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时间:2022-11-23 15:00:4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提问,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刚进入小学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尤其显得重要。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新授课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问答练习。善不善于就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提问,不仅可以说明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巩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是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互相问答,交流想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怎么问"、"怎么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必须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平移这节课中,我先举了这样几个例子:①小时候我们做过滑梯,如果小华从滑梯顶端滑到地面他可能变成小红吗?②早晨我们骑自行车从家里来到学校,如果自行车的前轮前进了100米,那么自行车的后轮是否在原地不动?如果不是,那么自行车的后轮该如何运动?你在自行车上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简单的做出答案,但课堂上通过这两个简单有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备课工作中应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每课的重、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疑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

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原因就是胆子太小,不自信,不敢向老师与同学发问,生怕问的不确切,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因此,必须设法在教学中经常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胆子大不大,敢不敢向老师与同学提问,这同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学生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一般不会轻易提问。还有一些班级,课堂教学是少数优等生的天下,他们思维灵活,发言大胆,精彩的回答时时得到老师和同学赞美。而绝大部分的学生成了无奈的陪读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都敢于提问,并养成爱提问、敢提问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我在学生基本学会说出前、后、左、右的位置后,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前表演,对表演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维显得更加活跃,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平移性质前,我先让学生将手中的学具盒放在桌子的左下角,然后移动学具盒,在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独立观察,亲身感受到学具盒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学具盒的位置,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出了平移的性质,并能较好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课堂上,注意放手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根据所学知识拼出一个平移图案,最后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并且争先恐后的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因此,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使数学知识变得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相反学生对新知识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知识是无比深刻的。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让学生应用数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9加几进位加法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我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可爱的小羊图,鼓励学生自己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图,让学生从购物的生活情景中自己搜集信息,选择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来组织学习,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注意提问题的时机。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时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提问题,不能随意提问题,因为这既影响课堂纪律,又不礼貌,而且提的问题又有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由于重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篇2]

2000年新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在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别人是无法代替的。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代替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本文就关于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解放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所谓“自主化”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作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本上的知识是人类经过长期沉淀和锤炬的间接经验。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很快地获得这些成果,也许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捷径,但如果仅用这种方法就很容易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如果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比简单地教给教学知识更重要。

如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

2、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围一围,发现长文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 自学课本,验证自学情况,讨论结果。

4、 出示学生喜爱的图片(房子、机器人)从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体验了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乐趣。

二、通过操作学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在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抓住教学时机,恰当地呈现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摆弄是明白道理,化解疑难,增强动手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低年级可利用小棒、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中年级可利用钉子图、小方块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高年级利用图来帮助学生认识比例和比例尺。

除了利用现有的教具和学具以外,我在教学中还常常制作和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具吸引学生。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红花、黄花、红旗、金鱼、桃子、苹果、飞机、轮船等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图片直观形象,使学生既受到审美教育,又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设置游戏情境,通过游戏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起到寓教于乐,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教完6以内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举行送信、击鼓传花、摘苹果、夺红旗等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受到奖励,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增强了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分组活动,合作交流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作中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互相学习、模仿。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形式。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便于学生交流的环境。搭建一个利于学生交流的舞台。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请小朋友把带来的小食堂、玩具、文具放在“货架上”挂上“贝贝小超市”的店牌,营造出浓浓的商业气息。新课开始时,先要求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说说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指导学生看书,看是否和书上内容相符合,最后分组开展“我是小小售货员”活动,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被点燃,欲罢不能。

数学知识来源泉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应该视数学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思考、交流参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提高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相关文章: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8-15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10-17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07-14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09-2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12-28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