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法

皮神经卡压的症状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1-04-03 12:37:45 解决方法 我要投稿

皮神经卡压的症状与解决方法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定义

  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感觉异常等如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缺失、感觉过度等常见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传统医学对痹症的认识,在病因上不外乎风、寒、湿,热以及病理产物痰、瘀为患,在病机上为正气内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致使经络气亦阻滞,在治疗上则可以一“通”字统之。

  现代医学认为,皮神经特别是四肢的神经干,走行较长,当其途经某些解剖部位,如骨孔、骨性降起、筋膜。腱性肌缘和纤维骨性管道时,易遭遇反复摩擦刺激或受压产生病理改变,这种受到慢性病理性刺激的皮神终即为卡压性神经。本病临床常见,在单神经患病中占自重要位置,但因其常无明显诱因,起病缓慢,容易忽略而转成慢性疾病,甚至造成难以治愈的结果。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依据

  皮神经卡压综台征的诊断依据:①长期的慢性的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②明确的局部压痛点;触诊可及皮下结节或条索样包块;③局部肌肉紧张但不影响躯体运动;④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皮正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压。追溯到古老的民间传统治疗疼痛的方法如刮痧和拔罐,其之所以能够缓解症状,物理减压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由于造成皮神经卡压的病因是复杂的,局部的病理改变也不是单一的j对它的治疗也绝非一方一法就能奏效,所以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是对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基本原则。在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主张能用物理疗法的则不用药物疗法,能用非侵入疗法的则不用侵入疗法,能用有限侵入疗法的则不用手术切开疗法。

  铍针器具及其操作手法

  《灵枢·九针》载有“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三日钅是针,长三寸半;……五日铍钊,长四寸,广二分半;……钅是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综台过去的各种疗法的优缺点,结台中西医疗法采取非入路手术,选择新的钛合金材料研制成了现代铍针。应用现代铍针来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做到了疗效好、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

  1、铍针的规格

  直径0.50~0.75毫米,全长5 -8厘米,针头长1厘米,0.50~0.75毫米。针柄有2种结构,一种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厘米。另一种是将铍针装在一个长10厘米,直径075厘米的手柄上。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2、铍针治疗的常用手法有4种

  疾刺法:主要用于针刺躯干、腹背、四肢的皮神经卡压点。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诊断明确的皮神经卡压点的旁边,右手用腕力将铍针按预定好的尺度直t垂直刺入卡压点,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的一种方法。进针深度要视患者的胖瘦及病变部位,以及轻、中、重的.不同压痛点,因人因病而异,灵活应用,一般进针深度约为3—5厘米。

  点刺法:主要用于卡压处肌肉组织较薄的头部及四肢末梢。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诊断明确的皮神经卡压点旁,右手持铍针垂直在卡压点上将针尖点刺,不留针,轻点后即迅速出针的一种方法。一般进针较浅,不超过0 5厘米。

  刺割法:主要适用于卡压后有条索形成的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医者持针刺入预先选定的部位(部位一定要选择准确)达一定深度后,用针头的刀刃来回划割,通常划动范围在1厘米左右,以划破条索为目的,动作要轻巧灵活,不可粗暴。

  复式手法:主要适用于卡压后有条索形成且卡压部位较深的情况 这种进针方法分为3步。 ①第1步是采用疾刺走,右手迅速将针刺入诊断明确的卡压部位并一次到位。

  ②第2步是采用于手法辅助,即用左手拇指在按压疾刺后,继而更换捏拿收放弹拨等于法,使局部组织放松,以减少阻力,并且初步让铍针与卡压的条索接触,确包铍针刺入的准确性。

  ③3第3步即在前2步的基础上,采用刺割法,同上。

  松解皮神经卡压时,将镀针在压迫点做局部松解或减压使得症状明显改善,在铍针做松解时要注意保护神经和神经束的血管,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因此与其他疗法相比具有不需麻醉、创口小、无痛感、术中对神经周围组织的损伤少、术后神经周围形成的瘢痕小、症状改善明显等优势。且铍针是用肽台金所制成,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它具有硬度高、中温性能良好、耐腐蚀终久耐用4个显著的优点,铍针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应用,综台了其他疗法的优点,尤其是小针刀疗法,取其长而去其短,它不但适合在国内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而且作为一种针灸疗法,在国外的应用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铍针疗法的操作步骤

