半抽象 抽象)等这样几个阶段。
81.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 空间距离 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82.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水平1阶段”、“水平2阶段”和“水平3阶段”分别可以称之为(直观化阶段 描述/分析阶段 抽象/关联阶段)等。
83.具体地看空间想象能力,其至少包括(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 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 依据模型抽象出特征、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以及“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等几个要素。
84.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障碍包括(空间识别障碍 视觉知觉障碍)
85.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问题解决的起始状态 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的中间状态)等三个成分组成。
86.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学问题主要由(条件信息 目标信息 运算信息)等三个成分组成。
87.问题的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一些数据 一种关系 某种状态)等。
88.构成问题情境应有(个体试图达到某一个目标、个体与目标之间有距离、能激发个体凭借思考达到目标)等三个要素。
8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 设计方案 执行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四个心理过程。
90.通常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分为(指向阶段 形成阶段 执行阶段)等三个阶段。
91.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主要有(算法化 探究启发式 顿悟)等策略可以供选择。
92.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 逆推法 逼近法)等三种。
93.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 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 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等。
94.问题表征能力的基本要素是(能迅速抽取条件信息 能有效确认运算信息 能准确抓住目标信息)等三个方面。
95.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强化“概率与统计”的学习,至少含有(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 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些价值。
96.儿童形成统计思想的过程具有(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 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 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以及“对统计样本的理解缺乏经验的支持”、“对数据特征的认识集中在外部的明显特征上”等这样一些特征。
97.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特征。
98.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99.小学数学概率教学的主要策略有(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获得对事件可能性的体验 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让学生尝试设计方案去体验事件的可能性)等。
【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填空题」】相关文章: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09-30
2017年自考《广告摄影》备考复习题10-27
自考《国际投资法》章节复习题:序论07-17
2017年自考《美育基础》复习题及答案10-23
小升初数学试题填空题精选09-23
自考《国际投资法》章节复习题:案例分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