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时间:2023-02-16 17:04:24 偲颖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当前,许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识,认为吃父母的、用父母的、拿父母的都是理所当然。这主要是由于父母平时的宠爱、溺爱,造成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如何唤醒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学会感恩,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篇1

  一、重视感恩意识教育启蒙,开启孩子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家长平时注意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老师要及时点拔学生,参与感恩意识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可以通过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可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可以设计“感恩”的广告,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可以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也可以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上。开展“团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动,为孤儿院小朋友们送温暖,课余时间清扫“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广告纸等等。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爱党爱国的情怀。

  三、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

  学校可以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

  身教重于言传。相信通过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以及孩子的亲身参与体验,一定可以将“感恩意识”植入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篇2

  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应试教育的流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

  孩子天性是向善的,并不是生来就缺失感恩的意识。

  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父母、老师和社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所做的种种努力。家长要接受科学的`育儿思想和理论,在教育子女成长时更多地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做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宣传要有科学的正面的导向性。学校要提倡和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道德为首落在行动上,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在评价学生时,既要注重所谓的主课成绩,更要建立起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的衡量标准。

  在感恩教育上,应该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感恩意识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

  感恩教育要实实在在。比如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布置一篇作文《父母爱》,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每月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学习报刊上的一些有关感恩父母的报道和文章,并进行讨论。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感恩之情就会真正留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

  感恩教育应该分层次来实施。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到是父母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和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并抚养我们成长;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受到是各位师长严格要求并培育我们成长成才;最后是感恩社会,感受到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时代和自由生活的空间。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分层次实施,效果会更好。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感恩教育应该和其他思想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能力,更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感恩的人》。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篇3

  一、对当前青少年感恩现状的调查

  2013年2月19日晚上8点,我组织部分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的“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当时,孩子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绑着”母亲上班的大孝子――陈斌强老师。陈斌强,38岁,是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初中语文教师,在他9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抚养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常言道:忠孝两难全。可陈斌强既没有耽误工作,更没有丢下妈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妈妈,他用一根布带把妈妈绑在自己身上,每天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连续五年,风雨无阻。

  是啊,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陈斌强不正是在反哺吗?然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身边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感恩的,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严重错位,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现状令人担忧:

  丛飞,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捐款300余万元资助了180多个山区贫困孩子,可是,在丛飞病危期间,让人心寒的是很少收到被资助孩子的感恩之言,更有甚者,还有没良心的家长和孩子抱怨丛飞不继续资助他们,说他的资助行为是为了自己出名,与他们没有关系。

  以上事例令人深思,由此折射出我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师长以及社会给予的关爱,感恩意识淡薄。因此,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各学科,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重现、故事讲述、内容回顾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感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珍爱她、保护她;《桂林山水》又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并针对课文有关知识与内容开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活动。从《秋天的怀念》、《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从课文《画杨桃》中,我们感受师恩,从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我们感受友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恩信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使学生从中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

  (二)校园文化中的感恩教育

  1.注重宣传。

  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注意捕捉校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并及时表扬、报道。在班级中,成立由学生自己组成的.感恩行动评价小组,由小组成员来评价每一个人的日常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2.开展活动。

  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具有感恩意识的活动项目,如:感恩知识竞赛;感恩大行动中,评选“孝心少年”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争做文明人的积极性。

  3.感恩日记。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写感恩日记做起,教会学生写感恩日记的方法。我让学生每天坚持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比如:感谢妈妈的一日三餐,感谢老师为我批改作业,感谢同桌给我带来快乐等等。督促学生每周至少为班级、家里做2至3件好事,把时间、地点、经过、感受写在感恩日记中,师生、家长一起参与评价,及时表扬、鼓励。

  (三)家校协同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首先,老师和家长的观点要保持一致,并能做到率先垂范。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质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但如果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会助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不会体谅他人,更不懂得感恩。

  在学校活动中,老师要利用校信通、家访、家长会等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通过亲子感恩互动、家校感恩快递、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征文比赛、感恩画廊展览、感恩行动倡议书、感恩成果汇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恩教育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及节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去盱眙县铁山寺素质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国家一级原始森林锻炼生存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走进社区、街道,进行环保宣传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学会关心别人,认识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篇4

  感恩自古以来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人类文明最基本、最恒久的内容,也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为真诚的道德情感和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质,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让中华儿女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需求,也是全社会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小学生教育,知识是一方面,一个人从小应该有的基本道德、体贴、感恩、善良和爱心等等,是小学生必备的品质。那么,作为社会、家人、学校,我们如何具体地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呢?

