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惠州茶文化的历史

时间:2021-06-23 15:15:10 茶文化 我要投稿

惠州茶文化的历史

  关于惠州茶文化的介绍

惠州茶文化的历史

  惠州人“食茶”的历史同样也很古远。东晋裴渊的《广州记》说:“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这酉平县即为后之归善县,古属惠州。所谓“皋卢”也就是苦艼茶。而陆羽的《茶经》也有单道开“所饮茶苏而已”的记载,单为敦煌人,晋升平元年(357)落户罗浮。他既要饮茶,自然得种茶,说惠州种茶最迟始于晋代,大致不谬。下面就惠州茶文化做一详细介绍。

  茶的普及是在唐代以后,这与佛教的兴盛颇有关系。唐人《封氏闻见记》便说南方的寺僧“习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身怀挟,到处煮炊,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有一点他还没说:僧人视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以为饮之有助屏绝尘念。总之,“茶佛一味”,唐代寺观众多的罗浮山盛行种茶和饮茶,是情理中事。《全唐诗》载有胡宿的《冲虚观》诗,谓“茗园春嫩一旗开”,可见罗浮山在唐代已有茶园。李翱于唐元和四年(809)知循州,他的《解惑》文则说王野人移居罗浮,“积十年,及构草堂,植茶成园,犁山田三十亩以供食”,那时的茶园已是颇具规模。

  到了北宋,“斗茶”已成惠州民间习俗,这又有东坡的诗文为证。东坡游罗浮,品尝了景泰禅师的卓锡泉,作《记》说:“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在惠州他也种茶,有《种茶》诗:“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紫笋,古茶名,有人释为“紫色的竹笋”,那是望文生义。还有一首有名的《汲江煎茶》诗,首联云:“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如今“钓石”尚存,就在桥东沿江路边,只是已无“清深”可取,难再见坡翁当年“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的情景了。

  稍后,唐庚贬惠州,作《斗茶记》,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 寄傲斋和龙塘,故址在今之子西岭;“赍宜”, 携来佐茶的菜肴(一说是用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碎末)。

  惠人“斗茶” 的情形,于此约略可见。一个“烹”字,更说明那时所“斗”之茶,非如今冲泡式的功夫茶。东坡诗谓“薄薄酒,胜茶汤”,叫茶汤,是因为当中除茶叶外,还有其他配料如姜葱椒盐米豆油麻等。享用这种连渣带水煎烹而成的茶汤,古人说“喝”,惠州话说“食”,都不为无理“采茶作饼,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这种见载于汉末的喝茶方法,据说延至宋代后便逐渐消失,其实未必尽然。旧属惠州的海陆丰地区流传着一首竹枝词:“辰时餐饭已餐菜,牙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

  这里说的擂茶,是惠东汕尾等地至今仍保留着的古老喝茶习俗,有客至或是喜庆事,必擂茶以示隆重。生小孩满月,谓之“满月茶” ;建新房上梁,谓之“上梁茶” ;亲家母头一回上门商议儿女嫁娶事宜,少不了又要擂“亲家茶”。茶的配料虽因具体条件而有所变化和不同,故有咸茶、菜茶、药茶等众多名目,烹制的方法却与上述古法大体无异。

  蔽乡茶事甲天下(秦牧)

  中国茶树是全世界茶树的老祖宗。因此,世界各国对茶叶的称呼,不是叫做tea,就是呼为Cha。根源都出自中国北方话或者福建话。大抵,外人从海路得到茶的就用了福建话。从陆路得到茶的就用上北方话。

  茶在中国既然源远流长,在我们这儿,和它有关的神话也就特别多。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亡。”还有一个神话,讲茶叶是达摩祖师的眼皮变成的。达摩面壁参禅,困倦不堪的时候,就毅然割下自己的眼皮,抛于地上,结果地面就长出一株茶树来了。不待说这都是穿凿附会之谈。但是一个国家有这样一些传说,恰好说明她的子民种茶、饮茶历史的悠长。

  我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茶的祖家”的中国,直到今天,茶园的总面积仍然占了世界总面积的差不多一半。尽管世界有些国家在近一百几十年来纷纷发展了种茶的美誉始终不可动摇。在绿茶、红茶之外的半发酵的“乌龙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焙制出来。

  在我们这个种茶历史如此久远,喝茶风气如此普遍的国家中,哪一个地方喝茶最讲究呢?

