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文网手机站

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时间:2021-04-07 09:39:59 试题 我要投稿

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备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帮助考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一、语言基础与应用(18)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迸发/间不容发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

  C.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走红,《品三国》版权拍出140万元的高价,颇使一些学术和媒体中人看不过眼,但众多“易粉”对易中天还是趋之若鹜的。

  D.水扁每搞一次“独立”分裂动作,就会同时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4. 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80字)(4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5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鉴赏(7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⑤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⑦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⑧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⑨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⑩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⑧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⑩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⑩不仅仅是孩子们。

  ⑩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⑩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⑩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⑩寒冷还会来的。

  7、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tán/dàn,yè/yàn,nàn/nàn; B.xiān/xiǎn,bó/bó,fā/fà; 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 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2.D(A项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本句误用为连绵不绝之意。B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C项“趋之若骛”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当。D项“似是而非”指表面上好像是对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3. B(A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分句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者“知识起决定作用”。C项表意不明,“部分”指代的对象有歧义。D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4.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如蚂蚁般弱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5.示例: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语言连贯、形象生动、有文采、富有韵味即可)

  6.(1)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无情来反衬离别之愁苦(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4分。答出“拟人”、“反衬”各得1分,简要分析各1分]

  (2)此句写出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独自登上高楼,向广远境界的骋望的图景。先是西风劲厉景物萧索,人物孤独但紧接着却是无垠广远寥廓的景象。其间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感情虽感伤但显得悲壮,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气象阔大,境界高远。[3分。描述画面1分,概括画面特点1分,分析情感1分]

  7、(4分)(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1分)(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2分)

  8、(4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四种中的任何两种即可)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

  9、(6分)寒冷带来的美景;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0、(6分)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1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磨难不可避免”“磨难锻炼意志”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2分,意思对即可)

【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2017云南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09-25

2017湖南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09-24

2017四川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11-06

四川2017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试题及答案09-24

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类型10-01

2017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1-04

2017年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含答案)10-04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下载11-15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试题(附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