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23 09:30: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8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乐意参加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很富有感染力,旋律优美、舒缓,气氛柔和,歌曲通过三位家庭成员分角色演唱,把家人之间和睦相爱的美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本次唱歌活动,想借助歌曲把孩子带入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想象空间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体验美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和温馨的氛围。

  2.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用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3.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CD、手语影像;爸爸妈妈儿子姐姐图片,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回忆故事情节。

  (1)我们听过《狮子爸爸和刺猬妈妈》的故事,故事里的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刺猬妈妈?

  (2)提问:"爸爸为什么会变成狮子爸爸呢?"

  (3)提问:"你们喜不喜欢整天吵架的家?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家?"过渡语:"老师今天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让爱住我家》,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家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2、欣赏歌曲。

  教师指导语:歌曲里面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吗?你有什么感觉?

  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来听一听。

  3、再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提问: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

  4、分段欣赏。

  第一段:(1)"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

  第二段:(2) "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第三段:(3)"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

  第四段:(4)"你看,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

  5、完整地欣赏歌曲,边欣赏边自由加入动作,享受家庭的温馨。

  (师:"让我们一起我们的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动作来表达我们对家的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演)

  6、欣赏聋哑人手语表演。

  孩子们,我们是幸福的宝宝,我们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的疼爱,我们可以用小嘴巴说出来,也可以用动作做出来。但有一群人她们听不见,不会说话,只会用手来说话,我们一起来看看。

  7、小结:

  "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小朋友们在这个家庭里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活动反思:

  这个月,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都上了一节观摩课,我上的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让爱住我家》。刚开始看到这篇教案,心里感觉很没底,最担心的是在活动中能否营造“爱”的氛围,如何让幼儿能真正地感受到爱。

  在试教完第一遍后,我从他们的表情(眼中含泪)、语言(想妈妈)中已经感觉到他们感受到了爱,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并有了些许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丰富中,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来表达爱。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这节课上下来,各个步骤到是挺清晰的,但在有些环节上却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特别是“将自己的爱通过动作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时,我虽然引导了幼儿做表达爱的动作,但却将这个环节的重点(传递“爱”)给忽略了,没有让幼儿明白“传递爱”的真正含义,有所欠缺。

  但我觉得我个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如何应对和转换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在语言方面还需要努力加强。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在这方面得到提高。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

  2、尝试用动作表现鸭子走路和游泳时的基本姿态。

  3、乐意参加活动并在母鸭带小鸭集体游戏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母鸭带小鸭》。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鸭子走路和游泳时的基本姿态。

  活动准备

  歌曲《母鸭带小鸭》的录音磁带、《母鸭带小鸭》动画版课件、电子琴、母鸭头饰一个、小鸭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鸭妈妈(教师扮演)带着小鸭(幼儿扮演)学鸭子的叫声走进教室。

  二、感知欣赏

  1、幼儿欣赏动画《母鸭带小鸭》。

  2、教师:电视里面有谁和谁呀?它们在干什么?鸭子是怎么叫的?

  3、教师: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呢?

  4、教师:鸭子是怎么游泳的呢?

  三、学唱歌曲

  1、跟录音唱

  2、电子琴伴唱

  四、创编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鸭子走路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谁知道鸭子还可以怎么走路呢?

  (2) 幼儿集体学习鸭子走路的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鸭子游泳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谁知道鸭子还可以怎么游泳呢?

  (2) 幼儿集体学习鸭子游泳的动作。

  3、音乐表演《母鸭带小鸭》。

  五、拓展延伸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

  教学反思

  根据中班孩子喜欢欢快又带有情节的音乐作品的个性特点,我选择了这首《母鸭带小鸭》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内容简单,便于孩子掌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积极主动,兴趣非常浓厚。回顾刚才我组织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动画激励的方法,出发点是为了让幼儿更专心地倾听,幼儿唱完一遍时,我邀请一两个唱得好的幼儿来到老师的身边一起唱,还鼓励其他幼儿看谁能和她们唱得一样好听,老师也请他上来和老师一起唱。这样反复几遍后,幼儿已经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我先请幼儿自主表现,然后请能干的幼儿把动作教给其他幼儿。这样的方式使幼儿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不局限于向老师学,更多的是自己大胆想象,向同伴学习,老师作为参与者,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炼出规范、创新的动作,帮助幼儿更好表现。

  最后利用“角色游戏”来巩固歌曲,提升技能。学唱歌曲。创编动作环节结束后,教学课堂进行到了松懈阶段,有的幼儿已经开始游离活动。这时候,我设计了有趣的《母鸭带小鸭》游戏,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在玩玩、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巩固了歌曲,提升了技能。

