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时间:2022-11-23 15:29:2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与人的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就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为培养现代学生应具备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时代要求我们教育者要不断的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挖掘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实践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更注重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光凭教师的课堂传授是达不到效果的,还需要联系实际,亲身体验,增强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一、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强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更能够亲身体验到在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要吸取教育教学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活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搜集更多的课堂资源和课外知识,多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只作指导,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背诵、思维和表达写作能力。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教师们可让学生来背诵一些古诗词,成语或讲述一个小故事,这样既锻炼学生们的胆量;又让他们得到了自主搜集故事等资料的能力;还受到古诗词内容的熏陶,添补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空缺。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搜集的渠道,尤其在比较贫困的农村,受家庭,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孩子们不可能到网上、大书店搜集有关资料。为了使学生的知识不能落伍,教师要采用通过让听家长帮助口述一些知识、故事;从课外书籍中寻找或从图书馆中去查找;最后由教师在网上搜集一些有益知识来告诉学生,这样有些知识虽然赶不上新时代的一些潮流,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渠道可以拓宽。这样孩子们上语文课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的,因为每节课不是让学生去死记一些知识,背死书,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自主学习,讨论的机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集体的共同交流中得到解决。

  另外,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倡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记日记,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人的善恶、祖国家乡的美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练习好课本上的口语交际,可以在班队会中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召开“三八节,我让妈妈笑一笑”“寻找身边的小雷锋”“作家务该不该收钱”等主题表演,说议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演说能力,还使学生明确一些道德知识。

  二、生活中,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增强劳动意识。

  目前,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跟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还不相适应,独生子女尤为突出。因此,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劳动实践的指导,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准备必要的心理条件、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条件。刚入学的六年级学生,他们都是从小学生活中刚走出来,根本不适应中学阶段的食宿、劳动实践。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安排合理的活动。

  三、活动中,督导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一名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

  (一)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品质。

  喜欢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成功的班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热爱班级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未“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注重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针对班级内学生在一些体育活动很不愿意参加,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一次“我为班级献份礼”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发言,表演等形式,使那些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明确方向,激发他们为班集体出力的情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不仅增长新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革命意识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学生良好革命实践意识的途径,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环境,在清明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家乡的革命学习基地参观,既让学生亲眼目睹祖国山河的壮美,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中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残酷,以及中国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一心为民的精神,事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自己亲身体验、感受。

  (三)组织学生收集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好品质。

  低年级的孩子小,对于“热爱人民”来说是空洞的,针对这一点,教师结合让学生收集名人名言来实现。平时,组织学生查阅书籍,搜索有关伟人、平民的事迹文字资料和图片,然后全班共同整理交流。比如有的学生搜集到了刘胡兰的“只要有一口气在,也要为人民干到底”时,这样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需要去革命、战斗,但是我真正体会到了刘胡兰大姐姐真正为人民工作的精神。因此,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为我们的社会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学生们在整理、搜集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的伟大,可爱之处,增强了他们的爱民之心。

  四、家庭中,督促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从数量上看,家庭遍布整个人类社会。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践场所。社会上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个教育青少年的课堂。因此家庭中的综合实践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在家庭中的实践活动,它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随时发现优缺点给予指正。教师要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教师要结合家长的反馈意见,对在家中,尤其是自觉完成活动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还没有行动起来的给予督促引导。此后,学生之中肯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好人好事,劳动模范小标兵。

  认识源于实践,理论源于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突出实践性。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更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今日的学生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为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必须与学生配合,在综合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篇2]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实施者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为前提,否则再好的纲要、课程标准、教材也难以落实。我校广大教师在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是“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人才层次化、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新人才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二是要树立“课程是生活、经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课程标准比教材更重要”新的课程观。

  三是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的共同体”,“按着学生规律进行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世界”的新教学观;要通过交往、积极互动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四是树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五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不仅要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转化成能力。

  六是要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这次课改的核心任务。

  七是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新的教育评价观。

  教师的地位、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原有学科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研究的很多问题不受单科知识的局限,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现实,这就使教师没有了专业知识的优势,经常会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例如我校七年级开展的“污水的处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也是和学生一样自己查找资料,和学生一起亲自污水处理厂观察污水处理的全过程,亲自看到脏兮兮的污水从这个车间流进去,再从那个车间流出来变成了清澈透明的清水;亲耳聆听工程师讲解污水的危害和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污水处理的知识,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便成为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

  学习的研究风气浓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者实践活动课不象其他学科课,有大纲、有教材、有参考书,教师个人备课照本宣科就行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不然,大家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领导与教师一直积极探索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师对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更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书面作业或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课外读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它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要通过实验、调查、测量、表达与交流,来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同情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得到了增强,这些都是书本学习方式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

  没有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之前,学生彼此间的合作比较少,只有在集体比赛时、小组值日时才能体现,平时都是单一的行动,各忙各的。回家就更谈不上合作了。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势必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与教师交流合作,与社会有关人士和部门进行交流合作。没有交流合作就无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学生在活动中深深地感到合作的重要。在合作的条件下,学生彼此之间更加友善、乐于帮助、尊重他人、有责任感、能够彼此信任与坦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小组合作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组员单干,有的组员旁观。慢慢地他们却感到非常孤独、失落,感到失去集体的的温暖。有的同学不用别人帮、劝,自己就又重新回到集体中来,干得还非常出色。同时同学们也感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虽然大家各有分工,但好多事情缺了谁都不会办得圆满成功。所以学生们明白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把事情办好”这个道理。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及综合能力增强了

  目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教师的关爱,往往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错觉;加之学校、家庭二点一线的生活等,很大程度上,隔绝了他们与社会的关系。很多家长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到了四五年级还有的家长上学放学来回接送,上街、逛公园都是大人陪着,平时根本没有自己单独活动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或茫然无措,或会遭受更大挫折。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把活动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相互搭配在一起,做好组长的工作,布置任务,同学们分为小组到社会、到单位去观察、去采访,使那些原不敢上街的学生上了街,不敢向生人问话的学生开了口。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尽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其他学科学习中都得到体现:数学课上学生提出问题相互研究的多了;语文课上学生在学会弄懂的基础上,有的还展开想象,把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自然课学生不再满足课上的实验,他们还根据学习的内容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实验;微机课,学生们展开想象,进行网上收集,感受现代信息的神奇乐趣。

  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高低,评价学生发展情况,也绝不应该把书本知识、技能掌握当作考察指标,应当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兴趣、感情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实践的变现,通过肯定他们的活动价值来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我们采用多元性评价方式、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在评价过程中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对实践过程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等级上,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学会欣赏他人。把评价作为学生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们学校带来了很大变化,我们有决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虚心学习大家的长处,在各个学科中都认真研究实践,踏踏实实的上好综合实践课,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10-17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石春晖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1-23

如何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10-17

班主任论坛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1-2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1-23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02-16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11-23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