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3-12-19 13:57:08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1

  1. 成语: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成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出处、引申义等。

  2. 古文: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篇目比较多,学生需要掌握古文的翻译、句式、语法等知识。

  3. 古诗词: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包括《沁园春·雪》、《登飞来峰》、《卜算子·咏梅》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诗词大意等。

  4. 语法: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短语、句子成分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的基本概念、使用规则等。

  5. 阅读: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阅读篇目包括《孔乙己》、《范进中举》、《小公务员之死》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故事情节等。

  6. 写作: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篇目包括《给某某的一封信》、《那一刻,我流泪了》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写作题目的写作技巧、文体格式等。

  7. 文学常识:初三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等。

  除了以上知识点外,初三下册语文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知识点,比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等等,学生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2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3

  1.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这些表达方式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会以不同的侧重点出现。

  2. 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4.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是理解和分析记叙文的重要依据。

  5. 说明文的类型和结构: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而结构则包括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6. 阅读理解:学会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能够准确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7. 古文阅读:掌握古文的语法和句式,理解古文的.含义和意境,能够准确翻译古文中的重点句子。

  8. 作文:学会写作各种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各种文体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9. 文学常识:掌握中考范围内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和特点。

  10. 语言表达运用:学会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能够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1. 应试技巧:掌握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包括时间分配、答题方法等,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准确迅速地完成题目。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4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某某”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

  (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

  (10)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归纳09-28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0-19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10-19

初三语文知识点湘教版12-09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05-19

语文初三上册知识点10-18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10-18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12-15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10-20

初三语文孤独之旅的知识点总结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