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自考《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专项试题

时间:2020-10-04 13:00:52 试题 我要投稿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专项试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备考2017年自学考试的考生们,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专项试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专项试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

  2.举例说明行事行为的五种类型。

  ⑴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分析等等就属此类。(例略,下同。)

  ⑵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

  ⑶承诺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而且有责任将来去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承诺式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请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

  ⑷表情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

  ⑸宣告式。这种行事行为是通过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态得以存在或实现,或引起事态的变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属此类。

  3.举例说明什么是时和体。

  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和状态。时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时和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融为一体。如英语有三种时(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和三种体(一般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如所谓过去完成式,就是过去时和完成体。汉语助词“着、了、过、起来、下去、来着”等也可表示时和体,动词本身还可以用重叠方式表示短时体(有时有尝试的意思)。

  4.举例说明句法变换的五种方式。

  1)省略

  省略是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又称删除。一般可分承前省略(又称顺向删除)和蒙后省略(又称逆向删除)两种。如:(例略)

  2)移位

  移位是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又称易位。如:(例略)

  3)插入

  插入是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一般是添加虚词或助动词、副词等。如:(例略)

  4)替代

  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如:(例略)

  5)复写

  复写是在句法变换时重复某些词语。如:(例略)

  5.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及各种语音形式。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如名词和动词是不同的语法类别,有不同的语法意义,这种不同的语法类别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显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也可通过隐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但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功能来体现。又如“拳头大”是一个歧义结构,既可是主谓结构,也可是偏正结构,而显性语法形式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主谓结构,“拳头”可以用“什么”替换,“大”前面可以插入“很”进行扩展;作为偏正结构,“拳头”可以用“多”替换,可以变换为“像拳头那么大”,但不能插入“很”。这些都属隐性语法形式的不同。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语法形式。(例略)

  6.举例说明什么是行事行为。

  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这同时(或者说本身)也是在以言行事,完成行事行为。换句话说,“言之发”和“示言外之力”都纯粹是一种抽象,某一个典型的言语行为,总是既是“言之发”,同时又是“示言外之力”。行事行为又可以分为五类。

  ⑴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等等就属此类。(例略,下同。)

  ⑵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

  ⑶承诺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而且有责任将来去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承诺式可以看作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请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

  ⑷表情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

  ⑸宣告式。这种行事行为是通过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态得以存在或实现,或引起事态的变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属此类。

  7.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合成为“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但不能组成“饭吃我们”。聚合关系是一种类地联想关系。凡具有相同组合能力的语言单位,可以在结构的相同位置上彼此替换,它们之间就存在着聚合关系。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中的三个单位,可以分别由“他们”、“做”、“菜”来代替,代替后组合关系不变。

  8.举例说明什么是合作原则。

  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的信息,即遵守所谓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它包括四条准则,每条准则下面又包含一些次准则。

  ⑴量的准则 量的准则是指要为对方提供适量的信息。它包含两条次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

  ⑵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语要是真实的。质的准则也包含两条次准则:

  A、不说虚假的话;

  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⑶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

  ⑷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是指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它包含四条次准则:

  A、要显豁,避免晦涩;B、要明确,避免歧义;C、要简洁,避免罗嗦;D、有条理,避免杂乱。

  交际时,所说的话如果晦涩难懂,歧义难解,或重复罗嗦,杂乱无章,都是对方式准则的违反。

  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9、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语法意义大致可以分为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三类。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表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又可分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称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的关系,是从词语的语汇意义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意义。情态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及表述意图的关系。(例略)

  10、举例说明什么是言语行为。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

  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述事行为就是说出所要说的话。述事行为是指说话同时(或者说本身)也是在以言行事,完成行事行为。成事行为是指当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行事行为之后,就会给听话人、其他人,甚至说话人自己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例略)

  1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表述范畴:如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一般来说,确定一种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狭义语法范畴,就是看这种语言是否用词形变化表示这种语法意义。而一旦通过词形变化确定了某种狭义语法范畴,有时不用词形变化,而用别的形式如前置词、后置词、冠词等虚词或助动词表示,这些非词形变化形式也被看作狭义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但如果某种语言完全不用词形变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只用辅助词等其他形式表示,就不是狭义语法范畴。一般所说的语法范畴,多是狭义语法范畴。(例略)

  12.举例说明什么是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按利奇的说法,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⑴得体准则;⑵慷慨准则;⑶赞誉准则;⑷谦虚准则;⑸一致准则;⑹同情准则。

  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增加有益于别人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慷慨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增加有损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赞誉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谦虚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加对自己的贬损。一致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增加与别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同情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同情。(例略)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专项试题】相关文章: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分析题专项试题12-10

自考《电视摄像基础》论述题专项试题201712-20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考前提分试题12-11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预测试题(附答案)12-12

2017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专项试题12-11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备考练习题12-12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12-10

自考《旅游概论》章节试题:旅游者01-28

2017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备考模拟试题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