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知识点

时间:2020-08-05 13:58:43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2017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知识点

  成功离你很近,只要再多一点点坚持,你就会尝到胜利的果实。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盗汗概述

  概述

  盗汗: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阴虚或气阴两虚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历史来源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 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

  盗汗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寸口概述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 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含义:

  寸口:脉学名词。又称气口, 脉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口为什么又有气口、脉口之称?

  王叔和《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问·五藏别论》王冰次注所云:“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皆同取于手鱼际之后同身寸之一寸,是则寸口也。”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一》亦注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详细解释

  中医切脉部位名,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处,凡肝、心、脾、肺、肾之脉皆会于此。也叫“气口”或“脉口”。

  《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名曰寸口。” 雨林 《中医的脉象》:“中医看病时,都要叫病人把手放在脉枕上,用三个指头在两手前臂的桡动脉上切脉,这个部位叫‘寸口’。”

  白喉诊断

  诊断

  1.流行病学

  秋冬或早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或散发;或患者于病前l周内有与白喉患者接触史。

  诊断

  1.流行病学

  秋冬或早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或散发;或患者于病前l周内有与白喉患者接触史。

  2..咽白喉

  (1)局限型 ①轻、中度发热,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厌食。②咽痛,流涎,咽部轻至中度充血。扁桃体红肿。③在扁桃体表面或咽峡部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假膜,不易剥离,强行撕下则基底表面渗血。④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

  (2)播散型 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假膜广泛,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易并发心肌损害。

  (3)中毒型 发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假膜广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红色,咽部组织肿胀坏死,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有出血倾向,可发生循环衰竭。

  3.鼻白喉

  流浆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唇常出现浅溃疡。

  4.喉白喉

  有发热、干咳、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梗阻等表现。

  (1)局限型 ①轻、中度发热,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厌食。②咽痛,流涎,咽部轻至中度充血。扁桃体红肿。③在扁桃体表面或咽峡部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假膜,不易剥离,强行撕下则基底表面渗血。④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

  (2)播散型 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假膜广泛,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易并发心肌损害。

  (3)中毒型 发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假膜广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红色,咽部组织肿胀坏死,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有出血倾向,可发生循环衰竭。

  3.鼻白喉

  流浆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唇常出现浅溃疡。

  4.喉白喉

  有发热、干咳、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梗阻等表现。

  寸口概述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 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含义:

  寸口:脉学名词。又称气口, 脉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口为什么又有气口、脉口之称?

  王叔和《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问·五藏别论》王冰次注所云:“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皆同取于手鱼际之后同身寸之一寸,是则寸口也。”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一》亦注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详细解释

  中医切脉部位名,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处,凡肝、心、脾、肺、肾之脉皆会于此。也叫“气口”或“脉口”。

  《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名曰寸口。” 雨林 《中医的脉象》:“中医看病时,都要叫病人把手放在脉枕上,用三个指头在两手前臂的桡动脉上切脉,这个部位叫‘寸口’。”

  盗汗性质划分

  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 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 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017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常见症状08-06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知识点08-08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试题:其他辩证及诊断11-10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知识点08-19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辩证论治知识点08-15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05-04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08-07

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冲刺试题201708-10

中医执业医师强化模拟试题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