  不瞒你说,这个地方,就是潮汕一带,也就是敝乡所在。潮汕茶道,堪称中国茶道的代表。

  我到过全国各个大区,虽然各处人们都懂得喝茶,喜爱喝茶,而且,不少地方都能生产十分出色的茶叶,浙江的龙井、碧螺春,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滇红,湖北的祁红,湖南的君山毛尖,安徽的珠茶。。。。。。,都是赫赫有名的。但是,喝茶喝得那样认真,那样精益求精,几乎登峰造极的,照我看来,潮汕着实名列榜首而无愧。真是,“各省归来成一笑,茶迷还让故乡多。”

  潮汕平原并不出产名茶,但是喝茶风气何以如此之盛,着实是一个历史之谜。《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讲到妙玉请黛玉和宝钗喝茶,用的`茶具者异常精巧,上面有刻着隶字的,也有刻着篆字的。冲茶用的水是从前藏起来的“收的梅花上的雪”烹成的。女道士妙玉还向跟着进来喝茶的宝玉这样发议论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可能有人以为那不过是小说家出于想象,夸大其辞罢了。事实上,潮汕平原有些品茶专家对茶的考究一点也不在妙玉之下,他们喝茶不用普通的水,而是特地去汲山上的清泉,烧开水不用木柴,而是薪炭。水刚刚开时被称为“蟹眼水”(水花涌起象蟹眼似的),冲茶要用的就是这样的开水。

  他们用的茶壶、茶杯都是很小巧的。每个茶壶的茶,不多不少,只能斟满四小杯。它们的体积,“四合一”计算起来,也没有一个普通茶杯大。泡茶这前,得先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把开水倒掉之后,再放茶叶。茶叶放得极多,一两茶叶,大概只用四至五次。冲茶,斟茶,也都有一番讲究,叫做“高冲低斟”。高冲,是为了把茶冲出滋味来;低斟,是为了使茶香不至逸散。一小茶壶冲满之后,略停片刻,主人端了起来,向四个茶杯斟第二个,而是绕着四只杯子团团转,让它们“机会均沾”。使注入的茶浓淡程度一致。

  到了最后,茶壶里只留下些许浓厚的茶汁的时候,再轮流向每个茶杯都倾注几滴。因为这最后一点茶被认为是“精华”所在,总得让每个杯子都分到几滴才好,这样,才不致“厚些薄彼”。对这种斟茶方法,有一些专门术语来形容它。叫做“关公巡营”和“韩信点兵”,这么一小杯热茶。人们在两三秒钟之间就可以把它喝下。但是,你可不要小觑它。它浓得发苦,喝了很快就能振作精神,令人齿颊留芳。外地人有些不知厉害,被潮汕的“功夫茶”专家请喝五六小杯之后,竟有兴奋得整夜失眠的。自然,老茶客们久经此道,一般喝茶是不会影响他们睡眠的。

  详解花草茶之源

  新事物新现象总是从过去的事物和现象演变或者衍生出来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谈到花草茶,一个当前最流行最时尚的概念体,我们不禁想探究其渊源历史。下面就详解花草茶之源

  花草茶是以药草(Herb)为原料所调制成的饮料,与咖啡、酒等其他饮料相比独具天然,健康的特质并散发着浪漫的情怀,深受都市人的喜爱。Herb Tea在西方,犹如药草茶在中国,长期用做民间医药配方。直到近二三百年,法国人渐渐将Herb Tea 发展成为一种休闲饮品,这种饮品迅速在欧洲、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区流行,并雅称“花草茶”。

  一般我们所谓的花草茶(Herb Tea),并不含“茶叶”的成分。花草茶的英文名为Herb Tea,是由拉丁语herba转变而成,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古语,就是“草”的意思。中文则翻译成“药草”或是“花草”。

  药草的定义相当的广。草本植物因其香味、刺激性或其他好处而将整株或部分干燥后利用,包括了根、茎、皮、花、枝、果实、种籽、叶等,都可以称为药草,它的成长期较木本植物来得短,且方便取用,用途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大部分是用在医疗、食物调味、美容及染色等方面。

  花草茶原料的原始产地事实上几乎遍布全球。而且它们的生命力普遍都很强韧,除了在原产区生生不息之外,还扩展到了土壤及气候都相宜的栽培地,成为可大量种植的经济作物。但因为各地区的气候及环境不同,不仅生产的花草茶种类五花八门,它们的特性也因地而异。

【惠州茶文化的历史】相关文章:

惠州的斗茶文化介绍08-01

惠州茶文化简介04-03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08-07

茶文化历史介绍02-16

石阡的茶文化历史04-03

禅茶文化的历史03-27

茶文化历史悠久06-23

中国茶文化历史07-11

传承杭州历史中的茶文化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