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

油画系列的创作思路和探索

时间:2021-06-29 17:07:16 油画 我要投稿

油画系列的创作思路和探索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在“鱼城系列”油画中的创作过程,并对我在“鱼城系列”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探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鱼城系列;油画;个性;绘画语言

  一,绪论

  “鱼城系列”是我在年度到年度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我对城市中的生命以及城市环境的感悟,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促使我开始了“鱼城系列”作品的创作。个性之美是艺术作品的生命线,而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是是画家运用绘画的手段表达创作意图的一种唯绘画才有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形式。我在“鱼城系列”的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语言个性化的探索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就是我创作的过程,而对油画语言个性化的实现是通过实践探索来完成的。

  二,海上·印象·鱼城

  “鱼城系列”油画的灵感来源于我对故乡——上海的真实感受,我在上海长大,亲眼目睹上海在几十年中的变化,这个城市在白日满眼的是耸立的高楼与熙攘人群,斑斓的色彩如油画颜料一样在城市中慢慢流淌,但是深夜的上海却又是不同的,弄堂、巷口,平凡人家的点点灯火,老上海的风情又徜徉起来,夜晚的城市如同水墨画一样神秘、古朴而典雅。

  我在多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直试图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生命与环境的感悟,在很多艺术家纷纷借用新材料来创新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时候,我却始终认为,情感的真实才是艺术的真实,缺乏真实感受的艺术是虚无而缺乏生命力的,一个艺术家如果对人的生命,对生命存在的环境缺乏敏锐的感受力与洞察力,他的艺术又如何与欣赏者实现情感的沟通?

  上海,我对这个城市的激情,对这个城市中生命的热爱促使我开始了“鱼城系列”的创作,上海面临东海,海洋的生命力滋养着这座城市,人的生命真是奇妙,就在城市中的人们每天都在改变环境,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人造乐园”的时候,大自然依然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情怀影响着人们,海洋所带来的湿润、柔情塑造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情,而在这个城市中生存的人,他们的气质、个性、精神也无时无刻不被海洋所滋养着。所以,我选择了“鱼”和“海洋”这两种元素来表达我对生命与环境的感受,“人类”与“鱼”,这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但是生命的本质其实是相似的,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改变着自然环境,彰显着人类这种生命物种的独特性,但是人类又与鱼一样,是群体动物,城市,就是人类群居的场所,上海那稠密的人群、熙攘的氛围与鱼群又是何等的相似?“城市”与“海洋”,在很多人看来两者似乎完全可比性,但是在我看来,上海这个城市是深邃而辽远的,上海的历史、上海的故事塑造了这个城市的深度,上海的今天,上海的发展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广度。熙攘的人群在城市这个“海洋”中生活着,这个城市昨天与今天带给我的印象,这个城市中的生命带给我的感动,促使我拿起画笔,开始了“鱼城系列”的创作。

  三,深海·意像·鱼乐

  “鱼城系列”的创作是一个无比痛苦却又极度快乐的过程,我是正统的学院派出身,古典艺术技法与法则的精确掌握是我在美院接受系统教育的结果,在我初期的艺术创作中,我曾经认为一个油画家应该恪守油画创作的技法规则,油画创作的古典与传统影响了我的很多作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技法虽然重要,但是技法却是为情感传达的准确性而服务的,艺术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一样,是一种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油画是精神的产品,无形的精神是依靠油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油画的技法是系统的、规范的、公共的,但是艺术的语言却应该是个性的、私人的、特殊的。

  在“鱼城系列”的创作初期,我曾经试图去寻找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我的创作意图,但是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的过程,有意识的创新却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想表达的感情太多,在这小小的画布上似乎难以完全挥洒,海洋太深邃、太神秘,我如何在这平面的空间展现这种视觉感受,鱼,这充满动感与生命力的物种,我应该怎样下笔来能清晰的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情?

