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

时间:2023-07-28 16:08:12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1

  原文: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赏析: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首联“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颈联“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2

  【诗句】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出处】唐·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意思】独自夜晚思长安故园,听钟声我是未眠羁客。

  【全诗】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全诗鉴赏】

  五、六句依然写景,但诗人由远及近,描绘出身边事物的生存状态。 此时,山郭城池愈发昏暗了,夜色降临,劳作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中。芦苇 丛生的水泽一片灰白,正好供南下飞翔的大雁们暂时休憩。此二句向为 人所称道,被认为是韦应物写景状物的名句。一是夜色“暗”与“白”的对 比,状绘出栩栩如生的夕暗之态。二是寓情于景,以人雁归宿的情状,反 衬出诗人孤身一人,客居异乡,无家可归的凄凉惆怅。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在一系列精心渲染的写景状物的'铺垫之 下,作者那如春江之水的愁绪终于汩汩而出。在这凄清孤独的夜晚,尤其 是身在异乡,又适逢孤身一人,又经历人雁归宿的衬托,诗人对故乡长安 的思念该是多么强烈?也难怪作者要一路听钟,彻夜未眠了。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3

  【诗句】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出处】唐·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意思】落下帆篷 把船停泊在淮河畔的市镇,紧靠在驿站的旁边。这时,举目眺望,只见 河水澎湃翻涌,夕阳已经西下。诗句写作者暮色停舟中所见的淮河之 景。格调的深沉、笔势的恢宏尤在三、四两句。其中 “浩浩” 、“冥 冥”两组叠词极言日落风生时河面暗淡渺茫的凄衰景象,以此哀景与思 乡之情,人何以堪!

  注: 次,指停宿之处。逗,逗留,停留。舫,即船。浩浩, 形容水势之大。冥冥,昏暗,阴沉。盱眙(xū yì),在江苏北部。

  【全诗】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写旅途中思乡念亲的诗。德宗建中四年(783)夏,诗人离开长安 赴滁州,经过盱眙县,晚泊淮水边小镇驿馆,思乡难眠而作此诗。一、二句言夕泊馆驿。 二句连用“落”“逗”“停”“临”一串四个动词,写出了泊船盱眙的情况。一个“孤”字,可 知驿馆的孤寂、凄清,亦见出诗人旅途孤独寂寞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愁思的基调。三、 四句写途遇风波。叠字“浩浩”“冥冥”,用得极妙。前者写出了江天空阔、水波浩渺的 景象;后者写出了太阳西沉、暮色昏暗的情状。这秋江落日的景象宏阔、苍茫,而给人 以凄清、悲凉之感。五、六句描绘驿馆暮景。山村渐趋昏暗,人们都归来家园;雪白芦 花洲上,落下栖息群雁。此乃诗人孤驿所见秋日黄昏景象,一片萧索。此六句之中的 “落帆”“孤驿”“风波”“落日”“山郭”“芦花”“群雁”等诸多意象,构成了一幅空旷、苍凉、 凄清的孤馆秋江风景图。

  末二句写诗人独寝情状。独自高卧,忽忆京都亲人,听钟声 传来,辗转彻夜难眠。此二句点出思乡的.主旨。纵观全诗,诗人善用平淡舒缓之笔描 写秋水等景物,包含的意象众多,其构思的环境,渲染的氛围,都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 独凄清的心境,做到了通篇情景交融。此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着同样的情怀,只 不过张诗更为精炼紧凑,不如韦诗安详平和罢了。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4

  原文:

  夕次盱眙县

  唐代: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译文: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注释:

  落帆逗淮(huái)镇,停舫(fǎng)临孤驿(yì)。

  次:停泊。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舫:船。临:靠近。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秦:今陕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客:诗人自称。此句意为孤独之夜,怀念家乡。?

  赏析: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韦应物诗风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在这一点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出一辙。

【夕次盱眙县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夕次盱眙县原文及赏析08-21

《夕次盱眙县》原文及赏析08-03

《夕次盱眙县》原文阅读及赏析08-03

《夕次盱眙县》赏析04-02

《夕次盱眙县》译文及赏析03-18

《夕次盱眙县》的全诗及赏析12-24

夕次盱眙县诗词11-24

秋夕原文及赏析02-25

京都元夕原文及赏析10-15

汴京元夕原文赏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