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 百文网手机站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

时间:2022-11-16 09:50:01 报考指南 我要投稿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欢迎大家分享。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

  一、西尼尔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观点

  西尼尔企图建立一门“纯粹经济学”,主张把经济学变成一门“抽象的演绎的科学”和“准确的科学”。

  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只研究财富的性质、生产、交换及滤清思路分配的一般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抽象演绎法。

  3.西尼尔关于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命题的内容:

  (1)每人都想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尽可能多的财富。

  (2)人口原则:认为精神或物质缺陷以及对财富不足的顾虑会限制人口

  (3)工业生产力不断无限扩大的趋向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同一地区内不断增加劳动,所得的报酬是按比例递减的。

  二、西尼尔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1.财富的要素:财富就是价值,由三要素构成:效用、可转移性和供给的有限性。

  西尼尔认为,效用会随供给和需求状况而变化、商品供给与效用成反比例变动,供给越多,相应需求就容易满足,效用就低。而供给越少,需求越强烈,效用就越高。因此,物品的稀少性是衡量价值的重要尺度。

  2.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劳动、节欲和自然力。

  三、西尼尔分配论的核心思想

  分配论以“节制论”(节欲论)为中心。

  劳动是工人对个人安逸的牺牲,工人节欲获得“工资”;资本是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和眼前享乐的牺牲,资本家节欲获得利润。

  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假设自然力不计算在内),所以应当共同分配,获取报酬。用于生产的节制,得利润,用于非生产的节制,得利息。

  西尼尔认为,除去上述分配外,还有“租金”。租金是未做任何牺牲而得的报酬,即自然要素所有者,“没有把他可以扣留的东西扣留起来,只是由于他容许人们得以接受自然的赐予”所取的酬劳。他认为,当自然要素极端丰富,到处可得时,其供给是无限的。这时自然要素就只有效用,而无价格,因而,不能成为价值的构成因素,于是,它就不能得到报酬。

  西尼尔对资本和利润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新见解,他接受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但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资本”改为“节欲”。他认为,资本是协助继续生产的那部分财富,是节欲的结果,而“节欲是一个人的行为,他或者节省他所控制的财富或者有意识地选择将来的产品而放弃目前的享用”。他认为,劳动是工人放弃安乐和休息,是一种牺牲,而资本是资本家放弃目前享用,也是一种牺牲。商品的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牺牲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也就应当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工资是对工人牺牲的报酬,利润是对资本家的牺牲——“节欲”——的报酬。而要素所有者获得的地租其来源不是劳动和节制,而是自然的恩赐。

  西尼尔“节欲”学说的辩解性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资本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是“节欲”的结果。从而否定了资本的剥削性质,既然“节欲”是一种牺牲,并且是“人类意识中一个最痛苦的努力”,当然就应得到报酬,他说,“节欲”和利润的关系正如劳动和工资的关系一样。

  四、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论的主要观点

  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论是针对当时的10小时工作日运动提出来的。西尼尔企图证明,工厂主的利润是当时工厂法所规定的11.5小时的劳动日的最后一个小时创造出来的。所以,如果把劳动日缩短为10小时,工厂主的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会失业。西尼尔论证说,依现行工厂法,凡雇佣未满18岁的人的工厂,劳动日不得超过每日11.5小时。前面的10小时生产的价值只够补偿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余下1.5小时所产生的价值,构成资本家的“总利润,其中最后一小时所产生的价值才构成”纯利润。因此,如果劳动日缩减1小时,纯利润就会消灭;缩减1.5小时,总利润也会消失。

  西尼尔的在“最后一小时”论是他的“节欲”学说的补充。“节欲”学说只论证利润是对于资本家的合理报酬,而“最后一小时”论则论证劳动日必须足够长,利润才有保证。此外,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论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当时10小时劳动日工厂法的现实斗争中所需要的理论武器。

  西尼尔的“最后1小时论” 同其“节欲论”是完全矛盾的。

  五、西尼尔关于垄断的观点垄断的四种形式:

  1.垄断者无生产方面的垄断权,只有作为生产者对某些设备的垄断。

  这些设备可以在同等或递增的有利条件下无限地使用。他认为,这种垄断虽然有垄断的便利,使商品价值更接近卖主的生产成本,并能以同等成本增加生产,但无生产上的垄断能力。

  2.垄断者是唯一的生产者,其产品总量不能无限增加。

  3.垄断者是唯一的生产者,通过增加劳动和资本,其生产可以无限增加。

  4.垄断者不是唯一的生产者,但有特殊设备或自然要素。

  【拓展】自考《经济思想史》专项练习题

  (一)试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答:古典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把重商主义以来的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以后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1、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2、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作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

  古典经济学以“自然秩序”观点作为思想原则,客观地研究了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其主要贡献是: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探讨了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富国裕民之道;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3、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并作出论述;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初步分析;5、也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作了重要论述。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试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答: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其基本政策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这既是反对封建主义、又是同重商主义作斗争,同时也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充分自信力。他们往往把自由放任等同于“自然秩序”,认为自由就是自然的,而自然的秩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绝对的和永恒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就恰好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不过,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它的正确性是同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三)试述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特点。

  答:1、封建性外观。重农学派熟悉的只是旧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所以,重农学派虽然在实质上研究的是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但在表面上却有着浓厚的封建外观。

  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封建性外观表现在:第一,他们的理论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但是看起来农业资本家却像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一个佃户。第二,他们的经济政策主张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但是看起来却像是在为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打算。第三,他们既不反对君主,也不反对上帝,也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者,看起来他们似乎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