  存在不足之处,没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没能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注意,尽量采用新颖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时刻保持新鲜和活力。

  活动设计背景

  《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是一首节奏明快、情绪欢快、内容简单的一个音乐教材。世上的母爱是最伟大的。小鸭和鸭妈妈在一起游泳是一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折射出亲子之间的情感默契。中班幼儿正处于一个刺激敏感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能在学唱歌曲、创编动作中表现出鸭子愉快的心情。所以这个教材是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相关介绍:母鸭带小鸭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印随行为,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行动目标走。

  小百科:鸭子 英文名称:Duck。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是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是一种常见家禽。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教学意图:

  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认识音色,认识对称重复。

  2、探索发现嗓音,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在表现现实音响时的共同性及差异。

  3、创编动作,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有关形象。

  4、体验人对朋友的需要。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程序:

  1、听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请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三种客人及它们的脚步声,并用不同的嗓音和动作来表现三种客人走路时的样子和他们的脚步声。

  3、教师用打击乐器,如大鼓,串铃,木鱼等分别模仿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请幼儿辨认是什么乐器?模仿的是谁走路的脚步声?并要求幼儿用动作对乐器的`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反应。

  4、教师用钢琴的不同弹奏法分别表现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如:请幼儿辨认并要求幼儿用三种客人的走路模仿动作,对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的反应。

  5、按故事提供的线索分配角色并完整表演。

  6、在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鼓励幼儿把他们听到的三种脚步声画出来。

  附:小灰老鼠的故事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觉得快活极了、朋友们走了,小灰老鼠觉得很寂寞、它天天在家中等呀,盼呀,盼望朋友们再来拜访它、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咚咚!咚!咚!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唉!原来是巨人先生从桥上走过,咚咚咚的声音,是巨人先生的脚步声、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刷—刷—刷—刷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唉!原来是皮球小姐从桥上走过,刷刷刷的声音是皮球小姐的脚步声,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迪笃迪笃迪笃迪笃,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哈!这回真的是朋友来了,迪笃迪笃的声音,正是朋友们的脚步声,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觉得快活极了。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合适的动作,并初步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

  3、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音乐《问好歌》,宝宝、妈妈木偶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发声练习

  《问好歌》:小朋友你好!王老师你好!

  二、谈话活动,导入课题

  师:妈 妈工作了一天,辛苦吗?回到家,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三、欣赏歌曲,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和妈妈有关的歌曲《我的好妈妈》。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歌曲。

  四、回答问题,理解内容

  1、回答问题

  提问:我的好妈 妈,下班回到哪儿?妈妈回家累吗?为什么?小朋友应为妈 妈做些什么?幼儿根据歌词回答。

  2、学念歌词

  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念出歌词,幼儿学习歌词。

  3、记清歌词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记清歌词。

  五、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演唱歌曲

  六、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大胆创编

  大胆学习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自由表演

  幼儿自由结组,表演歌曲

  3、随乐表演

  教师扮演妈 妈,请一名幼儿扮演孩子,拉妈妈坐下,帮妈妈倒茶。或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妈 妈、一组演孩子,进行表演,体验亲自间情感。

  活动反思:

  《我的好妈 妈》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增进关心妈妈、爱**的情感,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大的那表演歌曲所反映的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几张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来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试唱歌曲并出示一张张图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帮妈妈所做过的事情,让幼儿知道**的平时工作的辛苦。最后,我让幼儿表演歌曲的内容,进一步加深歌曲的内容。在整堂课进行到表演的`阶段的时候,小朋友显得非常的主动,都很愿意来参与表演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不会感恩、不会关心、不会去爱,因此,我借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并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活动前我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是**的节日。活动中我利用课件、游戏、布偶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用动作进行创编加表演来体验活动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爱妈 妈的情感。活动后我又和幼儿谈话,了解幼儿心中的体验。整节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完成了目标。

  小百科:“妈妈”(拼音mā mā)是母亲的口语。“妈” 从造字上看,妈是形声字,从女,马声。本义是称呼母亲,重读仍为原义。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前的思索

  《认识你呀真高兴》是中班《综合活动丛书》“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我仔细分析了教参,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单好记又容易表演,因此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孩子对歌曲的自编自演上,启发孩子从男女表演到交换朋友两人表演再到最后的三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又其乐无穷。为了避免孩子在找朋友时出现拥挤和停顿的现象,我特意为孩子制作了红、黄、蓝三色花环,借用颜色的不同来帮助孩子更快更方便地找到不同的好朋友,使邀请舞变得别具一格。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这首歌曲。

  2、15个红色花环,15个黄色花环,10个蓝色花环。

  3、钢琴伴奏。

  4、活动场地椅子围成圆形,男孩女孩一隔一坐。

  四、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巩固齐唱和轮流唱的演唱形式。

  (1)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好。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中2班小朋友上课,我们来向她们问个好吧!哎!老师希望你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问好!张老师也想大声的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看到了都会说认识你呀真高兴!

