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时间:2020-10-30 14:52: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作者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和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桃花心木》课文教学设计吧!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全文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等词语。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作者借物喻人、层层设疑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段,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和时间赛跑》,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2.简介作者。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林清玄,读读他的散文《桃花心木》,欣赏他优美的文笔,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

  二、检查预习,交流反馈。

  1.同位合作检查字词文的读写情况。

  2.集体汇报检查结果。

  强调“锻炼”的写法:锻,中间是提,不是横,右上部分“几”,没有勾。炼,原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有韧性,所以是“火”字旁。注意在写的时候,右边不要写成“东”。

  提醒“汲”“膝”的读音。

  3.交流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2.在与种树人交流的过程中,“我” 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画出表明“我”的情感变化线索的词句。

  “我”的情感变化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

  3.第二自然段作者“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是什么?(怎么能长成这么粗壮的树?)

  课文中哪几句话是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呢?找出来读一读。(第二、第十五自然段。)

  (读出桃花心木高大、弱小巨大反差,体现作者强烈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奇怪”,学习3至11自然段。

  1.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树的呢?请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读一读。

  读了这些语句,一个词语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也烙在了作者的心里。那就是——“奇怪”!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预设:☆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量没有规律。☆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

  ☆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

  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什么疑惑?

  预设:☆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忙人怎么可能做事情那么从从容容?☆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三、理解“不确定”,学习12、13自然段。

  1.体会种树人的话。

  一个个谜团化作了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

  思考: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

  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理解“语重心长”,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2.理解“不确定”。

  这段话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答案吗?

  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

  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

  3.指导读书。要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

  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4自然段。)

  2.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联系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五、总结升华,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

  2.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小结:没有直接讲道理,而是先写了一件事后说道理,用桃花心木的成长来说人的成长,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事喻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林清玄的其他文章。

  2.抄写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借)种树 (喻)育人

  拼命扎根 不 生活考验

  汲水生长 确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定 努力成长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5篇

2.《练习3》教学设计

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4.《平移列3》教学设计(精选5篇)

5.《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3篇

6.我喜爱的动物教学设计3篇

7.《日》教学设计

8.《诗意》教学设计

9.《春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