  一、通过一些活动,启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是学生成长、学习、受教育的主要平台,学生的大部分意识启蒙和思想认识的形成,都与学校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各种有关于感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怀感恩之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春节临近,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场演讲活动,如何对待父母亲和亲朋给予的压岁钱和礼物,是需要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是理所当然地收着,亦或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头都不抬的形式化地说声:“谢谢!”。以此为主题内容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通过演讲,增强学生面对别人给予东西时的感恩意识,面对别人的好意和祝福时,懂得感谢。在国庆、教师节、父亲节和母亲节来临之前,都可以借此开展一系列感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感恩中感受到成长的真正快乐,无形中也养成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想让人与人之间有温暖、有关心、有帮助,那么感恩就是不可缺的连接纽带、从小事入手,从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他们就会懂得回报他人无私的帮助,对遇到困难的人肯伸出手,给予其希望和温暖。这不但能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连接起来,还能把爱与关怀相互传递下去,更能从小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塑造小学生的完美品格。

  二、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感动中国晚会”的视频,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学生认识感受父母、老师、同学、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发展为爱家乡、爱自然、爱祖国等,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终身存在的良好人格和高尚品德。让孩子们从那些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高尚品质,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和关爱他人、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老师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或者学校公众号,向学生推荐一些感恩的好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发表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等。只要社会风气、网络环境得到了有效的净化,对于学生的感恩意识,思想品德的培养都会是一种极大的促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从感恩父母开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天下最无私的爱和奉献恐怕就是父母亲对子女的爱,那种爱是无私的,是发自内心的,洒满孩子的成长之路。教育需要有方,爱也需要得法,作为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对他们的付出,让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知道感恩,并且学会感恩,把感恩当成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需要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学习。

  总之,感恩教育既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加强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学生首先需要学会感恩,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时刻要注意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拥有一颗温暖的爱心,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篇5

  1.言传身教,学会发现和表达感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到在生活中不抱怨,不患得患失,以感恩之心面对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珍视孩子的付出,并及时感谢孩子。例如,当孩子帮我们倒水、拿拖鞋、买东西、给爷爷捶背时,我们要对孩子说一声谢谢。

  其次,要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人的付出。家长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真诚地感谢生活和身边的人,孩子心领神会,自然也就懂得感谢爸爸妈妈的付出了。例如,生活中因为感谢清洁工人把街道打扫干净,所以我们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不随手丢弃;因为感谢农民伯伯辛劳播种蔬菜和瓜果,所以我们吃饭绝不浪费;因为感谢交警叔叔辛苦指挥交通,所以我们更要遵守交规……感恩的心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传承。

  另外,当孩子对我们表达感谢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并且表达自己听到孩子的感谢之后,感觉到的快乐。

  比如:爸爸出差回来为妈妈和孩子都带了礼物,拿到礼物之后,妈妈可以带着孩子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甜甜的吻,并对爸爸说:“谢谢爸爸的礼物。”那爸爸就可以对孩子说:“不客气,看到你喜欢这个礼物爸爸非常开心。”

  2.学会放手,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舍得“用”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要学的第一课,要让孩子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更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培养出适用一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体验越多,感悟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可能不要替孩子做。

  父母爱孩子,要有分寸,应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不包办一切,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同时在家庭事务中承担起一部分责任;不无底线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拿筷子、扫地、整理自己的的玩具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家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爸爸妈妈认真经营的结果。当孩子能够共情父母的辛苦,自然也会感激父母的付出。

  3.及时表扬和鼓励,尝试“睡前的感恩仪式”

  当孩子对别人表达感谢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觉到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快乐的,是会得到鼓励的。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会逐渐增加,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睡前的感恩仪式”这是积极心理学里面提到的一种方法:每天睡觉之前,和孩子一起利用几分钟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各自说出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比如:我在幼儿园表现好,老师给了我一朵小红花;今天妈妈做的鸡蛋饼特别好吃;奶奶带我玩了特别喜欢的摇摇车……

  这个感恩仪式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发现身边的美,怀着满足和感恩的心情进入梦乡。同时,我们会发现,哪怕一天大部分的事情都很糟糕,但至少还有三件小事是暖的,那么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4.共读有关感恩和爱的绘本

  和孩子一起共读有关感恩和爱的绘本也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方式。通过阅读绘本,聆听故事,一起感受来自家人、老师、朋友、生活和自然的爱,在浓浓的爱意中体验快乐与温暖,也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希望”和“善良”的种子。

  这几本关于感恩和表达爱主题的绘本,例如,《艾薇的礼物》《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我爱妈妈》《奶奶的护身符》《感谢的味道》等,通过一个个温馨动人的小故事代替正面的说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感恩并学会感恩。它会告诉你,如何才能找到寻常生活里的那些令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小细节。在生活中,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感恩的心,你就能遇到幸福,拥有快乐和满足。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

如何培养员工服务意识06-09

如何培养自我管理意识09-14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12-15

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方法10-13

如何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08-16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01-09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04-01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