  (巧妙的运用歌词内容相互问候,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使孩子对歌曲产生回想,体验到这是一首表达朋友间友好关系的歌曲。)

  (2)复习歌曲(第一遍齐唱)

  师:“还记得这首歌怎么唱吗?”

  “唱歌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呢?”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老师还要提醒你们第一个问好怎么唱?第二个问好又怎么唱呢?可不要忘记了哦!

  (唱歌前的提问和提醒是每次复习歌曲时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随意性很强,又很健忘。如果不给适当的要求和提醒,他们会把整首歌演唱的让你吃惊,只有在他们的脑海里稍微提醒一下,他们就会注意产生警惕。)

  (3)男女轮流演唱2遍

  师:刚才我们是齐唱的,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在歌曲的前半部分中齐唱,后半部分问好的轮流演唱。那么是弟弟先唱还是妹妹先唱,请你们先来商量一下!(第二编交换角色演唱)

  (老师让孩子选择演唱顺序,既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又让孩子对自己演唱的内容进行了考虑。)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动作。

  (1)幼儿根据歌曲编动作,老师进行整理。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给自己掌声!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一边唱一边表演那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编动作好吗!

  (老师的简单一句“真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可以看出是对孩子最真心和诚恳的赞扬,这种赞扬和认可能成为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你呀我呀,你呀我呀,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怎么表演?“XX孩子是这样表演的,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好?”“我们选最好看的动作,把这句表演一下!”(以下的创编以此类推,大家确定好动作后老师边唱边带领孩子一起表演)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整首歌曲的动作都来自于孩子的身体,老师只是起到了一根“线”的作用,不断的用启发式的提问“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就这样无形的把孩子最好的动作串连了起来。)

  (2)老师完整示范孩子们创编的动作。

  师:“我把大家创编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我跳的怎么样呀?给我一点掌声呀!”

  (老师的表演使得孩子对自己创编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使整首歌曲的动作表演得到一个完美的效果。)

  (3)幼儿跟随钢琴伴奏练习2遍

  师:“下面请顾老师帮我们伴奏,大家跟着音乐来表演!”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的动作才更熟练更完美。)

  3、学习两人结伴跳邀请舞,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尝试按男女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

  师:一个人表演有点没劲,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拉拉手、亲一亲,我们一起来跳邀请舞好吗?跳舞是不是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张老师为小妹妹准备了红色的花环,小弟弟准备了蓝色的花环,请你们带上花环来跳邀请舞吧!哎!我们先商量一下,谁先邀请谁?

  “如果是小弟弟先邀请那么小弟弟要站到哪里?”“对了,站到小妹妹的前面,我们开始表演了!”老师和孩子边唱边表演,当大家唱到“转个圈呀笑哈哈”时,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小结:当唱到“转个圈”的时候,男孩女孩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这时邀请者男孩在外圈,应该先唱,女孩在里圈后唱!

  (在这一环节中融入了孩子对歌唱技能和表演技能的考验,为了让孩子清楚的分辨谁是邀请者先唱,谁是被邀请者后唱,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红色和蓝色的花环,当孩子跳到一半后启发他们思索“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孩子能很明显的看出,哦!原来我们的位置换了一下。在表演时我随时的在圆圈上走动,通过眼神和动作和孩子进行互动。)

  (2)跟着琴声练习2遍。(提醒孩子邀请者换到外圈后应该先唱)

  (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演唱技能和动作表演)

  (3)尝试男孩女孩交换着朋友跳邀请舞。

  师:“刚才我们只是面对前面的好朋友跳邀请舞,那么,怎么样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呢?”

  “对了,在圈上边走边找,老师唱前奏,当唱完前奏就应该找到了,那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没有找到,那该怎么办呀?没关系老师数4下,数到4的时候你就要找到了哦!