  2、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该思想源于神学的“自然法”思想。封建的神学家区分了“上帝的法”和“人为的法”。“上帝的法”就是所谓的“自然法”。重农学派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制定的最高的法”,“自然秩序”则是上帝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根据“自然法”安排的、。最有利的和最根本的社会秩序。“自然秩序”思想是重农学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然秩序思想是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客观上相一致的,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受“自然秩序”的支配。

  (四)试述魁奈的“纯产品”学说。

  答:魁奈的“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最基本的问题。重农学派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魁奈的所有学说也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重农学派强调,财富首先是使用价值,是物质。他们研研究“纯产品”学说的出发点就是财富。因为财富是物质,那它就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而一切社会经济部门中,又只有农业部门才能生产出物质财富来。因此,只有农业是真正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纯产品”来。这样,“纯产品”学说也就事实上为重农学派的唯一的和一般的剩余价值学说。

  魁奈认为“纯产品”就是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也就是说,农业总产品=生产资料+工资+“纯产品”(地租)。

  总之,魁奈在“纯产品”学说方面的功绩,就是纠正了重商主义者的流通中产生利润的错误和交换是致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

  (五)试述《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及结构。

  答:《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斯密的代表作,是其长期酝酿

  潜心研究的成果。该书前后共历时27年,该书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性著作。斯密在本书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尤其是配第以后的经济研究成果,并把当时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纳起来,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

  该书研究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它产生及增加的原因:1、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即一国所生产的人均国民收入量,是由生产性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部门的劳动量是财富的源泉。2、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是增进国民财富,增加人民和国家的收入,“富国国裕民”。其办法有两个:A、通过分工,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B、通过增加资本,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并增加生产资料,这也就是积累过程。

  该书结构上分五篇:1、“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2、“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用途”;3、“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及政策的影响”;4、“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5、“论国君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全书贯穿了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这比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认为每个人得到了个人利益,国家也就取得了整体利益。这种自由放任思想主要是反对封建的重商主义的。书中还歌颂了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优越性。

  (六)试述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答: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

  斯密认为: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分工的优越性所在。他认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在于:A、分工使劳动的技巧增进、促进了操作的专业化、简单化,使工人能很快掌握和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B、分工专业化可节省工种、工序转换的时间;C、分工使操作简化,为那些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提高效率的工具与机械工的发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3、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4、分工发展的`条件。他认为,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他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这,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只看到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提高没看到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推动分工的发展。他只从人的本性上去看待分工,而忽视了分工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这与他的社会历史观有一定联系。但他毕竟强调了分工、强调了分工的客观作用,这在当时是个贡献,是优于重农主义的。

  (七)试述斯密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基本收入。

  答: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的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他打破了重农学派阶级划分的部门界限,依据经济地位和收入状况来划分阶级。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斯密的划分基本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阶级划分是斯密分配理论展开的前提条件。

  依据阶级划分,他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他还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斯密以劳动价值学说为基础,论述了三种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并在特定形式上,接近于认识剩余价值的来源美味可口。可以说分配问题是斯密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但另一方面,由于斯密的收入价值论,使斯分配论的阐述又含有表面的、错误的因素,从而为以后的一些类似观点提供了理论渊源。

  (八)试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答:马尔萨斯的《人中原理》1798年首版匿名发表,主要是反对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

  马尔萨斯提出两个重要“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操持现状。然后,他提出了两个假定:(1)、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2)生活资料在同样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由此,他得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的推论。

  马尔萨斯认为抑制人口的方式有两种: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等;2、预防的抑制。这又包括两种具体的方式: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等;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等,在他看来,只有第一种抑制方式才是现实有效的。

  依据人口理论,马尔萨斯还引申出了一些观点。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2、济贫法有害无益,应予以取消,代之以“贫民习艺所”;3、反对其他人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

  总之,从总的方面来说,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有合理的因素,也有错误的、辩护性的因素,我们不能绝对化、简单化地对待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九)试述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

  答: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是综合性,这贯穿其理论体系的始终。该体系是经济思想史上各种学派理论的另一次更大的综合。他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和节欲论等旧理论,同边际效用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新理论结合起来,综合为一个集各种子经济之大成的体系。具体说来,具有如下特点:

  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马歇尔认为,经济学说是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人类的动机分为: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两种。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2、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他认,就人类的心理来说,也是一种渐进的演化发展过程,决不是突变和飞跃的变化过程,因此,经济也决不能飞跃。3、他强调所谓“连续原理”,认为各种经济现象间没有明显和严格的区分,只有连续的数量关系。4、强调“边际增量”分析方法。他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因此,应当注重增量分析。5、强调“均衡”分析,主要是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马歇尔认为,各种经济指标的数量都是通过各自有关要素的边际增量达到均衡来决定的。6、强调静态分析。假定所分析的经济关系和有关环境保持不变,能过分析价格、商品供给等认为静态下,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条件是不变的,以此来说明经济的稳定性。

  马歇尔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不完全竞争问题,并作了初步论述,而关于在需求规律、需求弹性的论述也是他后来对经济学所作的贡献。由于马歇尔学说的巨大影响,形成了在经济思想史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剑桥学派。

  (十)试述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答:(1)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他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2)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3)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商品并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在他看来,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4)资本主义生产为了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十一)试述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13分)

  1)经济自由主义是贯穿于斯密经济政策观点始终的一个统一的思想。“自由放任”是其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自由放任”的具体表现就是“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

  3)斯密提出了实行自由放任的一些具体建议:劳动力买卖自由、土地买卖自由、国内贸易自由,对外贸易自由。

  4)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相关文章: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03-21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03-21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09-26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说09-26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弗雷德里克·巴师夏经济学说09-26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03-22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19世纪初期经济论战09-26

卫生资格主管药师基础知识点:索他洛尔11-09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