  太多的想法充斥在我的脑海中,我拿着画笔却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我的眼前浮现出前辈大师对“鱼”的描绘,我再一次翻开书架上的画册,欣赏着几位大师的经典作品,他们的作品是成功的,但是那些“鱼”是属于他们的,那些笔触、色彩、形态是他们的心中情感的表现,而不是我的,那些“鱼”不是我想表现的,我的“鱼”是属于海洋的而不是池塘的,是属于城市的而不是荒野的,是属于今天的而不是昨天的。

  在几个月的创作过程中,我绘制了无数的草稿,在构图、用笔、色彩方面进行了精心布置,但是这些草稿却无一例外的遭遇了被毁灭的命运,因为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我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它不是我想要的。”我知道自己遇到了创作的瓶颈,因为我的油画技法显然已经不能够准确表达我的感情,我也曾经想过放弃这个题材,但是不能将我的“鱼城”绘制完成,我无法再继续其他的.工作。

  在几个日夜的工作之后,依然难有突破的我走在上海的街头,时值傍晚,夕阳西下,刚下班的人群在街头密集着,熙攘着,在陈旧狭窄的街道上,拥挤的人群涌向同一个方向,这样的密度似乎似乎要将这条街道撑破,人们看起来是疲惫而快乐的,因为他们要去的方向是家的方向,就这样,我在上海的街头幡然醒悟,这就是我的“鱼群”,海洋是深邃而辽阔的,但是鱼群是密集的,空间是狭窄的,与其在鱼群的动态与海洋的深度上反复挣扎,不如直接表现出我心中的“鱼群与海洋”。

  就这样,我在画布上画下了“鱼城系列”的第一笔,我决定忘记油画的规范与大师们的经典作品,直接在画布上涂抹我脑海中的情景,金色的阳光折射入海,鱼群在海水下慢慢的游动,阳光与鱼的色彩融为一体,这彩色的光斑应该是朦胧的而不是清晰的,因为海水是深蓝的,海底是漆黑的,所以我的鱼城是深海中鱼的剪影,鱼本身构造的精确、色彩的准确、动态的把握在我的创作中不再重要,我要表现的是鱼群的密度、鱼群的方向、鱼群生命的整体性,我在画布上用大块的色彩涂抹,果断而沉着的下笔,用底色与光影来塑造我的鱼群,只有光影才能表现出海洋的深邃,只有这样大块、密集的朦胧剪影才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群,就这样,几个日夜的连续工作之后,“鱼城系列一”完整的出现在我的画布上,我终于成功的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鱼城”。

  “鱼城系列一”打开了我油画创作的新天地,它的创作过程与艺术风格与我以往的作品非常不同,但是我很清楚的意识到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表现方式,在一个深夜,我开始了“鱼城系列二”的创作,深夜的月光透过窗户进入房间,一切都变成了银白色,我放在窗前的鱼缸在月光下看起来静谧而神秘。四周一片寂静,上海这个城市已经陷入了沉睡,这样的夜晚带给我新的灵感,我要描绘一幅夜晚的“鱼城”,城市白日的喧嚣,让夜晚的静谧显得分外宝贵,城市已经沉睡,但是城市的空间依然是密集的,这样的密集预示着第二天生命与繁华,我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夜晚的海洋是黑暗的,但是月光在海水中折射,照在鱼鳞上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鱼是画面的主体,也是底色,重叠的鱼表现出海洋的深度,而月光带来的光影效果在画面中留下了流动分布的光斑,轮廓线的过度要微妙,鱼与海水是融为一体的,海水带给它们生命力,夜晚的鱼群是安静的,但是又是缓慢游动的,鱼群安然而有序的翔动着。在创作完“鱼城系列二”之后,我想起了庄子在《秋水篇》中的“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鱼城系列”就是我所感受到的“鱼趣之乐”。

  四,个性·直觉·反思

  艺术家需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当我从创作的狂热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油画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艺术作品的个性塑造不能通过模仿与借鉴来实现。艺术作品的个性就如同我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作品表现的是我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生活经验、思想倾向与趣味理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可以欣赏前辈大师们所创作的“鱼”,却不能借鉴其手法来准确表现我脑海中的“鱼城”的原因。我从小的生活经历、我生活的环境、我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观察,我所接受的艺术教育,都是属于我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我将这种个性化的体验通过最为恰当的材料技法表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属于我自己的艺术形式。