  当孩子邀请了2—3次后提问:怎么样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好朋友?谁有好办法?小结:我们可以看花环的颜色来找朋友,红花找黄花,黄花找红花,这样就快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交换舞伴跳邀请舞,使孩子体验和新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看似简单的两两结对,要让孩子在不混乱的情况下,在前奏唱完的情况下找到好朋友跳是比较难的。为了使音乐课的常规得到保证,为了使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我让里圈的孩子在前奏的这段时间内,去找站着不动的外圈朋友,但是当前奏结束后,肯定有孩子没找到的,为了不打消孩子找朋友的积极性,我给孩子4秒的时间,那么怎么能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朋友呢?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孩子,通过大家地热烈讨论,使花环发挥作用,只要看着花环的颜色,就能很快的找到朋友。所以说,老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提问,每一个细小的准备,都有着不寻常的作用。)

  (4)提升难度,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两个两个做好朋友跳邀请舞的,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邀请舞行吗?红、蓝只有两种颜色的花环,怎么办呢?看老师还带来了黄色的花环,谁愿意换一下的?

  (这一环节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们从二人组合到三人组合,自主协商谁先谁后,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孩子们三个三个一起跳邀请舞,使活动达到高潮。)

  师: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后说。有点难,让我们来试试!

  4、活动延伸

  师:歌曲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你还愿意和好朋友做哪些要好的动作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跳!

  (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都有它的一个延续性,只有在不断的生成和延续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学有所获,得到新的发展。)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的确立、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动作的自编自演,男女结伴舞蹈到里圈的孩子找外圈的做好朋友舞蹈再到三人舞蹈,都表现的很完美。每一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尝试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学有收获,得到新的发展。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总结并归纳出与动作相一致的语言提示,并根据语言提示模仿学习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摘果子的乐趣。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摘果子》的音乐、PPT(果园丰收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果园丰收的视频,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播放果园丰收视频。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怎么样了啊?(播放PPT图片)

  (2)师:农民伯伯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果子,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1、学习拿篮子,找果树的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提问: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摘果子了,怎么摘?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提示:眼睛看着手摘果子、放果子。

  (3)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并总结。

  (4)师幼共同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3、师幼听音乐练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三)学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1、学习转一圈展示成果、擦汗的动作。

  2、学习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果子,那我们把果子去送给农民伯伯吧。可以怎么去?最后可以怎么送?

  3、师幼听音乐练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四)幼儿学习表演摘果子。

  播放音乐:听音乐,完整做律动。

  第一遍音乐完了后:这边的果子摘完了,那边还有很多果子,我们再到那边去摘一摘吧。

  第二次音乐教师可带领幼儿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和音乐表现的情绪。

  2、根据音乐变化,幼儿大胆想象,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

  3、幼儿能充分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谱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冬天到了,天气可真冷啊,有一只小老鼠它怎么了?(教师做打喷嚏动作)。

  (同时出示题名)

  2、对了,小老鼠它正打喷嚏呢,连走路的时候都要打喷嚏呢!

  3、那小老鼠是怎样边走路边打喷嚏的呢?你听!(放第一段音乐)

  (二)感受A段音乐,并学习用动作来表现出来。

  1、幼儿听音乐。

  问:小老鼠是怎样的呀?(幼儿回答)

  2、结合图谱。

  3、幼儿边看图边学“边走路边打喷嚏”的节奏。

  4、听第一段音乐,幼儿表现小老鼠边走路边打喷嚏的样子。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治感冒打喷嚏的症状的过程。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老鼠不打喷嚏呢?(教师及时用简笔画记录幼儿所想的办法)

  2、幼儿感受B段音乐。(边听音乐边看共同制作的图谱)

  3、幼儿再次感受B段音乐。(理解音乐中四句正是小老鼠所想的办法)

  4、教师指图,幼儿配乐在原位作理解性表演。(加音乐)

  5、找空地方,听音乐自由表演。

  (四)理解第三段音乐所表现的`愉快情绪。

  1、幼儿想象并模仿小老鼠恢复健康后的高兴样儿。

  2、结合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幼儿听音乐表现各种高兴样!

  (五)完整表演。

  1、师幼共同把发生在小老鼠身上的故事听着音乐,看着图谱,完整地表演!

  2、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三段段意。

  2、第二次完整表演: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

  3、第三次表演。幼儿不看图谱,听着音乐完整自由地表演。

  (六)延伸活动。

  以小老鼠的口吻教育幼儿要预防感冒,以健康的身体广交朋友,体验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9-27

中班音乐教案大全12-01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09-27

买菜教案音乐中班02-11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02-14

中班音乐教案:捉老鼠_中班艺术教案07-01

中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_中班艺术教案07-01

中班音乐教案:带小活动_中班艺术教案07-01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_中班艺术教案07-01

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_中班艺术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