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

时间:2021-06-29 18:45:11 地理 我要投稿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1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2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3

  1、区域划分的原因:

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注意:P5活动1、2、3及P4图5.4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一、位置范围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南方地区:位置范围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4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按污染指数的高低,空气质量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它们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4次。

  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单位记做“℃”。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终年炎热的地方,降水有多少不同;常年湿润的地方,气温有高低差别。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全球的气候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11种气候类型。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人们描述天气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天,描述气候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年。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5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措施)。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6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观察: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

  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思考: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中国地势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与阶梯间的界线

  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响?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为主思考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情况又将何?主页中国的地形

  ——复杂多样

  这些地形区周围被那些山脉围绕?

  (一)山地

  中国的地形

  ——复杂多样

  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中列: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中列:东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雪峰山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祁连山、阿尔泰山

  喜马拉雅山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阿尔泰山

  横断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阿尔泰山

  珠穆朗玛峰

  新高:8844.43米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我国山地分布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7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3、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分析)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7、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8

  一、领土、陆地面积

  “疆域”的概念,指国家的领土,并着重于面积大小。这一认识是传统的,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国家的领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它包括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和水域、陆地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领陆、领水和领空。国家领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内的陆地组成,这就是领陆。它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础部分,领水和领空附着于领陆。由此可见误将“陆地面积”作为领土,忽视了领水和领空,虽是合乎传统称谓,但却是错误的。

  “领土”一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只有在必要时才可以使用。把一个法律名词随处乱用,不仅显得不严肃,而且也会产生许多误解。作为教材无需说明“领土”一词用法,但正确使用还是应当的,这起码显示教材的严肃性。

  领土是空间立体形态,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基于这种认识可知“领土”和“面积”这两个词不能并用,也不能混为一谈。

  将“疆域”、“领土”和“领陆”混为一谈,相互代用,忽视其间的差别是不妥当的。把“我国的疆域”明确为“我国的领土”更好些,可以避免概念混淆。把“我国领土面积”改为“我国陆地面积”,这样既明确,又概念清楚。

  领土的空间立体形态,是指沿边界上至高空,下至地层深处,是一种不规则的锥状。由此可见,“领土的端点”是不存在的。

  “国土”一词十分宽泛。国土,既包括陆地国土,也包括海洋国土。《中国统计年鉴》引用1984年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资料,在自然状况中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显然是“陆地面积”数,然而却冠以“国土面积”显然不合适,当直接称“陆地面积”。

  领土是主权意义上的法律名词,而国土更着重海陆,含义也比较宽泛,尤其是“海洋国土”并不都有完全排他性主权(即领土的性质)。因此说,二者法律性质不同、空间形态不尽相同、表述的意义也有区别。

  二、领海基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内海(内水的一部分)如同陆地领土一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领海也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1995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标志着该公约在我国生效。为此我们的地理教材也应从法律上明确:我国的内海和领海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领海,是指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海岸基线”是过去的提法,现在应按《公约》修改为“领海基线”。1996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同时还声明将再行宣布其余领海基线。

  “领海基线”是《公约》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沿海国家管辖海域宽度的起算线和基准线。此线的确定意义极其重大。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它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叫内水。领海是位于领海基线以外,邻接于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为12海里。内海和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属严格意义上的海洋国土。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地理的知识点07-12

初二地理知识点06-09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06-10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06-10

初二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06-08

初二地理知识点04-13

初二下册地理地理差异显著知识点06-12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02-09

湘教版初二地理必备知识点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