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纲

时间:2020-08-14 11:56:35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纲

  导语:2017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相关内容请上应届毕业生考试网查询。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纲

  一、考试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区统一的选拔性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结果将作为我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

  二、考试目标

  能够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试者掌握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开展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以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三、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德育等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了解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2.学生心理与教育。

  (1)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了解认知概念及要素,掌握并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2)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了解人格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并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4)掌握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6.课堂管理心理。

  (1)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掌握课堂管理的类型。

  (2)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掌握并运用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策略。

  (3)理解课堂纪律的内涵及类型,了解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掌握教师对纪律问题的管理对策。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德育概述。

  (1)掌握德育的含义与功能。

  (2)了解德育目标的概念与功能,理解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掌握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掌握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4)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概念、意义。

  2.德育过程与原则。

  (1)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掌握德育过程构成要素与基本矛盾。

  (2)理解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掌握思想品德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3)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其理论分析和解决学校德育中的现象与问题。

  (4)理解德育原则含义,掌握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及贯彻的基本要求,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德育原则。

  3.德育途径与方法。

  (1)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途径。

  (3)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4)掌握在中小学德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4.德育资源。

  (1)了解德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什么是德育资源意识,了解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4)掌握学校、家庭、社区、媒介等德育资源的具体开放和利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5.教育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理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教育法规定学校、教师保护学生权利的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了解义务教育制度,掌握义务教育法对学生、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经费保障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掌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并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教师的管理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理解违反教师资格条例的处罚内容,并运用相关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的规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的规定进行案例分析;了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的规定;运用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理解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和处理程序;能够运用相关的规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经费筹措的措施。

  (9)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与作用,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重要性。

  (2)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内容要求,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正确分析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运用教师行为规范要求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4)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自我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与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单项选择题

   约60题

   约30分

   多项选择题

   约15题

   约30分

   判断题

   约20题

   约10分

   材料分析题

   约10题

   约30分

   合计

   105题

   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分值

   绪论

   约4分

   学生心理与教育

   约14分

   教师心理

   约14分

   学习心理

   约16分

   品德心理

   约7分

   课堂管理心理

   约5分

   德育概述

   约5分

   德育过程与原则

   约6分

   德育途径与方法

   约6分

   德育资源

   约6分

   教育政策法规

   约9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约8分

   合计

   100分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4∶4∶2)

  ①学生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智力的含义,理解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运用。

  ②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掌握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含义及特点。

  ③学生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性格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并能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④学生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气质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掌握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3.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掌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运用。

  了解角色的含义,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构成与特征。

  掌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教师的威信。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掌握并运用如何教师威信建立途径。

  (3)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了解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特征,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了解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5)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理解教师期待效应的含义,了解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并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以及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的方法。

  (6)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4.学习心理。

  (1)学习概述。

  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的类型。

  (2)学习的主要理论流派。

  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了解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②认知学习理论。

  了解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①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并加以运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②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

  (4)知识学习与迁移。

  ①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②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5)问题解决的学习。

  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理解智力、环境等其他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结合实际运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的概念。

  (2)运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李杰同学喜欢打击乐,一次数学课上忍不住用手指敲打桌子,被老师讽刺挖苦,赶出教室。该老师的做法违反了

  A.连贯性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考查目的:理解掌握主要德育原则含义和运用要求,能够实际运用。

  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集体教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等。其中,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集体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来进行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说服教育为主,正面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本题中的数学老师对李杰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讽刺挖苦并将其赶出教室,这一做法显然违反了正面教育原则。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属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1分

   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为人师表”

  的具体要求有

  A.文明执教,举止端庄 B.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C.热爱祖国,知法守法 D.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考查目的: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解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教育部于2008年9月1日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其中“为人师表”方面要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选项ABD符合题意,属于理解层次,较容易题。

  答案:AB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ABD

   1分

   只选AB;只选BD; 只选AD

   0.5分

   只选A;只选B; 只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1】13岁的邱阳辍学后染上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所在学区初中校长拒绝其继续上学。

  考查目的:理解《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学校对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权利等内容。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13岁的邱阳尚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依法应该接受9年义务教育,所在学区初中的校长以其有小偷小摸不良行为为由而拒绝其继续上学,属于歧视邱阳的行为,违反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侵犯了邱阳的受教育权利。因此本题错误。属于理解层次,中等偏下难度。

  答案:F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1分

   选F

   0分

   错选或未选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初三学生李志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常拖班级后腿,

  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孩子很笨。但据其同班同学反映,李志喜欢捣鼓机器人,曾获得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能灵巧地帮女同学修好断掉的发卡,也是班里的义务电工和桌椅板凳修理工。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由于他乐于助人,说话幽默,很受同学们欢迎。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李志表现出的优势智力有

  A.逻辑—数学智力 B.肢体—动觉智力

  C.人际智力 D.内省智力

   得分

   答题情况

   3分

   BC

   0.5分

   单选B;单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考查目的: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掌握。

  解析: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但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不少心理学家在批评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不仅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的观点。其中,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认知智力。本题的AD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属于掌握层次,容易题。

  答案:BC

【2017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纲】相关文章: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08-24

2017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认知策略的分类06-02

2017年教师招聘基础知识备考攻略05-27

2017广西忻城县招聘特岗教师简章06-20

广西招聘7589名特岗教师06-20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试:感受性变化规律05-31

教师招聘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05-31

2017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与教育学》章节重点08-28

2017年教师招聘备考:教育法规重要考点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