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时间:2022-11-23 15:09:32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摘要: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存在脱节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甚为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景:教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课,学生却没有反应,或偷偷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或哈欠连连,或窃窃私语……总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意识意识决定行动。

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首先在于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前提。如何转变、变成什么成为关键。要变教师的教学意识为课程意识。教学意识关注的是如何确立教学目标,而课程意识则更关注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意识注重把一项活动尽可能地做到最好,课程意识则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把一项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教学意识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课程意识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设问,层层推进,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二、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是单向传输,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独立性。要知道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那么怎样通过教师教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被调动起来,关键在于课堂上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能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其次,问题的设计还应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探险者的梦想”时,提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具备哪些客观条件?”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讨论,寻求问题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也“动”起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学生在情感上易接受,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历史事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热点时事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热点时事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摆脱教材限制,又可以拓展课堂的教学内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改变学生“历史是过去的、没用的”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如讲八年级下册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可以用“男子穿亲日t恤登泰山遭众爱国青年扒衣”的新闻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日军侵华所犯下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暴血腥,认识到中国人民只有一致团结对外,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样不仅让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也使其从情感上理解了在抗战中中国-军民为什么不怕流血牺牲,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来抗击日军的侵略,也才能真切体会当时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关键。

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了接受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发展水平。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动”起来,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具体安排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过程,它体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而实现这个过程的场所就是课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渴望表现自己,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获得喜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篇2]

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唾液横飞;而下面听的学生却是另有一番风景:表情木然、昏昏欲睡、东张西望、埋头“地下”。。。。。。似乎老师讲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造成这种教与学脱节的不良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生对文本产生不了兴趣或对学习文本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老师也忽视了那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感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这种课堂模式就可能是学生不爱上语文课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备学生放在与备教材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一、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重要意义

1、        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无论是在读的方面还是在写的方面,无论是在听的方面还是在说的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岸上看,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喜欢让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听,乍一看似乎是学生喜欢听你讲课,殊不知那是想他们偷懒的一种借口。如果老师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上当了。长此以往,听任下去,就会使学生形成懒于思考懒于动笔的惰性,形成了一味靠老师给答案的依赖性,而学生只会被动接受不愿主动思考探究,就丧失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中国学生的考试能力比美国学生强,而动手能力却比不上美国学生,这早已被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我们不应该深思它的根源么?根源就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理念,我们的课堂。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素质和精神。人们既要纵向地学习钻研书本知识,,还必须横向地向周围的人和社会学习实践,现代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复杂化,都要求人们必须互相配合,团结协作获得相关的支持,才能做出成绩,得到成功。因此,我们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整体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意义之大。所以,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自觉的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健康的学术探讨和氛围,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提倡和培养这些精神和能力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一点经验和方法,现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1、       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转变。

要一改老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的教学作风,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不要端架子,板面孔,高高在上,惟我独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年龄段、文化层次,个性特点等角度看问题,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和宽容在这里就显得很重要了。

2、       多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扩大范围

我们不能只是将一本课本讲烂了,“大语文”观念提倡“生活即语文”是和有道理的。语文和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生活各方面的反映和需要,因此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不会认为语文学无所用,才不会感觉语文和语文学习索然寡味。我们可以将社会、家庭、学校的方方面面引入课堂,还可适当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的问题,包括电视的新闻、时事等节目的有关内容引进课堂,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和语文活动,使学生走出课本的狭小圈子,将语文学习扩大到生活和社会,使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和人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其实还可以走出课堂,搞一些访问、小调查等形式的语文活动来丰富和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以此来配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热身”运动

上课伊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神经兴奋起来,,将他们的瞌睡、冷漠、无聊等不良做法和情绪全都赶跑,让他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可以用一两分钟的表演、笑话、故事、竞猜、演讲等等手段调起他们的兴趣和胃口,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这也是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这个事先要做好准备,最好由学生来做。当然老师也可以参与。

3、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一些具体做法。

以上的做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大地调动起来了。有了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这个时候,老师尤其要注意方法。否则前功尽弃。

巧设问。有句俗话叫“一石激起千重浪”。针对文本,或要探讨的问题,善于抓住关键设问,问题要设计得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即不能深也不能浅,还要有趣味性,要有梯度。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他就会积极参与的。

形式活。将朗读、提问、讨论、竞答、练习、写作、点评等方法综合以来根据训练需要灵活使用,使课堂教学过程富于变化,给学生常教常新的新鲜感,教学过程忌讳一成不变、机械教条。

不包办。老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塞给学生,剥夺学生思考和说话的权利,而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深化他们的思维,培养并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所谓“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理解就是这个意思。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在教学的艺术上多多“修炼”才行。

师生同创。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同题作文,学生对老师的同题作文肯定很感兴趣。可以请学生对老师的文章品头论足,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文品头论足,参与修改。在其他的教学当中也可用这种方法。当然,老师一定要有相当的水平,而且不要怕在学生面前丢丑。

这就是我在教学当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不过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着想,下定决心改正自己不足,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2017年7月1日.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10-22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02-16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05-27

如何培养员工服务意识06-0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03-08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02-23

如何培养自我管理意识09-14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12-15

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方法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