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9 10:00: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画》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xx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谜语导入

  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上——()开——()多——()

  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

  《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1、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

  ⑴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⑶背诵诗文:

  ①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②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③指名背诵,齐背。

  4、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①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②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③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④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⑤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5、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6、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师生互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3、做游戏: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起说:“人来鸟不惊。”

  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山有──无

  静听水无声。水

  春去花还在,花去──来

  人来鸟不惊。鸟

  《画》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积累渠道。

  《画》教学设计 篇4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学生动脑筋猜

  ⑶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中我把故事寓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检测生字的过程中以开火车、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用多种朗诵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检测“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经典诵读----《雨》

  二、检测生字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1、小老师领读

  2、个别读

  3、教师指导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去掉拼音开火车比赛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6、小组赛读

  三、授课:

  一、导入

  借助故事,引出课文插图。

  1、故事《书生写诗》。

  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学习指导,小组讨论: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故事、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引出古诗,初步感知。

  1、分句欣赏,思考问题:为什么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为什么走进听水流声,却听不到?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2、揭示谜底,引出课题。

  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

  3、引出古诗。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说明:

  通过插图、生动的语言、表演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对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听视频范读。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分组读、齐读。

  说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四、吟诗打擂台:

  1、课件提示:可以用两人拍手、围圈拉手、拍手加拍腿或拍桌子、唱歌、跳舞、摇头晃脑、等朗读方式展示。小组讨论3分钟,(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说明:

  采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从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诗语言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合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应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并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生当当小老师评价同伴,训练学生一起认真听、仔细评。

  五、当堂完成,成果检测:

  六、板书: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利用“山、水、花、鸟”图画绘制板书。

  七、课外延伸,配乐朗读

  跟着诗人李峤走进五言谜底诗《风》,去感受风的世界,聆听风的声音。

  八、作业布置:

  A、默写古诗《画》。

  B、标出11个生字的音节,每一个音节写2遍。

  C、练习册第一题。

  说明: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按照分层次布置作业。

  《画》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孩子们捡石头、玩石头时,我发现他们对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爱不释手,并对石头展开丰富的想像:“这块石头象螃蟹”、“这个象苹果”于是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有趣的石头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想象、多方位观察,能根据石头的形象变出相应物品。

  2、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学习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主动与同伴分享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棉签,水粉颜料,水彩笔人手一份。

  3、图片,几块画好的石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收到了石头国国王的一封信,他说在他的石头王国里到处灰溜溜的,难看死了,它想请小朋友帮忙把石头王国变的更漂亮?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你们想怎么帮助国王把他的城堡变的多姿多彩呢?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不同的石头。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现在我们去帮石头国王吧!请你们观察这些小石块,动动小脑筋,它的形状像什么,适合画什么?

  2、教师出示画好的石头造型,引导幼儿观察

  3、要求: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4、作画过程:第一步:根据石头的形状用水彩笔在石头上画好图案的轮廓。第二步:用颜料或彩笔图上颜色。第三步:完成。

  5、要求:

  (1)保持画面干净。

  (2)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引导幼儿借助石头本身的外形,把它想象成某件物品,然后进行描绘。)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画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将画好的石头送去石头王国。

  《画》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沙画瓶。

  用沙子把瓶子包裹出来,在上边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2、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轻松愉快上课。

  3、通过介绍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沙画瓶,并学会如何制作。

  2、难点:涂色的细致性。

  课前准备:

  沙子若干、水粉颜料若干、水粉笔、白乳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与大家在少年宫相见,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也是今天你们手工创意的老师,我姓刘,大家可以称呼我刘老师。

  我们少年宫的手工课是个人制作,分享材料的课程,每个人都有作品,但是材料与工具都是要小组共享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会分享。

  既然我们到了教室,那么在纪律和卫生这些小的问题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学生集体回答(是的)

  师:既然你们表现这么好,那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聊聊小时候玩的游戏吧?

  生:回忆游戏,电脑、骑单车......

  师:堆沙子、或泥巴,这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二、新授课

  1、出示课题——沙画瓶

  什么是沙画瓶:用沙子在瓶子上作画。

  师:(观看沙画瓶的图片)这些瓶子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图片,总结其特点。

  师:并对学生所说进行补充,并总结。

  2、制作材料介绍

  师:图片上的瓶子是通过什么材料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出示ppt)

  三、绘制流程

  师:现在是不迫不及待了,在制作的时候要保持纪律和卫生。

  (一)开始操作

  1、涂乳胶

  师:把瓶子的每个角落都均匀的涂上白乳胶。

  2、粘沙子

  师:把沙子均匀的粘在瓶子上,看不到瓶子为佳。(演示)

  注意:

  1、不能把沙子弄在地上。

  2、不能用沙子打闹玩耍。

  3、晾干并画图纸。

  师:粘好沙子之后就开始晾干,在晾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绘制图纸,根据瓶子的外形,画图案,(每组发一张白纸,把瓶子的外形画上,在画图案)讲述图案。(演示)

