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11-23 15:00:0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高科技信息社会中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教学与教研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数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当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数学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

例如,代数初步知识╠╠“代数式”的教学引入:

摆石子,猜数字(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些石子,不少于30颗)

请同学们按左、中、右的顺序摆放好三堆石子,要求每堆的颗数一样多(如都是8颗,都是12颗…),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最后老师能猜出中间那堆石子的颗数。

操作:(1)从左边拿a颗放到中间一堆。(2)从右边拿b颗放到中间一堆。(3)左边剩下几颗,就从中间退还给左边几颗。

猜数:中间一堆剩下(2a+b)颗(游戏时可改变a、b的值反复猜结果)

实际教学中,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告诉学生,学了代数式的相关知识后,你们一定能自己揭开谜底。

作为代数的第一堂课,使学生觉得代数有点“神秘”,这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积极、有效的。这种方法引入使学生有了追根索源之感,求知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同时也使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例如,问题“你能想到的圆形的东西有哪些?”多数同学回答:钮扣、盘子、皮球等,极为平常,没有什么独特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答出象救生圈、老鼠洞、水滴等等,这些回答的独特性显然要比前一类要大。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之中,设计分组讨论、互查互补、共同协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对一个数学问题,教师不仅要讲清原问题的思想,讲透思路,还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将原命题进一步延伸、推广成新命题。在教学中,若教师是“就题论题”式的讲解,学生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若教师针对例题内容适时推广、延伸、创造出新的题目,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如:田忌赛马、曹冲称象等都是变通性极强的范例,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泛舟的束缚。

鲁迅曾经说过:“踩在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我们要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就需要大批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性精神的学生,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吗?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一、什么是思维创新

我们所说的思维创新就是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科学文化和理论为支撑点,在各类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向社会提供经济、思想价值,属于一种新观念和新创造的思维模式。思维创新也可以理解为创新能力,在这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社会中,创新能力的大小则意味着竞争能力的大小。社会的任何需求都会体现在学习中,初中的数学教学既要面对社会的新需要也要面对学生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怎样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能够被社会接纳的创新性人才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创新看似和初中数学的教学没有关联,然而在实际中,创新的思维模式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假如一个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那么他在思考问题时就会比别人更加深入,更加能明白出题者的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可以快速运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创新能力不强的同学在课堂上可以听得懂,那是因为有老师一步一步的带领,但是,题目的类型一旦转换,学生就无从下手。这就是造成同学们之间数学成绩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具有创新思维模式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因为,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数学就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我们可以看到, 在国家颁布的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注重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够再继续全盘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因为学生们总是被困在传统的思维框架下。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思维以及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重要而且是必须的。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种方式是疑问教学。疑问教学就是在教学课堂上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而给出一个问题情境, 这个问题情境最好来源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这样就让复杂繁琐的数学问题变得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学生们如果可以自己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答问题,那么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如果同学们在思考过后依然不能解答疑问,在老师的讲解下也会对此疑问印象深刻,这样就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听讲,教学效果也会变得非常明显。疑问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先精心准备问题, 然后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们去质疑,去讨论问题,然后再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最后老师可以根据总体的情况解答自己所提出的的疑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疑问教学。

如在讲解三角形一章时, 可以先提出一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要在三个村子中建立一个小学,建立在哪里,三个村子的孩子上学路程是相等的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推算后, 教师再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时学生会感到疑惑,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这样教师既引出课题,又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分析,运用三角形公式和其它的知识计算得出正确答案。正是由于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第二点是重视最后十分钟。如果只有老师解答同学们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就会有依赖性,思维也会变得懒惰。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晚自习的最后10分钟去开拓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模式。所谓最后10分钟是指,在课堂或晚自习的最后10分钟全部交给同学们自由讨论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发言,不论对错。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以调动大家去思考问题。思考对数学创新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学生肯思考,必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智慧,新颖的思考则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第三是强化创新思维的训练。老师要时刻谨记加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相信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时时要思维。不论是书本练习题还是现实生活,都有着大量可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和例子。身为数学老师要多多留意这些,瞅准机会把这些素材和例子拿给学生们,让他们多多思考,多多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学生们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脑子只有越动才会越灵活,创新思维才能早日被训练出来。而老师这时要做的就是统统把它们发掘出来,见缝插针地训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老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时常灌输创新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生的做题思路宽广起来 ,而且让学生养成了独立解题的良好习惯。

第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有了前三种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接下来就要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例题: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两班学生成绩统计如下:

据图表可知,学生们会非常容易计算得出两班的平均分都是80 分,请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统计知识,预测在本次数学测验中这两个班的成绩哪一个班会更好呢?请你说说预测的理由。

这样类型的题目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熟悉,经常出现在练习册和试卷中,因为这样的题来自现实世界,题目不难。但是面对“哪一个班的成绩会更好一些”的问题时,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运用公式计算了。

本例题对初中数学的统计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查有其特殊的用意。首先,先用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增加了学生的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继续解题的欲望。然后,运用公式的解题思路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好材料,不论是怎样的数学题型,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是解题的简易程度不同罢了。有了好的思维习惯,解题就会非常顺手,不好的思维习惯,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还打击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得心应手。

怎样科学有序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既是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在行动上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灵光一现的新思路、油然而生的新方法都可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师要主动引领学生积极去进行创新学习,自身就要有与时俱进和勤奋创新的教学理念,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不忘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9-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