  其次,艺术作品的个性塑造不能仅通过材料的创新来实现。在“鱼城系列”创作过程中,在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我曾经考虑过使用新的具有实验性的材料来表现我的“鱼城”,既然我的“鱼城”是属于都市的,是属于现代的,那么,如果我完全放弃油画技法,选用新的材料,是否可以准确表现出我想要的“鱼城”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几次尝试之后,我发现这些材料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无法熟练的把握它们,用它们创作出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它们看起来就像“东施效颦”一样,只有其形,却无其神,自然就无法给观者带来审美的感受。可以带给观众审美感受的作品永远都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感受,没有主体感受的参与,客体就是没有生命力,缺乏情感性的。所以,由“鱼城系列”的创作我感受到,材料只是手段,手段的创新固然可以塑造艺术的个性美,但是艺术个性美的本质在于精神的独一无二,没有独创性与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难以打动人心的,也算不上是有艺术个性美的。

  第三,艺术个性的塑造,依靠的不是“巧思”,而是“直觉”。在“鱼城系列”创作之初,由于对这个题材的选择有着巨大的热情,所以我绘制了很多草稿,要通过精密的构思来完美的塑造出我心中的“鱼城”。但是这次创作却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有心栽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茵。”要形成真正的艺术个性,依靠的艺术的直觉创作,而不是精密的思考与设计。《庄子·知北游》中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两句话放在艺术创作中,就是说不同的艺术家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的不同就造成了艺术家在题材选择与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而艺术的表现依靠的是直觉表现,就是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将心中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这种依靠“直觉”来进行创作的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出艺术作品的个性之美。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在“鱼城系列”创作过程中,却对佛家的“顿悟”有进一步的体会,“顿悟”就是在百般思索却无果后,在某个时刻,因为某个景象,某些事物所突然激发的思想上的领悟,而“顿悟”的实现依靠的也是艺术的直觉表达,“直觉”塑造了艺术的个性之美,因为直觉将艺术创作主体与自然客体联系起来,这样所形成的艺术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个性之美的。

  第四,艺术的个性是没有边框的,油画的风格不能通过“具象”或者“意象”来分门别类。从美术评论角度看来,我早期的人物画属于学院派的“具象油画”,而我的“鱼城系列”则有了“意象油画”的影子,但是我认为,油画的风格不能仅通过“具象”或者“意像”来分类,因为这样无疑是对艺术家个性创作的扼杀,在创作“鱼城系列”过程中,我从未想过要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来融入油画创作中,只是简单的想将我脑海中的鱼城用最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深海、鱼群、城市、人类,这样因素充斥我的脑海中,所以我直觉的将泼墨斑的色块与光影变化融合在一起,因为这种方式是表现出我心中所想的最佳方式,而不是先考虑技法,再考虑表现的内容,那无疑是本末倒置的作法。所以,我认为,油画不能用“具象”或者“意象”来分门别类,“具象”与“意象”都只是油画的形式,选择哪种形式无疑是与画家的艺术经历与个人体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油画的个性美,是精神之美与形式之美的融合,而精神之美是形式之美的前提条件,形式之美是为精神之美的实现而服务的。

  五,结语

  以上,就是我在“鱼城系列”中的创作思路与个性化探索的过程。总体而言,“鱼城系列”表现的是我对城市生活以及城市中生命的直观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是这系列油画的灵感来源,这系列作品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艺术家的个性风格,这种个性风格的形成依靠的不是不是材料的创新与巧妙的思考,而是用“直觉”的表现方式将心中最为真切的感受进行直观表现的结果。同时,我也认为,艺术的个性是不断发展的,“鱼城系列”虽然得到普通观众以及美术评论家的认可,但是我并不会将自己的艺术风格束缚在“鱼城系列”的框架之中,真正的艺术个性是没有框架的,是不断发展的,在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我将始终坚持情感的真实才是艺术的真实,精神上的独立性才是真正的艺术个性这条原则,继续我艺术创作上的个性化的探索。

【油画系列的创作思路和探索】相关文章:

油画写生和油画创作的界限分析论文07-12

油画创作论文油画写生创作感悟论文07-06

“图像时代”的油画创作05-23

油画创作的途径初探的内容05-18

油画创作教育教学论文07-06

浅谈尝试漆画创作融入个人油画创作中05-26

浅谈油画创作实践感受05-18

浅谈油画风景的写生与创作05-26

美术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启发论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