  4、画外形

  师:把画在图纸上的图案,用黑色颜料画在瓶子上,晾干。注意:画的时候要细致,注意水分。

  5、填颜色完成

  师:晾干就开始填颜色,颜色鲜艳,不混色。

  (二)学生质疑:对制作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行解说,并适当演示。

  (三)学生出现的问题

  1、涂乳胶不细致;

  2、玩沙子;

  3、水粉掌握不好;

  4、涂色不细致。

  (四)桌面卫生

  收拾自己的桌面、地面的卫生。

  四、学生作品创意展示

  师:今天的沙画瓶完成的特别好,我们选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组的作品。

  展示内容:讲述自己的作品名称、制作感受和寓意并根据作品来展示一下。

  五、学生作品展示

  《画》教学设计 篇9

  一、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二、活动意义

  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掌握简单的构图的能力。

  2、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3有效锻炼孩子大脑发育,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且有利于左右手协调。

  4、提高审美和认知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掌握一技之长。

  三、活动内容

  《沙画》

  活动形式:分组

  活动准备材料:

  沙子

  沙画板

  四、活运过程

  一、观看沙画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二、示范制作沙画方法:

  1、介绍基本手势和握沙动作。

  2、介绍各种画法。

  3、教授各种笔触和线条。

  五、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有以下三种:

  1、勤俭节约,朴素型(生活型)

  (1)活动意义:以画面进行潜意识熏陶,从而起到教育意义,培养孩子节约意识,树立优秀品格。

  (2)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饭桌上,剩下大堆食物,第二画面为房间里,堆满的新旧玩具。

  第三画面为田地里,阳光爆晒下的农民伯伯,正在辛苦劳作。

  2、顽强拼搏

  斗志型(梦想型)

  (1)主题意义:通过简单的画面不仅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激发孩子内心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挫折能够不娇弱,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积极向上。从小培养优秀品质。

  (2)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大海上,航行的帆船平静地行驶。

  第二画面为暗礁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和摇摇欲坠的帆船。

  第三画面为,海平线上的旭日,远方的灯塔和渐渐平静行驶的帆船。

  3、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轻松(学习型)

  (1)主题意义:简单的画面遵循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一方面孩子们希望和父母在一起这是现代父母不能经常陪孩子在一起历经生活中简单的遗憾美好每个孩子们内心的梦。也许这能让孩子们在压抑中放松。,开发孩子的思维,享受生活中的美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山水。

  画面表现:

  第一画面为海边沙滩,海平线上朝阳升起,椰子随风摇曳。第二画面为在沙滩上的人玩耍,天空飘来的云彩,海上浮着游泳圈。第三画面为夜幕下满天的繁星和散步的人群们还有交织的路灯。

  (初学画面内容尽量简单考虑小孩的学习和操作能力,随后有其基础再往上添加内容。)

  六、分组比赛

  1、分组画画,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2、分组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七.所需人员及费用人员:

  四位沙画师,每位沙画师一百元;沙子共一百元;设备损耗费五十。

  《画》教学设计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用石头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

  2、油画棒、双面胶、勾线笔、瓶盖、彩泥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引题师:

  1、你们看,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任选一位幼儿的答案做示范)现在石头的一面贴上双面胶,再把它固定在纸盒上,然后用勾线笔把它添画完整,如果我再给它涂上颜色,那就更漂亮了,是吗?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

  1、师:现在请你们去桌上的篮子里拿一块石头,看看是什么形状?想一想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2、幼儿自由想像。

  3、请个别幼儿发言,要求幼儿尽量描述得完整。

  师:你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你把它变成什么了?(请3~4名幼儿回答)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

  1、师:刚刚你们用一块石头变出了这么多东西,那两块石头在一起能变出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变一变。

  2、幼儿再次自由想像,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发言并示范。师:“谁已经想好了?”

  (幼儿讲述完后,请一对幼儿上来示范画,教师再次讲解制作过程)

  4、继续提问剩余幼儿。师:你们还想变出什么了呢?

  (四)、教师出示范画讲解、总结

  师:今天老师也制作了一幅石头创意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用石头变出了什么?漂亮吗?石头画不仅可以用一块石头当做物体的一个部分,就像,也可以用多块石头和其它的材料拼出一个物体,那你们想试试吗?

  (五)、幼儿创作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石头,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现在请你们去摆一摆,画一画,制作一幅有趣的创意石头画吧。(4名幼儿一组)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造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作品讲评

  师:你们的画都很有创意,谁来介绍一下,你把石头变成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制作的石头画来创编一个小故事?(请3~4位幼儿)

  教师组织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经典教学设计12-07

画教学设计07-23

《我们的画》的教学设计06-20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6-22

《画》 的优秀教学设计01-31

有关《画》教学设计12-05

《画》的教学设计欣赏12-06

《画》教学设计范文12-03

画自己的教学设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