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心 悸

时间:2020-09-21 12:11:19 试题 我要投稿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心 悸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

  病因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病机

  心悸的病因虽有上述诸端,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诊断

  诊断依据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心悸的辨证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证治分类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5.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6.瘀阻心脉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7.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实、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心 悸】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07-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05-23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感冒05-1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习题2017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心悸05-2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胀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痈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咳嗽05-18

中医执业医师常考点07-28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精选试题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