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井冈山的民俗文化介绍

时间:2021-11-23 16:20:59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井冈山的民俗文化介绍

  井冈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厚重,民风纯朴。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井冈山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希望!

  井冈山的民俗文化

  挖冬笋

  描述:挖冬笋,是黄坳、茨坪、长坪、下七一带客籍山区农民所喜爱的一项采集活动。农历十一月以后,冬笋即开始生长,客籍人们便身背背篓,手握锄头进山挖笋。

  红薯丝饭

  描述:红薯丝饭是从前井冈山区的传统主食,解放前,当地就流传着一首民谣:“薯丝饭,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首民谣反映了当年井冈山区的清贫生活和山区居民追求起码的温饱生活的意愿。

  勺子碓舂米

  描述:勺子碓,是井冈山客籍人用来舂米的工具。旧时人们用石头作臼,用木棒做杵捣米。常用的有手碓、脚踏碓。山里人在脚踏碓的基础上,利用山泉的落差,装成不用人力的“自动”雅,一天能舂一担谷,比脚碓省时省力,独家独户使用,非常方便。

  米汤浆被子

  描述:土籍人洗被子时,都喜欢用米汤浆被子。米汤浆被子就是把被子在清水河、塘里洗干净,拧干,置于盆中,倒进米汤,反复搓揉,使被子里每个地方都沾上米汤,再拧干,即可凉晒。

  狩猎

  描述:客籍人狩猎活动多利用冬、春季节的农闲时间进行。出猎人数5--10人,多至数十人,进入目的地后,一般都人分两路行动:一为“蹲口”,把守野兽出入要道;二为“抄山”,指挥猎犬翻山越岭赶出猎物。

  建房

  描述:井冈山土籍居民建新房的礼仪有进桌、圆屋、上梁、过火等习俗。

  祭窑

  描述:土籍人烧砖瓦窑时,窑匠师傅造窑,点火颇为讲究,有一套世代相传的习俗,称“祭窑”。一般的“祭窑”,实际上是祭祀火神。

  出嫁当天不吃饭

  在井冈山客籍民间居民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风俗习惯:姑娘出嫁的当天随身带好在家煮熟的鸡蛋、猪肉之类的食品,到婆家后躲在新房里不出门,当日也不吃婆家的一回饭。无论家人怎么诚心相请,哪怕是把饭菜送进新房,也不会吃上一回,而是吃着自己带来的食物。以示节省公公婆婆的美味佳肴敬孝给公公婆婆食,换得公公婆婆的爱戴,换来长年全家和睦过日子。这一风俗习惯直至今天,新娘出嫁到婆家,还是一直坚持吃完自己带来的'食品为止。

  井冈山的含义是什么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秦朝设郡县制时,井冈山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

  井冈山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距吉安市吉州区约130公里处。

  森林覆盖率为81.2%,年平均气温14.2度,至今仍保留众多人迹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代表性的植物有红豆杉、银杏、半枫荷、白豆杉、伯株树等上千种。井冈山瓷土矿、稀土矿储量丰富,为两大优势矿种。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历史

  井冈山在东汉年间已开始有人居住。

  秦朝设郡县制时,为九江郡庐陵县的属地。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年间,为庐陵郡西昌、遂兴两县分治。

  唐朝显庆年间(658年),改为江南西道吉州府属地。

  明、清以来,隶属于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龙泉(现遂川)两县分治。

  1927年10月-1939年2月间,湘赣边界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井冈山境内曾设“(永)新遂(川)边陲特别区”,直属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领导。

  1950年,成立“井冈山特别区”。

  195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属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65年7月1日我国发行《井冈山》特种邮票一套

  1966年——1976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属吉安地区管辖。

  1977年,恢复省辖的“井冈山管理局”。

  1981年11月,改为“井冈山县”,由吉安地区管辖。

  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为“井冈山市”,景区划归井冈山市管辖。

  2015年7月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井冈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2016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井冈山被列入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

【井冈山的民俗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关于影像禁忌民俗文化介绍03-10

关于民间对血液的禁忌民俗文化介绍07-12

新娘禁忌民俗文化06-25

口齿禁忌民俗文化06-25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11-20

民俗文化优秀作文02-05

啊,井冈山优美散文08-07

卜婚禁忌民俗文化06-25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