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百分网手机站

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03 14:32:47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

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_篇一

  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本课教学树起的“靶子”,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突出以下几点:

  一、抓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句递进,引向深入。第一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其“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理解其象征意义。教学中,应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边疆的建设者;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不知道父母带他们来新疆安家落户、扎根边疆的心愿,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设边疆的接班人;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边疆还十分荒凉贫瘠,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三、重训练,以读为本,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应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要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白杨教学反思_篇二

  《白杨》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文章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热情讴歌了一代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在设计上有几处成功点:

  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始,我直击课题:“看到‘白杨’二字为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①文章写白杨的外形特征。②文章会写白杨的生长过程,作用等方面内容。)

  紧接着我又问:“预习课文后,文章是写刚才大家说的内容吗?”(学生肯定回答:“不是”)

  最后。我再问:“为什么文章以‘白杨’为题呢?咱们乘上火车到新疆去看看吧!”

  (一连串的提问设疑,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学文做好了铺垫)

  二、

  在教学文章1—3自然段中,我并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读文后,思考:从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白杨的信息?(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汇报结果令我很满意。)

  学生1:我从文中知道白杨长得高大挺秀。

  学生2:我从文中“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知道白杨的生长环境很恶劣。

  学生3:白杨很坚强,因为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它都能长得高大挺秀。

  (课堂上有时放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捕捉文字的信息,既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真正的做了一回学习的小主人)

  三、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就是“语文”。在教学爸爸借介绍白杨来表白自己这段文字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的组练习 :: ( )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 ),( )就在哪( )。不管( ),不管( ),总是( )。

  我问:“同学们,谁能把文中这段文字换换词,来直接说出爸爸内心的表白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们活跃的思维。

  他们有的在自己练习说着,有的同桌讨论着、合作着.....

  (交流汇报:建设者从来就这么伟大,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扎根建设。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总是那么坚守着祖国的边疆。)

  白杨教学反思_篇三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评价不再反映仅仅甄别选拔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

  例如:当一个学生不太敢发言时我这样鼓励学生说:“记住把爱心献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学生回答后,我又鼓励说:“你真了不起啊,朗读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鼓励的话,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我的这节课为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本课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使我能茁壮成长起来。

【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五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反思

2.语文五年级下册考试反思

3.语文五年级下册考试反思范文

4.语文五年级下册考试反思8篇

5.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6.《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7.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9.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