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3:0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2017年12月3日,课题组阶段会议在俞村中学开展,并听取了俞村中学叶明爱老师的一节观摩课,并有感有想。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接纳。新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不想学”到“想学”、“能学”、“会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亲切的话语,构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了学生那种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你能行的”、“你做的很好”、“很有见解”、“想法很好”,这是我在那节课上听到的最多的言语,多亲切!

教师亲切的课堂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师生交流,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接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他们对教师的这份肯定和褒奖的需要是一致的。

“你来试一下”、“你来探究怎么样”、“交给你了,人手不够你点,让同学上来帮你”!教师一而再的鼓励,让学生敢地动手去感受,去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唤起了学生那种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亲切的话语,构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口中,而是要深入老师心中,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要从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潜在的情感需要,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这才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策略的重中之重。

二、引导学生,激发并保护延续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然而就在学生天天与物理现象打交道的同时,部分学生却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认为物理抽象、枯燥乏味,对物理课不感兴趣。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开发自己的的潜能。

如在这节课上,老师不是自己去做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而是让学生面对着实验器材去选择,针筒实验、拔火罐实验、吸盘实验,学生自演自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最有亮点的是老师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自己去设计小实验。学生们的创作很有创意,如:有一个小男孩用了一个矿泉水瓶,骄傲地象玩魔术式的展现着自己的表演,他先把瓶装满了水,然后在壁上用锥子钻了一个孔,水并不流下来,然后打开盖子,水就流了下来,还有声有色地去向同学解释。当时那男孩的心情是何等激动,我想那份成就感不言而喻。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你想过如何测出大所压的值呢?”适时的设疑,教师不是只在设疑,而是在引导学生向新的方向去探究,使学生们又沉入了新的思考,新的探究,保护并延续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三、发展个性,创设提高创新能力的条件

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其创造潜能是巨大的,教学中要发展个性,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弘扬和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发现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重建,而不是简单传递给他”。如果学生能从好奇、好问、好动中发现问题,那么他获取的知识就是创造性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解放空间,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解放时间,使学生有空思考。

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条件:第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师要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第二,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锻炼和培养,在物理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物理知识的主体,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使学生独立地、创造地发挥他们的才能。第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锁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搞好物理课外活动,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做梦、学会好奇。

例如:在本节课上,学生在运用吸盘测大气压值的时候,遇到了所需的拉力超过了一把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于是学生用了几把弹簧测力计,但在到底是把弹簧测力计串联在一起还是并联在一起,发生了争执,教师总是说“你试试!”“再来!”,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用实验去证实自己的设想。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创造性主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中所形成的陈旧思维模式,更多采用“自主——合作——交流——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自立、竞争、合作、开拓创新精神,并形成了创造性解决问题习惯。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篇2]

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创新人才也成为了社会最主流的主导因素,对于人的综合能力的考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全面普及的形势下,高中物理的课程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当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物理课程的改革落到实处.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老师是高中物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和课本传授的知识,并且有些物理实验的方案是固定的,结论也是课本给出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某些个物理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而且也不知道每一个实验的具体细节是怎么回事,这就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薄弱,同时也会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欠缺,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降低了高中物理课堂的效率.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传统的物理实验模式,老师就应该改变教育理念,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讲述水的沸腾这一实验的时候,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时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学生们会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结论:加盖后杯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革这种模式,建立“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创新性的进行一些实验过程问题设计,将学生推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时,教师不是把感应线圈的绕向、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弄清线圈绕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感应电流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的情况有关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进而再让学生通过试验进行探索和研究,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把握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比较现象、动手操作等.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多向式信息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多运用演示法诠释相关概念及规律,并尽可能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理论知识讲得再多再全面,不演示一遍,不自己做一遍,就永远不能真真切切明白其间的道理,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不能在动手实践中有所反思、感悟和新的体会,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清相关概念及规律知识后,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可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操作,使学生无论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能在这过程中得到交流和思考,感受到队友思维的迸发,有些学生擅于在失败中总结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运动这一章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时,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合作,一个释放小车,一个记录并操作电磁打点计时器,得到纸带后,学生们通过对纸带上的点反复大量举例的研究及计算中,理解速度概念,进一步得出一些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甚至会有创新的发现.如,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此次教学中很快发现了有关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相等关系,即v=[sx(]v0+vt2[sx)]关系,甚至很自然地发现了用v-t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在线性变化中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这个结论总是成立的,得出一个很有用的结论.既理解了概念,发现了规律,甚至掌握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创新学习的好效果,令人惊喜!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外,还应充分挖掘物理问题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名言所蕴藏的意义就在于此.猜想是人们凭想象未经逻辑分析而对问题结果做出合理推断的一种创新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是从大胆的猜想和提出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适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去体验解决问题的艰辛和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机会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师生角色互换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的真实、形象、生动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其中蕴涵极其活跃的、能激活学生的猜想和求知欲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师生角色互换”能高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互助精神,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本的内容.“师生角色互换”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消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也没有消弱教师在教育活动和对知识的传授中的作用,它只是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也就变为了主动吸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以点带面、全面合作型的学习方式.此外,学生在扮演“老师”这一角色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通过师生互换角色,她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更多的细节让她知道老师备课的不易.例如在讲解《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时,教师完全可以先布置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实验,接着进行讨论,最后得到楞次定律,其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其实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而且学生亲手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06

大学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23