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时间:2021-06-25 13:20:4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自身、他人、社会、国家所应肩负责任的认识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守法律、规范和习俗、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和心情。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放在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和多种教育途径予以培养。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导论中首先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原因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有利于克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通过对已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成果的分析,产生了本文写作的动机和研究方法,即通过多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实践工作,总结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结合相关的理论指导,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及意义。通过对“责任”与“责任感”关系的阐述,得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并由此引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五个方面的内容。对自己要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对家庭要孝顺父母;对他人要仁爱、诚实;对国家要爱党、爱国;对社会要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此外,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促进大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成因。本部分论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积极的方面,同时阐述了大学生自律能力差、诚信缺失、感恩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公德意识差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其次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互联网影响、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家庭六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第四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本部分一方面肯定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地方面,另一方面也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方法上缺少创新,手段单一;在教育内容和目标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教育渠道没有形成合力。

  第五部分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要构建社会、家庭、高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荣”、“辱”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育,感恩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强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内容的理解;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制度建设,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学生评价体系等措施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丰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载体。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提高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从小事做起,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家庭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社会教育要发挥政府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重视网络的影响作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篇2]

  责任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要做人首先就得承担责任。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分内应当做的事,即应尽的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必须承担的责罚,即应负的责任。责任感是个体在面对义务和职责时的自我确证和自我意识,是外在义务与职责的内化。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就会对人类有无限的爱,情不自禁地去关爱别人,关爱社会;就会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承担责任,接受挑战,同时会激发人的创造潜力,就会以自己的行动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淡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有些学生虽已成人,但从未想到为父母分忧,从未想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虚度光阴,学业荒废,以致留级、退学,这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国家。有些学生视谈恋爱,为“玩”朋友,将纯真的爱情视为可为之玩亵的玩物。对朋友不信不义,尔虞我诈。什么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牺牲,视为可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行为准则,如此种种现象表明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因而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第一,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从国家层面上讲,学生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始于国家教育体制这一指挥棒。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只有改革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减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有几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在素质教育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亟待改变。首先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而家长首先应在言行上做好表率。如果家长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参加家长学校进行“再教育”,也可以多看点教育方面的书籍,进行自我提高,为孩子的言行树立榜样。同时应避免在学生做家庭作业时看电视、聊天,甚至搓麻将。其次,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德育发展,关心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不要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而不问问 “你最近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不能娇惯孩子,俗话说“娇子如杀子”,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再次,注重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在美国,一般学生在八岁的时候,就有了打工的经验,较早地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而他们能比较坦然地面对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性。较强的自立能力,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基础。

  第三,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和师表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第一位的职责是“传道”,即传授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即传授知识。爱因斯坦曾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讲:“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目前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成长心理的研究,道德感、责任感的培养不够重视。德育教育仅限于“两课”,这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远远不够。在高校中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应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真正意识到育人先育德的重要性,并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德育教育并不单是“两课”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同时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也应当起表率作用。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单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的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其次,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前提。说实话,现在许多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素质也不敢恭维。有些教师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力,在学生入党、评奖、评优过程中搞不正之风,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教师言行不一,跟学生讲一套,而自己做是另一套,如此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责任感淡化是教师责任感缺乏的直接反映,要树人先正己,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再次,要加强正面教育。只对学生宣传社会上的一些反面的东西,学生就会对社会失去信心,没有信心,社会责任感也就难以培养。同时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要进行客观的剖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而非相互抵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良好途径。社会责任感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不是无中生有的。仅仅通过书本的教条不可能让人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顶多只是理论上的认知,而不可能内化为自己品格的一部分,也不会在人的言行中自然体现。而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则会在人平时的言行中自然地流露。因而,正确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目前,有些高校的社会实践常常流于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反而会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不满,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艺术化。社会实践本着这样的原则践行,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体现一种渗透性、具体性、深刻性,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经过精心策划,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清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而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生要学会自我激励。责任感的养成离不开自我激励,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我教育即自我激励的结果。而人的自我激励最主要的是确立远大理想和敢于接受失败,没有理想就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敢接受失败,就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敢负责又何谈责任感。当前许多大学生责任感不强,就是因为没有远大理想,因此,胸怀大志,敢于挑战,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责任感,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社会负责的人。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家庭、学校只有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才能成为现实。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感05-05

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培养05-05

如何加强青年员工培养05-06

如何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05-06

如何培养员工真正的责任感05-05

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05-06

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05-06

论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05-06

论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