  铍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程序:定位、消毒、进针、松解、出针。

  定位:触诊找到体表压痛点后,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压痕,注意十字压痕的交叉点对准压痛点的中心。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碘酒—酒精常规消毒皮肤,其范围略大于治疗的操作范围2倍。

  进针:有点刺法和弹刺法两种。①点刺法:术者一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另手拇食指用无菌干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捏住针体,针尖对准皮肤十字压痕的中心,双手骤然向下,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当铍针穿过皮下时,针尖的阻力较小,进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当针尖刺到深筋膜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持针的手下会有种抵抗感。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松解针法。②弹刺法:术者一手捏住套有塑料套管针的针体,针尖对准十字压痕的中点,垂直下压套管,另手的拇中指端相对,中指指甲对准针尾,用力弹击露在套管外的针尾,使其瞬间穿过皮肤,然后取下套管,再逐层进针。

  松解:松解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步骤。松解的目的是减低皮神经通过的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所以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达肌层,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及减少术后反应。根据治疗需要,对筋膜层的松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一点式松解:适用于痛点局限,定位准确的病例。铍针的尖端穿过深筋膜即可,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随之消失。②多点式松解:适用于痛点局限但定位较模糊的病例,当铍针的尖端穿过深筋膜后,轻轻上提,将针退出筋膜至皮下,梢微改变进计角度,再穿国筋膜层,可如此重复3~5次。③线式松解:适用于疼痛范围较大,病程较长,筋膜肥厚且.肌肉张力较高的病例。线式松解其实就是沿一个方向的反复连续点刺,形成一条0.5~0.7厘米的筋膜裂隙。

  出针:完成松解以后,用持针的棉球或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持续按压进针点1~2分钟,同时寻问患者的局部感觉,一般患者原有的疼痛都减轻或消失。无菌敷料敷盖进针点,24小时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即可

  铍针疗法的适应症:

  ①经1~2个疗程的保守疗法治疗无效的病例;

  ②经手术疗法治疗后再次形成粘连卡压的病例;

  ③皮神经卡压综台征首诊明确的病例。

  铍针疗法的禁忌症:禁忌证

  ①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

  ②有出血倾向者;

  ③糖尿病患者有肢体缺血或软组织感染倾向者;

  ④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或患者不接受此治疗方案者。

  铍针松解术的针感

  因为铍针为一种闭合性手术,在手术操作时,为了安全和能够准确地进行手术,除了掌握手术之外,掌握手术的针感,对手术的准确和安全性也极为重要。

  铍针将四步规程进铍针之后,病变在浅表部位,深度已可达到,若病变在较深部位,或肌肉肥厚处。进针后,深度还达不到,还要继续向深部刺入。此时要摸索进针,以针感来判断。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诉没有任何感觉。若碰到血管,刺到正常肌肉,病人可述疼痛,碰到神经患者诉麻木、触电感时,应及时轻提刀锋,稍移动刀锋l~2mm,继续进针,直到到达所需深度为止,也就是病变部位。现施行铍针各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到达病变部位,病员都诉有酸胀感,没有疼痛或麻木、触电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遇有疼痛或麻木触电感时,还应立即转换刀口方向。也就是说酸、胀感是铍针的正常针感。疼痛、麻木、触电感都是异常感觉。

  如遇异常感觉时,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手术。没有感觉说明铍针在组织间隙,没有到达病变部位,一般也不要进行松解、剥离、切开等手术。但有不少病变组织变性严重,已失去知觉,在进针和手术时都没有感觉。不过这一般效果都不够理想。

  铍针的针感是铍针刺入患者人体后病人的感觉,铍针的手感是铍针刺入人体后医生自己手下的感觉,此种感觉对我们进行正确判断铍针所到达的部位和组织是极为重要的,如是刺在肌肉上,就是一种柔软的感觉,如果铍针刺在筋膜和神经上,就有一种柔韧带的感觉,如果铍针刺在病变的结节上,就有一种硬而柔的感觉,如果铍针刺在血管上,就有一种先是阻力较大然后阻力又突然消失的感觉,如果铍针刺在组织间隙,就有一种毫无阻力空虚的感觉,如果铍针刺在骨头上,就有一种坚硬的感觉。我们依据于这些不同的手感,来判断铍针所到达部位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我们根据层次解剖和铍针所到达部位的手感,来判断铍针是否到达我们需要治疗的部位。

