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时间:2023-09-25 22:50:35 兴亮 发展前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以其科学的理念创新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人类重新认识城市和发展城市的新视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城市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作参考使用。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智慧城市的建设竞赛全面展开

  智慧城市的建设竞赛全面展开。在全球范围内,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超过100个,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二、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开始显露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开始显露,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初步呈现。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基础,数字经济行业是智慧城市最直接得益者,全球对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已推动全球宽带速度在过去几年里增长了约50%。

  三、智慧城市目标导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智慧城市目标导向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被纳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战略,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许多城市政府给予目标导向,提出诸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政策。

  四、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日臻完善

  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信息技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将城市发展进程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数字城市、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及技术体系的日臻完善,智慧城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而自从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以来,全球关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已从概念和模型阶段全面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断完善。

  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情况

  一、底层设施:硬件设备与芯片制造、通信网络传输。硬件设备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 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投资部分。从技术层面分析,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是在通信和信息采集层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比如华为、海康等,而核心数据处理设备的主流供应商仍是以IBM、思科、EMC、英特尔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

  二、软件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软件是硬件建立相互联系的枢纽,在智慧城市总投资中比重可达10~20%。基础软件(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本是以Oracle 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为主,上层应用中智慧城市涉及功能模块繁多,主要是以国内企业产品为主,包括数字城管软件产品供应商数字政通、城市安防领域的医疗服务的卫宁软件等。

  三、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并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融合,涉及到大量系统集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给系统集成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市场。系统集成基本都是定制化项目,参与者均为国内大规模集成厂商,包括以智能交通为突破口的易华录、银江股份,以顶层设计切入的太极股份。这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在资金实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

  四、运营服务。运营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后期市场,行业应用不断纵向延伸,产生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需求。由于运维是系统铺设的延伸,我们认为系统集成商在运维服务领域具备天然的优势,待智慧城市建设趋于完善之后系统集成商或将大范围转为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供应商。

  智慧城市介绍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产生背景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者——智能建造师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台体系”,已在智慧城市案例智慧徐州、智慧丰县、智慧克拉玛依等项目中得到应用。

  团队总结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形成因素

  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

  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博士在“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与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中,从三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脉络出发,对创新形态转变带来的产业形态、政府形态、城市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Living 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他结合北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设对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智慧城市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海绵城市发展前景11-23

智慧能源发展前景11-23

共享单车城市发展前景11-23

智慧城市邀请函11-2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定义及发展前景02-16

共享单车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前景如何11-23

智慧城市平台划转方案范文11-15

中国城市发展前景与风险排行榜11-24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前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