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最新中医理论知识外科学常考点:精浊

时间:2020-09-18 16:44:18 试题 我要投稿

最新中医理论知识外科学常考点:精浊

  精浊是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并伴有会阴部、腰骶部、耻骨上区等部隐痛不适等。下面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最新中医理论知识外科学常考点:精浊

  病因

  本病病位虽在前列腺,但涉及肝、脾、肾、三焦等脏腑,病情多变化多端,以正气不足为主,或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形成虚实夹杂的病证。

  1.湿热下注

  外感湿热之邪,或中焦生湿,与热邪相合而成湿热,湿热下注,下焦汽化不利,而见小便短数涩痛,或扰动精室而遗精,或宗筋弛纵而ED。

  2.气滞血瘀

  郁怒伤肝,或情志不畅,而使肝失条达,气机瘀滞,影响下焦气化而小便不利,或疏泄功能失常则胁肋小腹疼痛,精神抑郁。

  3.肾气不固

  多因久病劳损伤肾,或年高,肾气衰弱,致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失职,不能制约脂液,或见夜尿多而频,或滑精等症。

  4.肾阳不足

  过用寒凉药物损伤阳气,或久病伤及肾阳,阳虚气化无权,则小便频数短少,夜间尤甚。

  5.肝肾阴虚

  纵欲太过,损伤阴精,阴虚则相火妄动,导致下焦气化不利,或封藏失职。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急性者,发病急骤,寒战高热,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有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形成脓肿时常发生尿潴留。直肠指检:前列腺饱满肿胀,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

  慢性者,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三者中除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有尿路感染症状外,其余临床症状几乎没有差异。主要症状为尿频,排尿后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此外,部分患者因病程过长而忧虑,常出现头昏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障碍,早泄,阳痿等症状。

  检查

  急性者,尿道口溢出的分泌物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涂片可找到细菌。慢性者,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白细胞增多,pH>10,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液培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固定的致病菌生长,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无致病细菌生长。前列腺痛,则前列腺液镜检及培养均正常。

  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

  (1)证候小便频数,灼热涩痛,腰骶及会阴部胀痛,阴囊及会阴部潮湿、臊臭,或见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治则清化湿热。

  (3)主方前列化浊汤加减(郭军经验方)。

  (4)方药茵陈、黄柏、赤白芍、当归、栀子、车前子、甘草。

  临床前列腺液若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者,加蒲公英、夏枯草、土茯苓、以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消肿。

  2.气滞血瘀

  (1)证候小便淋漓或滞涩,淋漓不畅,胁腹胀满,或会阴及少腹部刺痛、胀痛,精神烦躁、抑郁,或见早泄,阳事不举,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2)治则活血化瘀,利尿通淋。

  (3)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3)方药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若小便淋漓较重者,加车前子、泽泻、金钱草,以清热通淋。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行血。

  3.肾气不固

  (1)证候肾气不固。病程日久,耗气伤肾,临床见小便频数而清,夜间尤甚,尿后余沥,或小便淋漓如膏脂,涩痛不显,或早泄,滑精,腰膝酸软,舌淡胎薄腻,脉沉细无力。

  (2)治则补肾固涩。

  (3)主方菟丝子丸加减。

  (3)方药菟丝子、泽泻、肉桂、附子、石斛、干地黄、白茯苓、牛膝、续断、山茱萸、补骨脂、五味子、桑螵蛸、川芎、覆盆子等。

  4.肾阳不足

  (1)证候尿频清冷,会阴部及小腹冷痛,得暖缓解,腰骶酸冷,畏寒喜暖,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阴冷、勃起功能障碍(ED),舌淡白,脉沉细。

  (2)治则温补肾阳。

  (3)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3)方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等。

  若排尿困难,或点滴难下,加肉桂、车前子、川牛膝以温阳化气、活血通淋。

【最新中医理论知识外科学常考点:精浊】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常考点07-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周围血管疾病05-06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最新试题11-0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考点精析05-06

执业医师100个中医历年常考点07-19

最新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考点11-1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备考复习资料05-10

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考点速记07-19

最新中医执业助理方剂学考点练习题11-05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