  中医铍针:给皮神经减压

  在临床中,常被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或“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有相当数量属于神经功能障碍。这些慢性疾病,有的使用多种方法久治无效,而采用铍针治疗一两次就能解决问题。

  这是为什么?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说,铍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无副作用和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她的一番解释,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铍针是一种神经外松解术

  陈秀华介绍,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这种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局部疼痛,感觉异常,检查发现肌肉紧张、压痛、痛性结节、条索状包块及放射痛。

  资料表明,铍针源于《灵枢·九针》。书中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由此可见,铍针是比针灸针稍微粗一点,末端扁平带刃的器具。铍针治疗时只是在筋膜层,创伤小,基本不出血,一般操作就一两分钟,可有效松解分布于皮肤和筋膜中大量细小的受压皮神经,相当于一种创伤较小的神经外松解术。

  现代铍针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是根据皮神经卡压造成的软组织高张力状态特点而设计的。一般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0.5~0.75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cm。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她举例,如对颈椎病,通过铍针对患者颈部皮下组织、筋膜的切割,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有效松解广泛分布于皮肤和筋膜中大量细小的受压皮神经。

  铍针疗法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主要适应于全身各部位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首诊明确的病例;经1~2个疗程的保守疗法治疗无效的病例;经手术疗法治疗后再次形成粘连卡压的病例。

  五个步骤完成临床操作

  患隐神经膝关节内侧支卡压综合征的于老汉,膝内侧和小腿前内侧持续性疼痛,行走时膝部发软,负重、剧烈活动疼痛加重。于是,他来到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求医。

  陈秀华先让患者平躺在床上,体位保持不变。她触诊找到体表压痛点后,找准进针定位。

  接着,以进针点为中心而消毒,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其范围略大于治疗的操作范围两倍。

  只见她右手持针,左手持无菌棉球,扶针点刺进入皮下,双手骤然向下,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到达筋膜。陈秀华谈到施针体会时提到,当铍针穿过皮下时,针尖的阻力较小,进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当针尖刺到深筋膜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持针的手下会有种抵抗感。

  陈秀华开始进行松解针法,即减低皮神经通过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她说,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达肌层,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及减少术后反应。

  完成松解以后,她用持针的棉球或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并持续按压进针点1~2分钟,无菌敷料覆盖包扎结束。

  仅仅一两分钟,陈秀华就完成了铍针治疗。于老汉下地走走,感觉腿痛明显缓解了许多。陈秀华主任嘱咐他,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让他坚持治疗,可以巩固疗效。老汉高兴地连连答应。

  陈秀华解释,膝关节是身体主要的负重活动关节。该处皮下脂肪薄,缓冲能力差,是隐神经最常发生卡压的部位。老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也是造成隐神经的膝关节内侧支受卡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铍针疗法可松解软组织压力造成的皮神经卡压,减轻封闭系统的表面张力和压力而缓解疼痛。

  使用铍针因人因病而异

  铍针疗法在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方面,虽然具有创口小、痛苦小、无需麻醉、定位准确、松解较为充分的优点,但不是所有的人和病都适宜做这种疗法的,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陈秀华强调。

  她说,进针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在进针点处行皮下浸润麻醉。进针深度约为1~2cm,不可深刺,以免造成气胸或神经血管等损伤,进针深度要视病人的胖瘦及病变部位,因人因病而异,灵活应用。

  对有晕针先兆患者,首先将铍针取出,安慰患者,让患者平卧。轻者给予饮热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用指掐或针刺水沟等穴位。她解释,晕针常见原因是患者精神紧张,或体质虚弱、饥饿、疲劳、体位不适以及医者操作手法过重等。

  临床上还会遇到血肿,这是因为误伤血管,出针时没有及时按压而造成的。如果是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血肿较重,可在局部继续按压,防止继续出血,然后给予活血消肿的内服和外用药。预防的办法是避开血管,出针后适当按压。

  她说,对术后患者,可适当进行一些手法和功能锻炼,既可恢复人体动态平衡,解除肌肉痉挛,也可进一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皮神经卡压的症状与解决方法】相关文章:

神经衰弱的症状与解决方法06-08

缺氧的解决方法与症状06-09

中暑的症状和解决方法05-26

上火症状和解决方法05-25

骨质疏松的症状与解决方法05-25

缓解湿疹症状的解决方法11-17

失眠症状的解决方法04-11

神经衰弱失眠的解决方法05-02

皮肤干燥起皮解决方法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